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制度經濟學漫話

4.聰明的商家——制度的供求與均衡 16.矽谷與中關村的演義——關於制度創新 27.泰國灌溉工程的啟示——制度經濟學者看國家

圖書信息

出版社: 三聯書店; 第1版 (2000年1月1日)
叢書名: 大眾經濟學
平裝: 186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7108014815
條形碼: 9787108014818
尺寸: 18 x 13.6 x 1 cm
重量: 181 g

作者簡介

王躍生,1960年出生於北京。1979年進入北京大學經濟系讀書,1985年獲北京大學經濟學碩士後留校任教,現為北京大學國際經濟研究所教授,副所長,北京大學國際經濟貿易系副主任。
近年來主要教學研究領域為新制度經濟學、企業制度國際比較、中國、俄羅斯及東歐各國經濟轉軌比較研究等。主要著述有:《經濟改革·蘇聯、東歐和我們》、《變化世界中的經濟體制——90年代的比較經濟體制學》、《蘇聯經濟——經濟體制與經濟發展》以及《社會主義經濟最優運行理論》、《大波動——世界經濟全球化的衝擊》等以及經濟學論文、評論約百篇。

內容簡介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新制度經濟學漫話》新制度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制度,就是這裡所說的規矩,即約束人們行為的規則。具體到這本書里,內容包括:制度的概念、構成與供求分析;制度的作用與功能;制度的創新與變遷理論;制度、產權與國家理論;制度、經濟發展與社會生活。

媒體評論

自序
常言說,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裡的規矩指的就是人們行為的規範,有形或無形的約束我們行為的規則。如果沒有這些規範和規則,人們之間的交往就沒有準繩,社會就會失序,就會天下大亂。對社會上的芸芸眾生來講,混亂只能帶來破壞,帶來福利的損失。
在思考什麼是制度真義的時候,我想起了“規矩”,想起了”沒有規矩不成方圓”這句話。新制度經濟學所要研究的制度,就是這裡所說的規矩,即約束人們行為的規則。而制度的作
用,在經濟學家看來,恰恰就是社會的行為規範,沒有制度,即使不會天下大亂,至少也是經濟凋敝、民生困苦。中國正在經歷從計畫經濟向市場經濟的大轉軌,此時,一切都要改革,一
切都在變化,不亂也亂。這時,就更需要制度,需要規則。打破了舊制度而未建立新制度,這是當今中國經濟和社會問題的基本原因。也正因為如此,若干年前傳人中國的、以呼喚制度和
秩序為目標的新制度經濟學,一到中國就受到經濟學家乃至普通民眾異乎尋常的熱中和歡迎。這並不奇怪。
新制度經濟學的產生可以追溯到20世紀30年代,具體地說就是科斯的著名的《企業的性質》的發表。新制度經濟學真正流行起來並且引起社會關注則是70、80年代以後的事了。新制度經濟學的“新”,是為了區別於“老’’制度經濟學(康芒斯、米切爾時代的制度經濟學和加爾布雷斯的制度經濟學),雖然各種制度經濟學理論都宣稱以“制度”作為研究對象,但他們的研究方法、理論基礎、內容體系都有很大差別。就新制度經濟學而言,它的最鮮明特定就是以正統的新古典經濟學的方法研究經濟制度,這克服了過去制度經濟學游離與正統經濟學之外變為一種社會分析理論的偏向。新制度經濟學的基本內容包括制度的界定(制度的概念、起源與構成),對制度作為一種生產要素的經濟分析(制度的供求與均衡分析)、制度的作用與功能
分析、制度創新與制度變遷理論、對某些最重要的經濟制度如產權制度與國家制度的研究(制度、產權與國家理論)、制度與經濟發展關係的研究等等。當然,在此應該指出,新政治經濟
學並不是一個邊界完全清晰的學科,它與產權經濟學、交易費用經濟學、新政治經濟學、企業理論、法經濟學等學科既有區別分野,又有交叉重合,既各自獨立又互相包容。從這個意義上
說,新制度經濟學的確不如正統經濟學來得邊界分明、邏輯嚴謹。然而,新制度經濟學思想和方法上的“新意”足以彌補它在學科的科學完整性上的不足,這是毫無疑問的。
社會需要制度,需要經濟學,可如今正統主流經濟學卻變得越來越深奧難懂,且不說通篇的數學演算、幾何圖形令人犯,就是那正襟危坐的滿口術語、憋死人的長句子就讓人似讀天書,足以催眠。比較而言,新制度經濟學倒是更容易接近些,它脫去了神秘的數理外衣,較為通俗平實。即使如此,市面上所見到的新制度經濟學著作仍難免一般學術專著的枯燥冗長,帶有翻譯作品的食洋不化。於是,我們都有這樣的經歷,一本人部頭的經典名著,唯讀了幾頁,就永遠打人冷宮,淪落書櫥,直至落滿塵土。
正是基於這種原因,我們以故、漫談的方式介紹新制度經濟學的思想。應該說這是一個充滿挑戰性的嘗試,但並非不可為。因為制度經濟學本身就來源於現實生活,以研究人在經濟生活中的相互關係和人的行為方式為對象,研究經濟活動的規矩是什麼,沒有規矩會怎樣,研究人為什麼撒謊,為什麼欺騙,為什麼國有企業里大家都不願努力工作,為什麼壟斷行業常常會“以權謀私”。它研究用什麼方法約束人的利已之心,如何建立規矩,讓人都遵守規矩,在相互合作中獲利。
……

