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秀琳

汪秀琳

2006年中華藝術學會、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07年中國文化藝術家協會授予"人民書畫家"稱號; 2009年中華藝術學會授予"共和國藝術家金星獎"終身榮譽稱號;

個人簡歷

汪秀琳汪秀
汪秀琳,女,年生 江蘇省淮安市人,中國文化學會藝委會主席;中華名人協會中國書畫研究院名譽院長;中國藝術工作者協會副會長;國際美術家聯合會會員;世界華人文學藝術聯合會會員;文化部中國文化藝術發展促進會藝術會員;全國高科技產業品牌推進行業調查專業委員會調查員;全國書畫界泰斗;“汪牡丹”國畫技法創始人;中華一絕“汪氏絹塑畫”創始人;榮登中國藝術品頂級品牌榜。(中國(國際)藝術品品牌資質認證委員會認定)中國國學院大學專家委員會特邀研究員。台北故宮書畫院終身名譽院長、終身客座教授。現為國務院國(賓)禮品特供藝術家人才庫人才。

藝術生涯

經30餘年苦心鑽研,於上世紀80年代獨創出"汪氏絹塑畫"這一新藝術畫種。賦綾羅綢緞以生命.施金石軟玉以神韻,通過精妙而高超的技巧,藉助傳統的國畫構圖手法以及雕塑、彩繪、服裝設計、道具、服飾、髮型等藝術的表現形式,濃縮中國傳統文化的精華,創作出融匯藝術、欣賞和收藏價值為一體的跨門類藝術畫種。該藝術畫種構思巧妙、工藝細膩、形式獨特、神形兼備,具有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獨特的立體表現力,在全國種類繁多的藝術門類中獨樹一幟,是當代中國藝術中的一朵瑰麗奇葩。被譽為"中華一絕"。
作為已故徐伯璞大師(原故宮博物院顧問、著名教育家、現代著名書畫家、書畫收藏家)的書畫關門弟子,潛心鑽研中國畫藝術,專攻傳統小寫意花鳥,尤以善畫牡丹而飲譽畫壇。在堅持繼承中國傳統國畫畫法(水墨為主)的基礎上獨創了汪氏牡丹國畫技法,該技法融匯北派畫法的大氣及南派畫法的細膩,風格獨特,筆觸獨到,有別於傳統中國畫的平面感竟能以寫意畫法而達到立體透視之效果,可謂前無古人。畫風意境高遠、飄逸不群、超凡脫俗,具有強烈的個人藝術風格,世人譽為"汪牡丹"。
藝術成就入選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和中央書畫院聯合編纂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鑑》;文化部藝術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編纂的《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人民畫報和中國畫報聯合出版的《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中國收藏學術研究會編纂的《中國收藏博覽》;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編纂的《中國書畫名家傳世大辭典》;世界藝術報社編纂的《中國書畫專刊》;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誌編輯出版的《中國文藝年志》06年度上卷等大型權威藝術典籍;

