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迦,上海市里仁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州里仁創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碟中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中歐商學院EMBA。
沈迦,上海市里仁企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溫州里仁創業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北京碟中碟(控股)有限公司董事。1969年5月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1991年畢業於杭州大學新聞系新聞學專業,獲學士學位。曾榮獲第七屆溫州市“十大優秀青年”、2003年溫州市“十大數字人物”等稱號。2004年入選溫州市“新世紀551人才工程”(第二層次)培養人選。出版有《表音碼漢字輸入法套用手冊》、《沈碼一日通》、《文化人換筆》、《漢字簡化說略》、《溫州話》等多本專著。
沈迦:坐下來做學問
“曾經認為父親是一個‘失敗的企業家’。後來才理解,做學問對父親和自己來說,都是最好的歸宿。”
父親看得比較長遠
在我的成長道路上,父親在關鍵時刻的點撥指導,讓我受用一生。在溫一中,我的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但就在高一下學期文理分班的前夕,我摔傷了腿在家養病,成績下滑了,我很苦惱。那個時期有個約定俗成的觀念:理科沒學好才去讀文科。從小都是好學生的我相信自己是學“理科”的料,我信誓旦旦地對父親說:“我一定會進入理科班的。”但父親的回答讓我愕然:“你還是讀文科吧!你的長處是在文科上。”
知子莫如父,父親太了解我了,我的思維模式、我的專長都不是理科的。兩年後,我考入杭州大學新聞系。多年後,真的很感慨父親“看得比較長遠”。
四年的大學生涯轉眼而過。畢業後,我沒能進入夢想的單位——新華社,而是分配到了家鄉的報社。有一天,我在電話里語氣沮喪地和同學聊自己分配的事。正巧父親就坐在旁邊,他立即非常嚴厲地把我罵了一頓。我當時是一肚子的委屈。但多年後回首這件事情,發現逆境對人生有著深遠的影響。對如今出現的問題,我常會先從自身找出答案。
父親是個失敗的企業家
我企業做得比較成功,並不是赤手空拳橫空出世的,而是帶有父親很深的痕跡。
1992年,父親發明“沈碼”後,為推廣“沈碼”而成立了“里仁”電腦培訓中心。工作之餘,我幫著父親跑腿打雜,慢慢地我也進入了“編碼”的世界,成了父親不可缺少的助手。
浙江電視台曾做過我們父子專題片《父子之間》,其中有一段精彩的對白,真實地反映了那段時間我們對企業管理理念的衝突——
沈迦:圖書館有個科長今天到公司來,商量給他們員工進行計算機培訓的事。你跟他說是免費培訓的?
沈克成:是的,那次圖書館開座談會時候,我發言表示要為家鄉做點好事,答應為圖書館所有館員免費進行培訓。
沈迦:給家鄉做貢獻可以,那就收費低一點,打個折扣。不收錢的話,員工也不會認真地學。再說,我們也得講點經濟效益。
沈克成:免費也就是二三個月嘛,又不是半年免費。
沈迦:兩個月的培訓,公司現在人手又緊張。
沈克成:這事挺要緊的,還是免費吧。
經商和做學問是兩碼事。儘管我身上也有文人的頑疾,但我已意識到企業要重效益,要懂管理。所以之後我會去攻讀EMBA。
做學問是父親最好的歸宿
里仁從推廣沈碼轉到電腦教育,“里仁”終於擺脫困境,闖出了一片自己的天地。
但此時的我越來越意識到一種身份的尷尬,給報社“打工”和自己當“老闆”,魚和熊掌只能擇其一,我決定放棄報社這個“金飯碗”。當我把這個決定告之家人時,遇到的是一片反對聲。唯有父親旗幟鮮明地站在了我這一邊,說男兒志在四方,不要患得患失。
2000年,我正式辦理了離職手續。離開報社,我肩上的壓力更大了,但也終於可以專心致志打理企業,隨後我陸續在杭州、廣州、上海建立分公司。2003年,我被中歐國際工商學院錄取,移師上海。
也就在這一年,我又使出另一次大手筆,將企業改制成股份制。到了2005年,“沈氏里仁”成了“大家的里仁”,我也完成了由“總經理”到“董事長”的華麗轉身。父親為我的轉變再次表現出欣喜,他說:“我是50歲做學問,你40歲就有時間坐下來做學問了。”
但我明白,自己怎么也做不到父親那樣。他那輩人做事的嚴謹態度,是我這代人沒法比的。但我們這代人適應性強,我們腦子裡有想法。我現在還處於知識儲備階段,我慶幸,現在的我有時間看看書。我覺得自己從書里得到的快樂感和幸福感,是遠遠大於做企業的!當然企業做成現在的規模,我還是蠻有成就感的。”
我很佩服父親,他身上有股韌勁。我沒有他這種資質,但時代讓我比他幸運,我的主攻方向與父親有些不同,我對歷史、古籍及中西文化交流的東西比較感興趣。現在都還是準備積累階段。我要走出我自己的路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