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家店村

汪家店村

汪家店村位於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西部,全村總共有308畝水田,120畝旱地,8300餘畝山場,人口1380多人,全村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汪家店村位於安徽省績溪縣家朋鄉西部,距績溪縣城40公里,橋和公路貫穿全村。共轄松樹塢,石歇,塘

邊山,汪家店,梓棚下,陰戈溪,陽戈溪,7個自然村,11個村民組。全村總共有308畝水田,120畝旱地,8300餘畝山場,人口1380多人,農民人均收入3300元。村黨支部現有黨員35名(其中預備黨員2名),男33名,女3名,有6個黨小組,四戶黨員中心戶,其中49年前入黨1名。村兩委領導班子成員6人(其中包含選派幹部1人)。農民的經濟收入主要靠傳統的茶葉、籽用瓜蔞、零星農戶養殖蠶繭,以及外出務工收入。汪家店村生態保護良好,全村植被覆蓋率達95%以上,村內無工廠、企業,是一片未經開發的處女地。2007年以來,汪家店村黨員幹部抓住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有利契機,加快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大力開展村容村貌整治,組織開展各種健康向上的活動促進鄉風文明建設。

產業現狀

近幾年來,隨著茶葉價格的上漲,傳統產業茶葉發展較為迅速,但是茶農都是以產業為單位,分散種植,對茶園改造茶葉的品質未進行統一管理。品質較好的茶葉也是自產自銷,沒有相應的組織,茶葉未通過相關質量

茶葉茶葉
認證,無品牌,加上信息的閉塞,很難賣個好價錢。從2000年開始,受鄰近荊州鄉、家朋鄉的萬連水村,和陽村、黨坑村影響,村民們種植山核桃的積極性空前高漲,經有關專家論證,汪家店村地理環境適合山核桃的種植,據初步估算到今年為止,種植面積已達2000畝以上,但是目前,村民對山核桃的種植管理技術嚴重缺乏,除了幾家在產區有親戚的懂些技術的之外,其他村民因管理不善,補栽情況比較普遍。成活率比較低。長此以往不但降低了老百姓的積極性,也給老百姓增加了投入,推遲了收果期。如何才能讓這批山核桃苗成長、結果,也是擺在村民面前的必須突破和解決的問題。陽戈溪村民組,近幾年,在老黨員汪賢庭同志的帶動下,吊瓜種植髮展勢頭較好。現在,陽戈溪村民組30多戶,幾乎家家種植吊瓜。為此,全組村民每畝田能獲益3000多元。經濟效益較好,只是該種植業很難在全村推廣,村民思想不夠解放,考慮到田少,發展潛力小,對吊瓜的市場價格沒有信心,認為還是種水稻比較穩當,思維觀念一時很難轉變過來。

村莊發展

該村田、旱地雖然不多,但是,如何才能在最小的空間發揮最大的經濟效益,還是要積極引導農民在農業結構調整上解放思想。吊瓜種植是我縣產業結構調整中成功的例子。值得高興的是該項產業在我村也具備了一定

培訓培訓
的基礎,陽戈溪村民組的成功經驗要在全村大力宣傳推廣,讓獲益的吊瓜種植戶現身演說,並且將技術傳授於其他村民。在全村起到帶動的效應,讓僅有的幾百畝田地能最快發揮最大的效益。政府提出“一村一品”的發展思路,我想在我村有8千多畝山,最終的發展方向也在山,山上的二千多畝山核桃苗長果了,農民富裕也指日可待了。吊瓜種植、茶葉生產,這些是近期急須突破的產業,也是現有見效最快的燃眉之急。用茶葉生產、吊瓜種植的經濟收入投入于山核桃的種植管理,形成循環經濟發展鏈。汪家店村只有長短結合,短期目標跟長期規劃相結合生產,才能健康的發展,農民才能過上富裕的生活。目前,汪家店村的黨員幹部民眾,精神飽滿,團結一心,艱苦奮鬥,村內主導扶持的產業已初見成效,各自然村整潔、乾淨,新農村建設正如火如荼地進行。汪家店村生態保護良好,人民勤勞樸實,村內歷史遺存保護良好。結合當前績溪縣百里歷史生態走廊建設,以及家朋古村落、山雲嶺景區的開發這裡將成為人們休閒旅遊的好去處。

自然資源

該村有耕地總面積45.畝,人均耕地1.67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6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2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69畝,主要種植核桃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畝,荒山荒地139畝,其他面積40畝。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通電、通路、通電視、通電話。全村有9戶飲用井水。有9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戶;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6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2戶。該村到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2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20公里。全村共擁有機車2輛。全村建有小水窖2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2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2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69 畝。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0.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6.3萬元,占總收入的29.55%;畜牧業收入7.02萬元,占總收入的32.93%(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5頭,肉牛15頭,肉羊50頭);林業收入6.2萬元,占總收入的29.08%;工資性收入1萬元,占總收入的4.69%。農民人均純收入1695元,農民收入以種植業、養殖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0人(占勞動力的34.48%),在省內務工4人,到省外務工2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糧食、烤菸、核桃、茶葉,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28.14%。該村發展花椒特色產業,計畫發展花椒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有農戶9戶,鄉村人口29人,其中男性15人,女性14人。其中農業人口29人,勞動力15人。該村農戶全部為彝族。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5人,享受低保5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該村 距離村委會衛生所8公里,距離鎮衛生院20公里。人畜混居的農戶9戶。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中山國小,中學生就讀到公郎中學、南澗二中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6公里,距離中學20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4人,其中小學生2人,中學生2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9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4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年末有固定資產0.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方式公開。

基層組織

該村有黨員總數1人,為男性黨員,有團員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