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事跡
古稀老人在自家小院創辦“鄉野文化棚” 7年來免費向村民開放
“鄉野文化棚”驚艷銅都
現年68歲的汪世本是安徽省銅陵市西聯鎮觀興村的一位普通村民,就在2011年,他卻做出了一件轟動銅陵文化界的“大事”——在自己居住的農家小院裡創辦了一座“鄉野文化棚”。
2011年3月23日,汪世本創辦的“鄉野文化棚”舉行了揭牌儀式。簡陋的農家小院,三間紅磚青瓦的小平房,平日寂靜的院子裡突然變得熱鬧非凡,屋內、屋外的牆壁上掛滿了書畫作品。市縣有關領導來了,銅陵詩詞學會的詩人來了,銅陵書畫聯誼會的書畫藝術家來了,大家在參觀文化棚的同時,紛紛揮毫潑墨,現場題詩作畫,為文化棚獻出自己的墨寶。前來參觀的市老年書畫聯誼會會長高光明激動地說,一個農村書畫愛好者,能有這樣的公益心,讓人感到欽佩。
不忘初心 圓夢鄉村
汪世本生在農村、長在農村。上世紀60年代,國中畢業後因“文革”被迫中斷學業,回家務農,但對知識的渴望、對書本的熱愛近乎成痴,勞作之餘,他最大的愛好就是買書、讀書、藏書。“當時茅台酒8塊錢一瓶,《紅樓夢》一套4冊也是8塊錢。我不買茅台酒買了一套《紅樓夢》,呵呵,痴迷到這種程度”。汪老的家庭並不富裕,主要收入都來自農業,“碗裡有粥不算貧,家中藏書方為富”,汪老初心不改,幾乎把所有的積蓄都投入其中,經過經年累月的收藏,共收集字畫500餘幅,藏書5000餘冊,報紙數萬張,書畫作品50多幅以及象棋、圍棋等物品。
在上世紀90年代,由於各種思潮影響,中國的傳統文化受到衝擊。汪世本認為,現在農村生活好了,不愁吃,不愁穿,但很多很多人日子富了,精神上卻很貧窮。在農村,打麻將、玩牌賭博是很多村民主要的娛樂方式;而隨著外出務工人員的增多,很多農村留守兒童由於親職教育缺位迷上了黑網咖,等等。說起開辦“鄉野文化棚”的初衷,汪世本說“我很痛恨那些聚眾賭博的人,尤其是那些黑網咖,害的小孩都不回家,都變成網痴了。我想多一個文化棚少一個麻將室、少一個黑網咖,搞文化棚就是伸手拉他們一把,來了有書看有網上。”於是汪世本想到為村民創辦一個文化活動場所,能使周圍村民在空餘時間有一個去處,使留守兒童有一個學習的地方。
2011年年初,汪世本決定將他近20年的夢想變為現實,他將自己的想法向有關領導進行了匯報,立即得到了市、縣有關領導的支持。陽春三月,在油菜花飄香的季節,農家小院的飄出濃濃墨香更加吸引了八方來客。汪世本說,“鄉野文化棚”不僅可以服務農村,還可以為城裡人服務,現在農家樂旅遊活動越來越熱,文化棚可以為城裡人提供一個落腳的地方,讓他們感受農村文化;如今城裡的空巢老人多,而農村有很多空閒房屋,我們可以讓空巢老人與農村家庭進行結對互助,讓城鄉老人加強交流,進一步豐富老年人的生活,從而促進城鄉一體化發展。
用愛築路 美了鄉村
近年來,隨著年齡的增大,汪世本老人只能靠每月340元的新農保和少量的農業收入維持生活。為了把“鄉野文化棚”建設好,汪世本不僅掏光了積蓄,他還把“銅陵好人”獎金、“老有所為奉獻獎”、第二屆道德模範獎金和兒女們貼補家用的錢全部用於“文化棚”建設,僅院內圍牆、地面硬化、塑鋼大棚等基建他就自掏腰包12000多元。汪世本說:“在有生之年,只要身體還行,我會一直把鄉野文化棚辦下去,大門永遠為大家開放!”
自“鄉野文化棚”建成以來,每到周末和節假日,汪世本的農家小院裡都會迎來一批又一批的參觀者,汪世本總是熱心地為大家免費提供茶水、點心,並義務為大家解說書畫作品。人們在感受書畫文化的同時,也感受到了汪世本老人熱衷公益事業的淳樸、高尚的心靈。
說起汪世本,村民們無不豎起大拇指,真情為他“點讚”,都說他是一個樸實無華的好人。70多歲的村民查從新說,“前年春節後,汪老通過自家的網路,下載了1983年以來歷屆春晚的視頻,下雨天或農閒的時侯就放給我們這些老年人看,他真是一個很有心的人。”
汪世本的好不僅是體現在他創辦“鄉野文化棚”,豐富了鄉鄰的文化生活,更在於尋常日子裡,他真誠待人、無私助人。每年的春節前,他總是買來紅紙和筆墨,無償地為村民們寫春聯,村民們有求必應、滿意而歸。每年汪世本都會在自己家的地里種一些青菜,無論是愛心人士還是其他市民來採摘,他都一律不收費,他還把90%的菜薹無償贈送給學校、鄉鎮敬老院、養老中心等福利機構,連續7年免費提供蔬菜近4萬斤。在汪世本的家裡,路過的人時常會聽到一陣陣歡快的笑聲,那是留守兒童們快樂的笑聲。因為汪世本家是村里留守兒童的樂園,孩子們可以在這裡暢遊書海,安靜地讀書學習,也可以學習書法、繪畫,因為這裡有一位受人尊敬的汪爺爺。汪世本因為事跡突出,被授予“感動江淮志願服務優秀典型”。
汪世本,一位厚實農村文化的農民,一位助人為樂的志願者,他沒有豪言壯語,事跡平凡質樸,但他的大愛就像一股清冽的甘泉滋潤著人們乾涸的心田,馨香益遠,彌久醇香。
人物榮譽
2018年5月,獲“中國好人榜”助人為樂好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