目錄

自序
1.從婚姻公證說起——無所不在話制度
2.從“囚犯困境”到產油國的抉擇——制度的由來
3.秀水街的變遷——正式制度與非正式制度
4.聰明的商家——制度的供求與均衡
5.西部開發話題——技術與制度的供求
6.誰是真英雄——制度與人類行為
7.腳踏車稅引出的話題——制度的實施機制
8.“鄰居高築牆”與降低交易成本(上)——交易、信息與交易成本
9.“鄰居高築牆”與降低交易成本(下)——交易成本與制度的功能
10.糖果廠與醫生之爭——“科斯定理”
13.“科斯的燈塔”與“燈塔經濟學”(下)——公共產品與制度作用
14.讀報有感——經濟的外部性
15.濫竽充數、“自由騎土”、搭便車——公共產品與搭便車現象
16.矽谷與中關村的演義——關於制度創新
17.誰妨礙我們創新——再談制度創新
18.少數服從多數與投票悖論——制度變遷與公共選擇
19.從美蘇的空間競賽說起——制度變遷與“路徑依賴”
20.從小崗村到克里姆林宮(上)——誘致性制度變遷
21.從小崗村到克里姆林宮(下)——強制性制度變遷
22.“天下沒有免費午餐”——制度變遷的成本
23.為什麼要實行雙軌制——如何降低制度變遷成本
24.從住房制度改革說起——關於產權
25.從私人經營路橋談起——公共產權與私人產權
26.員工人股能解決問題嗎?——公共產權的局限
27.泰國灌溉工程的啟示——制度經濟學者看國家
28.中國的汽車廠為什麼世界第一——國家的作用與“諾斯悖論
29.“小腳偵緝隊”的作用與局限——制度與國家
30.“李約瑟之謎”解析——發展的制度主義解釋
31.工業革命為什麼沒有發生在中國——再談制度與“李約瑟之謎”
32.圈地運動:“羊吃人”還是農業革命——制度與經濟發展
33.“看不見的腳踩了看不見的手”——制度與尋租
34.“軟木草莓”、市場經濟與多樣性——市場制度功能
35.高等教育為什麼要收費——作為公共產品的教育制度
36.歌星、球星的市場價值——人力資本制度
37.“破窗理論”與消費不足——制度如何影響人的行為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