作者
奧爾多·利奧波德(Aldo Leopold,1887—1948)美國著名生態學家和環境保護主義先驅,被譽為“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
從耶魯大學畢業後,利奧波德進人聯邦林業局任職,後從事自由的野生生物考察研究,創立“荒野學會”(The Wilderness Society),發表了大量有關“土地道德”的論文,將畢生奉獻給了生態保護工作。1948年4月21日,鄰居的農場發生火災,他在奔赴火場救火的路上因心臟病突發逝世。
內容簡介
追逐融雪中動物的足跡、閱讀橡木年輪的歷史、傾聽大雁遷徙的長鳴……在這部作品中,奧爾多·利奧波德描述了自己在遠離現代生活的簡陋鄉舍中的所見所聞,以及他在美國大陸各地的遊歷經歷。在此過程中,他也持續思索著人類與他們生存其上的大地之間的關係,試圖重新喚起人們對自然應保有的愛與尊重。
編輯推薦
本書是一部美國自然文學代表作,影響力堪與梭羅的《瓦爾登湖》比肩。作者奧爾多·利奧波德常年從事環境保護工作,創立了著名的“荒野協會”,被譽為“美國新環境理論的創始者”、“生態倫理之父”。而《沙鄉年鑑》則是他對在沙郡進行的生態恢復實踐,在美國大陸各個荒野地帶的遊歷經歷,及其對土地倫理的所思所想的總結。書中有關於鄉野生活的優美描寫對美國自然文學的寫作傳統產生了巨大影響。
《紐約時報》書評稱讚:“戶外隨筆寫作的最佳作品……一本犀利的書,充滿了美好、活力和感染力”。
《芝加哥論壇報》則稱:“近幾年出現的最美好、最溫暖人心、最重要的自然主義作品之一”。
書中關於“食物鏈”、“生物群落”,乃至某個特殊物種的知識,以及關於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土地倫理”的哲學思考,對推廣環境保護思想,推動生態保護運動發揮了實質性的作用。在美國,土地倫理的準則於1990年被寫入美國林業工作者的倫理規範當中。美國生態批評重要的開拓者和領軍人物之一、哈佛大學的勞倫斯·布伊爾教授在2005年的新作《環境批評的未來:環境危機與文學想像》中仍然談到《沙鄉年鑑》,並將此書作為環境批評在倫理與政治之間存在界限問題的實例,認為“它表達了一種幾乎是不朽的關於人和土地的生態及其倫理觀”。
2013年,總理夫人程虹亦將利奧波德的這部作品作為美國自然文學的經典之作,撰文推薦。
本書目錄
第一部分沙鄉年鑑
一月:融雪
二月:上等橡木
三月:大雁歸來
四月:潮水襲來
五月:從阿根廷歸來
六月:釣魚田園詩
七月:龐大的領地
八月:青色牧場
九月:歡唱的樹林
十月:暗金色
十一月:我若為風
十二月:家園
第二部分隨筆——地景特質
威斯康星州
伊利諾斯州和愛荷華州
亞利桑那州和新墨西哥州
奇瓦瓦州和索諾拉州
俄勒岡州和猶他州
曼尼托巴省
第三部分鄉野情趣
鄉野
美國文化中的野生動植物
鹿徑
大雁的音樂
第四部分結論
土地倫理
荒野
環保美學
附錄一作者生平
附錄二本書中出現的動植物名稱英漢對照
譯後記
評論
文章的寓意是極其深刻的。在這個星球上的生命所賴以生存的環境系統發生著世界性惡化的時代,利奧波德試圖說明普通老百姓可能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他的文章不是祈求強有力的政府干預的答辯書,也不是通過渲染人們對生存危機的恐懼去進行動員而宣揚世界末日的宗教小冊子。他力圖在闡釋土地的生態功能的基礎上去強化人們對土地的了解,從而激發人們對土地共同體的熱愛和尊敬。他認為,通過了解和熱愛,就會產生一種在行為上的道德責任感,從而便能維護這個共同體健全的功能。它也表達了一種幾乎是不朽的關於人和土地的生態及其倫理觀。利奧波德的文章,通過他本人和土地之間關係的描述,在那些從未到過威斯康星的沙鄉和那些他所描寫過的地方的人中,找到了越來越多的樂於接受新思想的讀者。這本書的美國版本的銷售量已超過了100萬冊,利奧波德的土地倫理概念成為幾個全國性環境保護組織和政府機構行動宗旨的基礎。他的思想也傳到了海外,《沙鄉年鑑》已經有了俄文、日文、法文和德文譯本,將再次用中文依照侯文蕙的具有深刻感受的譯文出版。
侯文蕙在她的譯文中注入了一種對自然的愛,和一種對利奧波德所描述過的許多地方和環境的親切感,並融入了她從中國文化、語言和文學中所獲得的鑑賞力。她曾在夏日和冬季里徜徉在利奧波德的沙鄉農場的樹林中、草地上和沼澤邊;曾與利奧波德的幾個子女討論過他的理論;並與其他諳熟利奧波德精神遺產的人們進一步探討過他的科學和文學觀。因此,她非常有資格向她的中國同胞介紹一位作家──一個土地共同體的公民夥伴們無論他們在哪都可能永遠銘記的作家。
在侯文蕙翻譯的利奧波德的經典之作的這個版本中,她加進了利奧波德早先為這本書寫的一個自傳式序言。利奧波德在寫一個用在這本書中的較短的、更為深刻的前言之後,曾打算將先前所寫的序修改成一個附錄。但利奧波德恰恰在這本書為牛津出版社接受出版時逝世,因此未能進行修改,這篇序也一直未能出版。這確實是很遺憾的,因為在很多方面他都更好地揭示了各篇不同的文章所得以產生的那種特殊的生活經歷。
由於在這個《沙鄉年鑑》的中譯本中附有原序,中國讀者們將能更好地理解到利奧波德時代正在變革中的歷史狀況,以及他對它們的某些反應。在一個也正經歷著其自身巨大的經濟成長,但也面臨著各種嚴重的環境問題的國家的讀者那裡,利奧波德呼籲生態理解、倫理意識和有責任感的土地管理上的懇求,大概會引起強烈的共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