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馬克西米利安·亞歷山德羅維奇·沃洛申,俄羅斯白銀時代著名詩人、文學評論家及藝術家。
代表作:《無題》、《在地獄的底層》、《致格爾·施泰因》。
詩選
無題
如今我死了。我成了書中的字句
書就捧在你的手上……
愛的鎖鏈已從你肩頭卸下,
而我的骨灰還很燙。
從今往後,每逢憂慮不安的時刻
你可以把此書瀏覽。
可在你的人生路上卻將永遠保留
我留下的印跡。
外婆把我自己安葬在了由我的詩行
組成的墳墓里,
可你聽――你是否聽到小鳥兒的呼喚?
它還活著――我的詩!
請你不要像窘困的瑪格達麗娜似地走開――
我的墳墓並不空曠……
在唯一的瞬間只須唯一的一次
讓我們的唇與唇相吻。
——《白銀時代俄國詩人》第370頁
在地獄的底層
――紀念亞·勃洛克和尼·斯·古米寥夫
痴呆呆的夜死氣沉沉
一天天更野蠻更沉悶。
生命如風中之燭,吹滅它的,是恥辱的風:
沒有喊聲,沒有吁告,更沒人救命。
悽慘的,是俄國詩人的命運:
不可知的宿命把普希金
帶到了槍口之下,
斷頭台上,把陀思妥耶夫斯基引領。
或許,這就是我們的命運,
羅斯就是殺害親子的兇手!
不是在你的地下室里腐朽
就是顛躓在血腥的泥濘中,
可我不會拋棄你的各各他
更不會遠離你的墳坑。
即便我被饑饉或兇惡打倒,
我也不會選擇別樣的命運:
要死就讓我和你一同死去
並和你一起,和拉撒路一樣,從墳墓中站起!
——1922年1月12日於克科捷別利同上書第389頁
致格爾·施泰因
我喜歡昔日的話語和舊書信
發出的充滿倦怠的沙沙聲……
它們散發著特殊的氣息和魅力
來自行將凋萎的花叢。
我喜歡花式的筆跡――
它有一種乾草的氣息。
熟稔的筆跡龍飛鳳舞的字型
喃喃地吟誦著一首憂鬱的詩。
它們那種慵倦的美
對我充滿了嫵媚……
它們是從認識樹上
飛落的芳菲。
——張冰譯
白銀時代
俄羅斯文學史上的“白銀時代”(17年-130年)
屋大維死後的一百年間,史稱羅馬文學的“白銀時代”。這一時期羅馬在政治上不斷衰弱,內部矛盾日趨激烈,其文學發展的特點是宮廷趣味日趨濃厚,崇尚文風的花哨和濫用修辭,使得文體顯得逼擠、臃腫。這一特點在2世紀前半葉達到高潮。貴族青年以公開朗誦空洞無物的詩歌為時髦,文學更成為少數人的消遣。白銀時代成就最高的文學樣式是反映奴隸主下層思想的諷刺文學和反映舊共和派不滿情緒的作品。
詩歌
盧肯(39年-65年)是白銀時代最出色的詩人之一,創作了繼《埃涅阿斯紀》之後最優秀的史詩《法薩利亞》。馬提阿利(40-104)則是這一時代最優秀的碑銘體詩人,主要詩作是《碑銘體詩集》(一譯《警句詩集》)12卷,1500餘首。其風格短小精悍,含蓄突兀,富於機智和幽默。朱文納爾(60-127)則以諷刺詩著稱。他長於借古喻今,詩風嚴峻而尖銳,其詩句“即使沒有天才,憤怒出詩句”已經成為名言。19世紀歐洲資產階級革命高漲的年代,朱文納爾的作品受到人們極大的重視,席勒、雨果和別林斯基都曾給予他很高的評價。
在抒情詩方面,斯泰提烏斯(45-95)幾乎是唯一有成就的詩人,擅長描寫有閒階層生活情趣。
戲劇
塞內卡(4年-65年)是古羅馬最重要的悲劇作家,他受斯多葛哲學影響,精於修辭和哲學,並曾擔任過著名暴君尼祿的老師。他主張人們用內心的寧靜來克服生活中的痛苦,宣傳同情、仁愛。他一生共寫過9部悲劇和1部諷刺劇,多半取材自希臘悲劇。其作品風格崇高嚴肅,夾雜大量的道德說教,使得其筆下的對話和人物都缺乏真實感。其代表作是悲劇《特洛伊婦女》。塞內卡晚年因參加元老院貴族反對尼祿暴政而被尼祿賜死。
散文
這裡的“散文”並非現代文學上所講的狹義上的散文,而是泛指拉丁語文學中的“散文體”,和詩體相對,包括散文、小說、傳記文學和編年史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