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志伊

汪志伊

(1743—1818)字稼門,安徽桐城人,今桐城雙港鎮白陂塘汪氏,清朝大臣。乾隆三十六年舉人,充四庫館校對,議敘,授山西靈石知縣。除徵糧擾累,刻木為皂隸書里分糧數,以次傳遞,民遵輸納。調榆次,遷霍州直隸州知州。代州民孟木成殺人,已定讞情實,其弟代呼冤,巡撫勒保檄志伊往按,平反之。承審者護前失,不決,命大臣臨鞫,重違眾議,志伊堅執與爭,孟木成竟得免死。志伊以此負強項名。擢江蘇鎮江知府,調蘇州,連擢蘇松糧道、按察使。五十八年,遷甘肅布政使,調浙江。江、浙漕重積弊,由官吏規費多。志伊歷任,皆先除規費之在官者,然後以次裁革,嚴設科條。

基本信息

嚴懲會斐

嘉慶元年,以杭州、乍浦駐防營養贍錢三月未放,被劾,議降二級調用,詔以志伊平日操守尚好,加恩授江西按察使。二年,遷福建布政使,未數月,就擢巡撫。時海盜方張,仁宗於閩事特加意。志伊屢疏陳水師人材難得,請寬疏防處分,變通選補章程,副參以上,兼用本省之人;以下,兩省通融撥用。又州縣徵糧處分過嚴,升調要缺難得合例,請人地相需者,不拘俸滿參罰。皆允行。詔飭嚴懲會匪及械鬥惡習。

解職

五年,疏報漳、泉一帶,匪徒節經剿捕,均知斂跡。諭曰:“滋事不法,有犯必懲,不可無事滋擾。責以鎮靜,不可姑息養奸,亦不可持之太蹙。”尋奏龍溪、詔安、馬港、海澄四廳縣,遴員治理,民不械鬥。諭曰:“一經良有司整飭,改除積習,是小民不難化導,要在親民之官得人。當於平日遴選賢員,俾實心任事,為正本清源之道。”志伊薦閩縣知縣王紹蘭,上素知其人,詔嘉志伊能留心察吏。既而偕總督玉德,疏請泉州知府錢學彬改京職,上斥疏語矛盾。尋究得學彬任聽家人舞弊婪贓事,坐察吏不明,議革任,特寬之。六年,病,請解職。

重新啟用

八年,起署副都御史、刑部侍郎,授江蘇巡撫。給事中蕭芝請就產米之鄉採買,由海運京,下議,志伊言其不便,罷之。九年,清江浦淤淺,糧船停滯。上慮京倉缺米,詔志伊預籌,請碾常平倉谷三千石備撥。以新漕減運,命酌量採買,志伊疏言:“安徽民田有一歲兩收者,各令七月完納漕糧,九十月可運通。江西、湖廣亦如之。”上以一歲兩徵近加賦,且來歲仍屬短絀,斥為迂繆。尋奏采米十二萬石搭運,報聞。時江北淮、揚水災,徐、海苦旱。志伊手編荒政輯要,頒屬吏為賑濟之法。蘇州人文薈萃,增設正誼書院課士。奏請頒御製詩文集於江南各書院,上勿許,曰:“朕之政治即文章,何必以文字炫長耶?”

工部尚書

十一年,擢工部尚書。未幾,授湖廣總督。川、楚餘匪散匿洞庭湖,環湖數府州多盜。志伊多選幹吏偵訪,檄下分捕,盜無所匿。濱江地自乾隆末大水湮沒,民田未復。親駕小舟,歷勘疏塞,建二閘於第江口、福田寺,以時啟閉。十六年,調閩浙總督。先是湖北應山民喻春謀殺人,其母以刑求誣服,控於京,命志伊提鞫。同知劉曜唐等誘供翻案,以無辜之葉秀承凶,而無左證。巡撫同興為之平反,奏劾。至是入覲召對,為劉曜唐等剖辯,原代認處分。上斥其偏執,嚴議革職,改留任。捕誅海盜黃治,其黨吳屬乞降。時降盜多授官,志伊曰:“是獎盜也!”仍依律遣戍。

舊有天地等會匪熊毛者,創立仁義會,授張顯魯傳煽。事覺,顯魯伏誅,毛遁,募寧化生員李玉衡捕殺之,奏賜玉衡舉人。布政使李賡芸,廉吏也,為志伊所薦舉至監司。會龍溪知縣朱履中以不職劾,因訐賡芸婪索,遽劾訊。履中已自承誣告,志伊固執駁詰,福州知府塗以輈迎合逼供,賡芸自經死,輿論大嘩。

二十二年,命侍郎熙昌、副都御史王引之往按,得其狀,詔斥志伊衰邁謬誤,褫職永不敘用。逾年,卒。志伊矯廉好名,自峻崖岸。仁宗初甚鄉用,時論毀譽參半焉。卒以偏執獲咎。現安徽桐城仍有汪氏子孫永不為官之說也。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