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康[史丹福大學的華人科學家]

沈康[史丹福大學的華人科學家]

沈康畢業於中國同濟醫科大學,在美取得杜克大學博士,主要研究為細胞生物與神經科學,之後在舊金山加大做博士後研究。2003年進入史丹福大學,擔任生物系助理教授,終身教授,美國史丹福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員。主要專研人類腦部及神經系統的發育。榮獲美國塞爾學者計畫獎。榮獲沙隆基金會(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

基本信息

簡介

沈康畢業於同濟醫科大學(現華中科技大學同濟醫學院),來美取得杜克大學博士,主要研究為細胞生物與神經科學,之後在舊金山加大做博士後研究。2003年進入史丹福大學,擔任生物系助理教授,主要專研人類腦部及神經系統的發育。他表示,很高興獲得研究經費,他將與其所領導、由學生與博士後研究員等近10人組成研究小組,進行人腦神經系統研究。

榮譽

1.中新網洛杉磯四月二十二日電(記者 賈國榮) 華裔科學家沈康,研究人腦細胞學,如今榮獲美國塞爾學者計畫獎。

一九八0創立的美國塞爾學者計畫獎,是表揚生命科學領域年輕學者的最高榮譽之一,每年遴選十五位得獎者。

2.國際線上報導:沙隆基金會(The 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 鼓勵年輕科學家與經濟學者的2004年研究金名單出爐,上榜者每人獲發給4萬美元,作為未來兩年的科學研究之用。今年美加地區共有116位學者獲得研究經費,史丹福大學有8位教授入選,包括生物系華裔助理教授沈康,他也是該校唯一入選的華裔學者。

研究成果

2008年,來自史丹福大學的華人科學家沈康(Kang shen)和美國洛克菲勒大學的Cornelia I. Bargmann聯合開發了一種稱為GRASP(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reconstitution across synaptic partners)的新技術,可實現對活體神經系統中的突觸定位。相關研究成果發表在了當年的《Neuron》雜誌上。GRASP技術巧妙地利用了綠色螢光蛋白(GFP)標記技術。GFP是一種在水母中發現的特殊蛋白,吸收藍光後會發出綠色螢光。GRASP技術將GFP的基因序列分割為兩部分,即將GFP拆成兩個組件,分離後的組件不具發光功能。

交流

2011年3月15日上午,應生物物理研究所徐濤所長的邀請,美國史丹福大學霍華德休斯醫學研究院研究員沈康博士來到生物物理研究所,在圖書館二層報告廳做了題為“Extrinsic control of synapse formation in C. elegans”的精彩講座,歐光朔研究員擔任主持人,生物物理所和周邊院所眾多師生員工參加了講座。

沈康博士實驗室以線蟲(C. elegans)為模型,系統性地研究了神經細胞在形成突觸聯繫的過程中如何尋找到正確的配體細胞,在正確的地方形成突觸。他介紹了實驗室做出的3種突觸導向的模型:如何在該形成突觸的地方誘導突觸形成;如何在不該形成突觸的地方抑制突觸形成;如何降解消除不正確形成的突觸,並詳細介紹了Wnt/Fz通路如果抑制突觸形成的機制。他介紹了如何利用線蟲的優勢在單細胞水平研究突觸形成這一十分重要的科學問題,他的實驗室通過巧妙的遺傳篩選手段發現了多個與突觸形成有關的基因,並闡述了這些基因的作用機制。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