藝術成就

1990年絹塑畫獲江蘇省首屆民間美術博覽會優秀作品獎(大會最高獎);
1997年國畫獲"97'香港回歸中國書畫大展銀獎",同時授予"當代中華書畫藝術名人";
1998年獲"(98)香港國際書畫大展銅獎";
1999年絹塑畫和國畫作品雙獲"慶澳門回歸,世界和平萬歲"美術精品展"和平金獎",其中絹塑畫獲"世界和平"金牌一枚;
2000年絹塑畫入選第六屆中國藝術節;
2000年國畫獲淮安市第三屆"文學藝術政府獎";
2001年作品入選中國書畫藝術委員會、中國文聯藝術指導委員會學術交流中心主辦"中國近現代書畫展"並被收入《中國近現代書畫選集》;
2003年國畫獲"中華藝苑精英成就金像獎";
2003年獲中華慈善總會"華夏慈善書畫藝術家"稱號並授獎盃;
2003年獲"環球國際藝術貢獻金獎";
2005年入選《中國文藝五十五年》多媒體光碟;
2005年國畫獲"中國文藝'金爵獎'書畫最佳獎";
2005年國畫獲"中國書畫名家作品2005金秋國際展金獎",並被授予"百名中國書畫名家"稱號;
2005年國畫、絹塑畫入選第二屆"中國收藏文化博覽會"並獲金獎;
2005年入選"2005中國書畫年度人物"並被授予"2005中國書畫名家"稱號;
2005年作品被中國美術家雜誌社中國美術家網選入《走向世界的書畫名家》大型國際宣傳特輯,作為聯合國成立60周年慶典及首腦峰會國禮贈送給大會秘書處及各國駐華使館;
2005年世界文化藝術鑑定中心、中國收藏學術研究會授予"當代中國書畫市場最具收藏價值藝術家"稱號;
2006年中國民俗文化研究會授予"炎黃藝術家"稱號並獲金獎;
2006年中國國際文藝家聯合會、中國國際《亞洲》新聞社、中外精英雜誌社聯合主辦首屆"中國文藝傑出成就獎"評為書畫藝術金獎;
2006年中華藝術學會、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授予"德藝雙馨藝術家"稱號;
2006年經文明委推薦在"文明之星"評比活動中被評為"文明之星"金獎;
2006年中華名人協會中國書畫研究院"風雲人物"評選中獲金獎;
2006年中國國學研究會授予"國學十年明珠藝術家"稱號,並被評為"國學十年個人藝術成就獎"書畫精品獎;
2007年中國文藝家創作協會、國際中華人才專家協會、香港中華文化總會、香港特別行政區書畫家協會等七單位聯合授予"慶祝香港回歸十周年最高藝術成就獎--紫荊花獎" ;
2007年首屆中國書畫"國魂、國藝"獎評審中被授予"國魂"獎;
2007年中華藝術學會、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授予"感動中國民族藝術家"稱號,國畫作品被評為"中華藝術家國學金獎";
2007年在"同根·同心·同行"百名藝術家慶香港回歸十周年書畫展中獲金獎;
2007年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首屆"世界藝術家華表獎";
2007年中國文化藝術家協會授予"人民書畫家"稱號;
2007年文化藝術大獎評定中心評為"世界華人傑出貢獻獎(最高金獎)" 並授予"世界華人傑出貢獻金獎藝術家"稱號;
2008年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第一屆(亞太地區)民間藝術家最高獎"金飛鷹獎"終身成就榮譽稱號;
2008年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評為"中國藝術成果金獎",並授予"中國藝術創作名家"榮譽稱號;
2008年國際中華人才專家協會授予"奧運人文風尚傑出藝術家"榮譽稱號並頒發首屆"奧運人文藝術傑出成就獎藝術類金獎";
2008年國際中華藝術家協會授予"和諧門第 文化世家"榮譽稱號;
2008年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評定為"中國十大美術金獎";
2008年中華漢學會授予"中華漢學家藝術金獎"終身成就榮譽稱號;
2008年中國國際書畫家聯合會授予"國際愛心慈善大使"稱號並獲"書畫最佳獎";
2009年國際中華藝術家協會授予"和諧中國--建國60周年中國社會公益事業藝術家"稱號;
2009年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中國民間藝術家聯合會授予"世界民間藝術大師"終身成就榮譽稱號;
2009年世界民間文藝家協會授予首屆世界民間藝術最高獎"金馬獎"終身榮譽稱號;
2009年中華藝術學會授予"共和國藝術家金星獎"終身榮譽稱號;
2009年華夏文化藝術協會、國際中華文化藝術協會授予華夏藝術家終身巔峰獎"金飛馬獎"榮譽稱號;
2010年國務院全國產業經濟國情調查辦授予"新中國繪畫藝術最高榮譽獎";
2010年中國名家書畫院、北京人民畫院、中國文藝協會授予"首屆中國世博藝術傑出成就獎"和"世博藝術傑出成就人物"榮譽稱號;
2010年國際知名文藝家聯合會、北京人民畫院授予"國際知名文藝家"榮譽稱號;
2010年中國國學研究會評為"世博年度藝術突出貢獻獎年度成就類金獎";
2010年中國藝術工作者協會授予"情系世博藝術名家大師"榮譽稱號;
2010年中國書畫學會、中國文藝傳媒研究會授予"世界華人藝術領袖"榮譽稱號;
2010年全球華人民間藝術家協會授予"中國傳統文化的守望者—全球華人民間藝術家"榮譽稱號;
2010年中國文藝家交流協會等五單位聯合授予"中國文藝泰斗"榮譽稱號;
2011年國際文藝促進聯合會、世界藝術專家創作協會聯合授予"國際文藝'世界當代八大文化聖賢'終身成就"榮譽稱號;
2011年中國書畫學會中國文學藝術家聯合協會任命為“中華藝術形象大使”。
國際文藝促進聯合會,世界第二次文藝復興促進聯合會授予;“世界第二次文藝復興先驅者’終身成就榮譽稱號。
2011年中國文學藝術家交流協會等授予齊白石藝術獎美術類金獎。藝術成就入選中國國際名人研究院和中央書畫院聯合編纂的《中國美術書法界名人名作博覽》、《中日現代美術通鑑》;文化部藝術局、中國藝術研究院、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書法家協會聯合編纂的《世界華人書畫作品選集》;《中國當代藝術家》;《中國當代藝術界名人錄》;人民畫報和中國畫報聯合出版的《中華翰墨名家作品博覽》;中國收藏學術研究會編纂的《中國收藏博覽》;中國書畫家聯誼會編纂的《中國書畫名家傳世大辭典》;世界藝術報社編纂的《中國書畫專刊》;中國藝術研究院藝術評論雜誌編輯出版的《中國文藝年志》06年度上卷等大型權威藝術典籍;

作品

2005年被紀念鄧小平同志誕辰100周年《歷史的回眸》系列文獻特聘為特約編委;
入選世界人物出版社《世界名人錄》第12卷;
2008年先進事跡入編中國通俗文藝研究會編纂的《中華名人志》;
藝術成就被《中國藝術家》雜誌2005年4、8、10期連續報導;
《名流》雜誌2006年2、5、6期連續刊登國畫及絹塑畫作品及藝術介紹;
文化部《藝術評論》雜誌2006年第7期刊登專文對國畫及絹塑畫作品作藝術評論;
文化部中國藝術研究院《文藝年志》2006年上卷刊載"汪氏絹塑畫"藝術,並被推選為2006年百名"文藝才華人物"之一"筆墨之神";
香港《藝術與中國》雜誌2006年1期專文介紹藝術成就;
《名流中國》雜誌2008年9月奧運特刊登載國畫"牡丹"新作。
人民網、新浪網、文化部天天藝術網等權威網站均有大篇幅報導及作品展示。
省市各大平面、電視媒體數十次進行新聞、專題、專訪等報導。
兩次舉辦藝術作品個人展。
2003年建立個人網站"汪秀琳藝術展--中國畫、汪氏絹畫"。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