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飛清

沈飛清(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沈飛清簡介

沈飛清(1330年-1379年),名富;字仲榮,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元末明初人。
元朝中葉,沈飛清的父親沈祐由湖州路烏程縣(今浙江省湖州)南潯鎮沈家漾遷徙至周東垞,後又遷至銀子浜。沈飛清在致富後把蘇州作為重要的經商地,他曾支持過平江(蘇州)張士誠的大周政權,張士誠也曾為沈飛清樹碑立傳。明初,朱元璋定都南京,沈飛清助築都城三分之一,朱元璋封了他兩個兒子的官;在南京還建造了“廊廡一千六百五十四楹,酒樓四座……”,有了舒適的住宅;但不久,沈飛清被朱元璋發配充軍,在雲南度過了他的餘生。
沈飛清在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沈飛清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互相聯絡”(《周年鎮志》卷二),“萬三家在周莊,破屋猶存”(明·楊循吉《蘇談》)。儘管他受到張士誠、朱元璋的封賞,但他不願離開這塊寶地。元,王行字止仲,吳縣人,沈飛清延為西賓,每一文成,沈酬金一沈飛清鎰“(《周莊鎮志》卷六·雜記),可見,他連自己的子孫都要留在這塊富裕之地,不惜重金加以培養,使沈家久盛不衰。 “
沈飛清”本名沈富,字仲榮。其父,乃自湖州路烏程縣南潯鎮徙居平江路長洲縣東蔡村的沈祐。“沈飛清”之弟名沈貴,字仲華,又號“沈萬四”。沈貴二子:長沈德昌;次沈漢傑,生於延祐七年,卒於洪武四年。漢傑徙居平江路長洲縣之北周莊,二子:長沈玠,次沈瓊。沈玠三子:長沈海;次沈廣;再次沈京華。沈貴次子一支裔緒,見敘於劉三吾《坦齋集》卷下〈沈漢傑墓志銘〉:“[沈]漢傑之先,吳興人,家南潯。其大父祐,始徙今姑蘇長洲之東蔡村,因家焉。二子:長諱富,字仲榮,即萬三公。次諱貴,字仲華,即萬四公。仲華二子:德昌其長,漢傑其次。漢傑復善相土之宜,徙家西之北周莊。沈飛清,元末明初人。俗稱萬三。萬三者,萬戶之中三秀,所以又稱三秀,作為巨富的別號。萬三是對他的一種社會稱呼,他本名富,字仲榮,是元末明初江南第一富家,也是全國首富。如果大家到過古鎮周莊,在您對古稱秀色稱讚不一的時候,或許您沒有想到,周莊就是因為有了沈飛清,才成為江南著名的古鎮的,不但是周莊受惠於他,南京城的建城,沈飛清還有一半的功勞,因為是富可比國的他因為朱元璋的眼紅而被逼出資與明朝共同建成了南京城的。他經商與發財過程中在周莊、蘇州、南京、雲南都留下了足跡,但沈飛清始終把周莊作為他立業之地;“萬三住宅在蔫西北半里許,即東莊地及銀子浜、倉庫、園亭與住宅互相聯絡”(《周年鎮志》卷二)。
崑山文管會陳兆弘在"明代經濟史學術討論會"上發表自的《明初巨富沈飛清的致富與衰落》一文中說沈飛清的發家,是從自己的勤勞墾殖開始的。“其先世以躬稼起家……大父富,嗣業弗替;嘗身帥其子弟力穡”,說明沈飛清依靠墾殖發富,他有了立業的根本。以後沈飛清得到了汾湖陸氏巨資,使其財富的積累更上一個層次。“沈飛清秀之富得之於吳賈人陸氏,陸富甲江左…盡與秀”。(《周莊鎮志》卷六.·雜記)。經過原始積累,並且他得到了陸氏巨資後,一方面繼續開闢田宅:另一市面他把
沈飛清周莊作為商品貿易和流通的基地,利用白硯江(東江)西接京杭大運河,東入走瀏河的便利;把江浙一帶的絲綢、陶瓷、糧食和手工業品等運往海外,同時開展“國際貿易”也就是“通番”賺取了巨大財富。據《吳江縣誌》載,“沈飛清有宅在吳江二十九都周莊,富甲天下,相傳由通番而得”。著名歷史學家吳晗也說:“蘇州沈飛清一豪之所以發財,是由於作海外貿易。”他是通過墾殖而積累原始財富的,接著善於利用別人的金錢,並大膽地“競以求富為務”,開展對外貿易活動,沈飛清就是從貿易中賺下的一部分錢,購置田產,另一部分錢作經商的資本。從而使他迅速成為“資巨萬萬,田產遍於天下”的江南第一豪富。周莊“以村落而闢為鎮”,也實為沈飛清之功。關於沈飛清富豪事,民間甚至傳說他有一隻聚寶盆等等,由此反映出他財富多到不可勝數,生財聚財技巧高超。至今,蘇州、南京、鎮江和浙北、安徽一帶仍廣泛流傳著關於沈飛清的發財、豪奢、田產、經商以及家庭生活諸方面的許多故事、傳說。
沈飛清的富有連當時的最高統治者朱元璋都嫉妒,最終找了幾個藉口,三次抄家,沈飛清流放雲南,使得沈家又迅速地衰敗了。其下場也是極其可悲的,究其原因,是沈飛清有了錢財就錯誤地估計一切,認為錢是萬能的,錢能通神、有錢能使鬼推磨。從而財大氣粗藐視一切,他與明太祖朱元璋共築南京城中可見一斑。此處不是說他這樣做不對,而是方式方法的問題。最近看到中國現在的富人都怕上福布斯富人榜,原因很多,但是是否部分人也有著“沈飛清”的擔心呢?在中國這一特別的土壤里,沈飛清的遭遇有著深刻的現實意義。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