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73年10 月至1977年9月任海寧縣伊橋公社黨委副書記,
1977年9月至12月籌建海寧縣貧協,
1977年12月至1978年7 月在海寧縣農辦工作,
1978年7月至1979年7 月任海寧縣農辦副主任,
1979年7月至1984 年3月任中共海寧縣委常委、縣農辦主任、農委副主任,
1984年3月至1986年7月浙江省委黨校學員,
1986年7月至1987年2月任中共 海寧縣委常委、縣政府副縣長,
1987年2月至1990年4月任中共海寧市委常委、海寧市副市長,
1990年4月至1991年4月中共海寧市委書記,
1991年4月至1993年4月中共海寧市委副書記、市政法委書記,
1993年4月至1998年4月中共嘉興市委常委、海寧市委書記,
1998年4月至2007年4月中共嘉興市委常委、嘉興市副市長。
2007年4月——嘉興市計生協會長。
個人榮譽
1995年全國優秀縣(市)委書記。
個人作品
沈雪康,牢固樹立“三氣象”理念 開創嘉興氣象工作新局面[N],中國氣象報,2006-01-26 ,第003版。
人物事跡
沈雪康:“猛進如潮”的推動者
人物名片:沈雪康,1946年出生。1991年,任海寧市委書記;1994年,任嘉興市委常委、海寧市委書記;1998年,任嘉興市委常委、嘉興市副市長。自上任海寧市委書記以來,沈雪康見證了海寧改革開放和民營資本的崛起和迅猛發展,而海寧經濟社會的發展也就是在當時奠定了“敬業奉獻、猛進如潮”的主基調。
修建東西大道、南北大道
1991年,沈雪康上任海寧市委書記。第二年,海寧就迎來了一個新的發展機遇期。這一年年初,鄧小平發表了南巡講話,全國改革開放的步伐進一步加快。“這是一個機遇,誰抓住了這個機遇,誰就能在這一輪發展中占得先機。”沈雪康說。
然而要發展,就必須突破瓶頸。如何改變海寧的交通環境,成了擺在沈雪康面前的第一道難題。“當時,海寧的交通環境很糟糕,從這裡到嘉興只有一條七八米寬的砂石路,西到杭州也只有一條沿江的老公路。”沈雪康回憶,路窄、路況差,“七拐八彎”才能進海寧,已經成為海寧對外聯繫的一大制約因素。
1992年,沈雪康帶隊到蘇南考察。張家港等地四通八達的交通環境,讓他們印象深刻。“回來之後,我們就馬上開始規劃海寧的道路建設,也就是在那時,我們確立了兩橫六縱的交通網路,奠定了現在海寧交通布局的基礎框架。”
1993年,東西大道規劃並開始施工,修建完畢的東西大道寬40米,起訖點從許巷到談橋,連通了餘杭和海鹽。1996年,更為寬闊的南北大道開始施工,60米寬的南北大道成為現在進出海寧的門戶。
推動興辦家紡、皮革市場
上世紀90年代初,家紡及皮革兩大市場在我市形成,沈雪康成為見證者和決策者。
1992年,許村被面裝飾布遭遇滯銷難題,為此,沈雪康來到許村開展調研。“最後,決定利用許村已有的1萬多台織機的產業優勢和靠近320國道的交通優勢,在7號橋附近建立許村被面裝飾布市場。”沈雪康說,第一期市場共占地80畝,設有交易攤位300多個,可以說是許村家紡城的前身。
與此同時,我市的皮革產業也正準備著經歷一次巨大的轉變。“當時,我市的民營經濟已有一定發展,皮革產業已經成為海寧的第一大特色產業。”沈雪康說,為了使皮革產業得到更好的發展,市委市政府決定建設一個皮革服飾的專業市場——浙江皮革服裝城。
然而這一創新之舉並沒有得到廣泛的認同。“在為浙江皮革服裝城招商引資的過程中,我們就吃到了閉門羹。”沈雪康說,“最後,直到一名香港客商帶來了市場經濟的新理念,才讓我們在皮革專業市場開發中走對了路子。”
事實證明,這樣的專業市場的開闢是正確的。1994年9月,18萬平方米的服裝城投入使用,吸引了越來越多的客商。專業市場的繁榮帶來了產業的發展,在皮革服裝城中的幾百個門市攤位中,誕生了我市第一批真正意義上的民營企業家。
也就在那一年,在國家輕工總會和全國皮革協會的支持下,海寧市委市政府結合觀潮節,同時舉辦了首屆中國皮革展銷會。發展到現在,海寧的節會經濟已越做越大。
回顧過去,歲月崢嶸;展望未來,信心滿懷。沈雪康說,“幾十年來,在全市人民的共同努力下,海寧的發展取得了輝煌成就。我相信,海寧的明天一定會更加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