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家門第二國小兒童軍校

沈家門第二國小兒童軍校

沈家門第二國小兒童軍校是由普陀區教育局、區人武部、陸軍船隊聯合於1992年10月13日創建。 兒童軍校有學校建制模式與部隊建制模式相結合的一種軍校管理體制,組織領導一體化。由副市長、副區長及舟山警備區副政委任名譽校長,由區人武部、駐軍部隊領導及教育局領導兼任校長,由學校領導擔任副校長主持日常工作,下設軍訓處、政宣處、後勤處,原班級編成中隊,中隊以下設班,各中隊設立中隊長和指導員。

基本信息

學校制度

軍校還制定了《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兒童軍校守則》、《檢查批評制度》、《內務規定》、《請假制度》等條例與規定,來規範管理。每年利用暑假進行為期10到15天的封閉式軍訓,讓學生過上正規化的軍營生活。軍校內容有步伐訓練,軍體拳學習,內務整理,軍事遊戲,野營拉練,參觀軍營生活等,在艱苦的環境中磨鍊小軍人的意志,培養小軍人的能力。每次軍訓結束,都要進行匯報表演,邀請市區領導、部隊及人武部首長及學生家長批評指導,深受各位領導和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創設至今,已有1622名學員結業。

獨有的教育體系

軍校設立自己獨有的教育體系。配製預備役和正規軍校服、帽徽、武裝帶、領章等,人人配備木質衝鋒鎗,校門口設立小軍人值勤哨,配有軍事地形沙盤室,能較直觀地了解舟山的地理位置,配有軍校陳列室。有自製的軍徽、軍旗,自編的軍校校歌《未來的將軍和士兵》。還自編教材,將國防知識、軍事知識、軍事技能、生活自理和社會實踐五個方面的內容,分別落實在全日制教學課程之中。

辦學宗旨

軍校以鍛鍊學生自學、自理、自立、自律、自強的能力為宗旨,把兒童軍校與少先隊雛鷹爭章活動、班集體建設、日常行為規範、課堂教育有機結合,貫穿學校教育活動的全過程。

兒童軍校堅持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素質教育為導向,通過紮實有效的教育、教學活動,培養少年兒童愛國主義思想和國防觀念。

所獲榮譽

1994年被普陀區委宣傳部、區教育局、區團委、區關工委聯合命名為青少年德育教育基地。1999年11月被市國防教育辦評為先進少年軍(警)校,2001年被評為市國防教育先進單位。小軍人的軍營生活多次在《舟山日報》、舟山電視台、普陀電視台報導;軍訓的部分圖片,還在《浙江國防教育》、《浙江工人報》、《浙江交通報》上刊登,1996年5月,舟山軍分區著手拍攝兒童軍校的專題系列片。

"事不動〞的故事

五(1)班有個同學叫施博東,人長得白白胖胖,還戴著一副眼鏡,文質彬彬一臉書生氣,學習成績倒蠻好,就是身體素質差,勞動觀念不強,又缺乏自理能力,體育達標常常拖班級的後退。

記得讀一年級時,每天上學放學,校門口總有奶奶幫他背書包,論到做值日,他在一旁看連環畫,要奶奶幫他搞衛生,讀到三年級,還懶得自己穿衣服。也許是家庭溺愛的緣故吧,施博東養成了飯來張口、衣來伸手的壞習慣,因此,同學送他一個綽號叫゛事不動〞。

這下可好,暑假的時候,輪到五年級搞軍訓,要在學校里獨立生活半個月,゛事不動〞不鬧笑話才怪呢!

軍訓第一天,立正、稍息,四面走法,火辣辣的太陽當空照,豆大的汗水不斷往下流,半天還未下來,゛事不動〞便已吃不消,臉色蒼白,心發虛,兩腳顫抖站不穩,眼前一黑倒下了,嚇得同學頭皮發毛緊急搶救才緩過氣來。

一天下來渾身無力,倒在床上不想起來。第二天正好輪到゛事不動〞洗碗筷,這可怎么辦?油膩的菜碗從來沒洗過,偷偷拿到自來水籠頭沖一衝,根本沒洗乾淨,髒兮兮的碗筷同學無法使用,老師命令再洗一遍,只得按照老師說的程式把碗筷洗乾淨。

洗澡了,倒舒服,但換下的衣褲怎么辦?゛事不動〞悄悄塞進塑膠袋,虧得衣褲帶得多,連換幾天沒問題,到了第五天,衣褲沒得換了。゛事不動〞也有好辦法,乾脆不洗澡不換衣,可怎么也睡不著,一股汗酸臭直往鼻孔里鑽,還殃及旁邊的同學睡不著,同學報告老師,老師過來一看,秘密全揭穿,下令不洗好衣服不許睡,否則明天給曝光。゛事不動〞只得拿著髒衣褲來到自來水籠頭旁,站在那裡發獃,因為他從來沒洗過,淚水撲簌簌地直往下掉,老師發現後手把手地教,゛事不動〞生硬地學,心裡直怪父母平時不讓他洗,不然不會在此出洋相。 軍訓第八天,是長距離野營拉練,來回要走近四小時路程,゛事不動〞心裡的苦無法訴,跟在隊伍裡面強撐著,也許是幾天訓練下來體質加強的緣故吧,終於到了目的地,可返回時,兩條腿卻怎么也不聽使喚了,最後是同學們連拖帶拉弄到學校的。

゛事不動〞終於嘗到了平時懶惰,不注重鍛鍊的苦頭,在後半階段的軍訓中他咬緊牙關,堅持到底,人瘦了,臉黑了,但體質增強了,同時也學會了洗衣、洗碗、疊被等日常生活事務,自理能力得到明顯的提高。

自從軍訓以後,゛事不動〞改掉了往日的懶隋習慣,處處以勤快的姿態出現在父母和同學面前,從此五(1)班再也沒有了゛事不動〞,只有實實在在的施博東。她奶奶逢人便說,學校軍訓就是好,要不然孫子懶惰的毛病要等到何年何月才能改掉,這全是軍訓的功勞呀!(中共普陀區委宣傳部供稿)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