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香獅子

沉香獅子

沉香獅子是乾隆皇帝於1762年賜給泰山的,一件高37.5厘米,長36.5厘米,重3.5公斤,另一件高36厘米,長38厘米,重3.75公斤,用沉香樹根精心雕刻而成,後腿蜷坐於地上,尾巴微微翹起,雙目圓睜,微微啟口,顯得生動可愛,活靈活現。沉香的凹凸疙瘩自然形成了獅子的捲毛,造型栩栩如生。

概述

沉香獅子是乾隆皇帝御賜泰山的三件寶物——“泰山三寶”之一,然而卻很少有人親眼目睹她的真顏。泰山岱宗旅遊開發有限公司採用珍貴香樟木料,請名師精工細雕,複製了沉香獅子,力求“舊時王榭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

沉香獅子是乾隆皇帝於1762年賜給泰山的,一件高37.5厘米,長36.5厘米,重3.5公斤,另一件高36厘米,長38厘米,重3.75公斤,用沉香樹根精心雕刻而成,後腿蜷坐於地上,尾巴微微翹起,雙目圓睜,微微啟口,顯得生動可愛,活靈活現。沉香的凹凸疙瘩自然形成了獅子的捲毛,造型栩栩如生。

舞獅為中華民族傳統喜慶活動,逢年過節,只要有中國人的地方都會有舞獅的活動。民間傳說舞獅不僅有怯災祈福的美好寓意,而且雌雄雙獅相戲時,它們的毛髮會纏在一起滾成球,毛球內會生出小獅子。乾隆皇帝御賜的沉香獅子造型與舞獅如出一轍,即是借用舞獅的美好寓意,希望吉祥如意、國泰民安,普天之下都能夠“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後頭”。

舞獅是我國優秀的民間藝術,每逢元宵佳節或集會慶典,民間都以舞獅前來助興。這一習俗起源於三國時期,南北朝時開始流行,至今已有一千多年的歷史。

表演者在鑼鼓音樂下, 裝扮成獅子的樣子, 作出獅子的各種形態動作。中國民俗傳統, 認為舞獅可以驅邪辟鬼。故此每逢喜慶節日,例如新張慶典、迎春賽會等, 都喜歡打鑼打鼓, 舞獅助慶。

舞獅亦跟隨著華人移居海外而聞名世界,馬來西亞、新加坡等地相當盛行舞獅。聚居歐美的海外華人亦組成不少醒獅會,每年的春節或重大喜慶, 他們都會在世界各地舞獅慶祝。

由來

乾隆對泰山非常崇拜,一生曾十次到泰山祭拜,其中六次登上泰山玉皇極頂,留下140多首詠頌詩、130多塊碑碣,是中國古代帝王中到泰山祭祀次數最多、留下詩篇最多、碑碣最多的一位皇帝。每次到泰山祭祀,乾隆都要帶去豐厚的祭器。據《泰山志?盛典記》記載,從1742年到1795年的53年間,朝廷御賜泰山岱廟祭器30多次,祭器數量多達300多件。其中,溫涼玉圭、黃釉青花葫蘆瓶與沉香獅子被譽為“泰山三寶”。它們不但都是絕世珍品,而且每一件都有著特殊的意義,其中,沉香獅子喻意吉祥浪漫。

流傳故事

這對材質特殊的國寶,背後還有一段乾隆皇帝的浪漫故事——據說這件國寶和有著傳奇身世的香妃有關。 香妃,這位美麗的維吾爾族女性,1760年進入清朝後宮,7年之後,被冊封為貴妃,在宮中享有特殊地位,可是即便皇帝給她再多恩寵,生活在中原的香妃也從來不曾對乾隆動心,甚至冷若冰霜。後來為慰借香妃思鄉之苦,乾隆皇帝下令在後宮修建西域氈房,宮女太監全部換上維吾爾族服裝,可香妃依舊一臉愁容,茶飯不思。無奈之下,乾隆命宮女太監帶香妃出去散心,然而香妃在街上還是悶悶不樂,直到看到集市上的舞獅表演,才嫣然一笑。香妃的一顰一笑被暗中觀察的乾隆看在心裡,據說從此以後乾隆對獅子便情有獨鍾了,後宮中的許多擺件飾品都有獅子的影子可尋。

為什麼香妃看到獅子,突然開心呢?原來,在古時中國,並無獅子這種動物,只有幾處靠近西亞邊境的地方才有獅子的蹤影。東漢明帝時,西域的疏勒國國王把一頭獅子作為貢品獻給漢明帝,然而猛獸養在深宮,平民很難見到。於是後來民間藝術家便開始用浪漫的圖騰式裝飾創作了一種獅子的形象,有趣的是民間藝人描繪出來的獅子肩上有一雙翅膀,身上刻畫雲紋或火焰紋,以顯其神威,被人稱為辟邪。然而獅子的這一藝術形象傳到西域,當地人認為進獻到中原宮廷的獅子變成了神物,長出翅膀,飛回了家鄉。

所以當遠離家鄉的香妃看到獅子,便嫣然而笑,其實是希望自己也像長了翅膀的獅子一樣,逃出清朝後宮,回到家鄉。可是,乾隆皇帝並不知道香妃的心思。沒過幾個月,乾隆皇帝登臨泰山便御賜了這一對沉香獅子,其造型與舞獅中的獅子造型如出一轍,恐怕也是借用了舞獅的吉祥寓意,希望自己如獅子滾繡球,好事在後頭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