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長貴生平
江長貴年僅八歲時隨伯父占魁讀書,占魁死。輟學經商,兼隨叔父秀坤習武、練騎射,體健慧聰,騎射術精,後補兵作戰,數次出征,屢立戰功,得補重慶鎮標中營右哨千總。
鹹豐二年(壬子,1852),開赴廣西,以守桂林功。賞戴藍翔。
鹹豐四年(甲寅,1854),奉調赴皖,連克建德。東流等縣,升任阜和營都司。
鹹豐五年(乙卯。1855),正月,太平軍聲威大振,江長貴統率千總許上達隨福建汀漳龍道徐榮迎擊,徐榮。許上達戰歿,長貴孤軍作戰,擊賊敗遁,因功命以游擊升用,並賞執勇巴圖魯名號。六月,兵部侍郎王茂蔭上疏,稱讚江長貴帶勇得力,實為徽民之望,浙江巡撫何桂清也上疏保薦,清廷上諭江長貴以三品頂戴署理皖鎮南總兵。
鹹豐六年(丙辰,1856),江長貴在皖南作戰中被太平軍擊敗,命下部嚴議,調往徽州(今欷縣)交三品京堂張芾差委。以攻占太平,氣門有功,免去嚴議處分。
鹹豐七年(丁巳,1857)克婺源。浙江巡撫晏端書疏言:“長貴自調防徽郡, 次督剿得力,請即補授皖南鎮總兵,以資表率。”詔如所請。
鹹豐八年(戊午,1858),在營(皖)聞訃丁憂(“丁憂”一詞一父母之喪,據另考,時為母喪),命毋庸開缺,改為署理。時駐兵徽北崇覺寺……長貴問道馳至,力解重圍,……賞加提督銜。
鹹豐九年(巳未,1859),長貴駐師祁門,與太平軍多次接仗,互有勝負。
鹹豐十年(庚申,1860),正月,賊陷涇縣、旌德,長貴往援, 擊獲勝。四月,任命湖北提督,並從杭州將軍瑞昌幫辦江南軍務。
鹹豐十一年(辛酉,1861),江長貴又轉入皖南,乘虛攻占黟縣,進陷徽州,上諭開復革職留任處分。
同治二年(癸亥,1863),八月,調署直隸提督。十一月,奉命回安徽軍營剿賊。尋以兩江總督曾國藩疏言:“現在皖省肅清,湖北防務正殷。長貴久歷行陣,素得民心,請敕赴湖北提督本任。”從之。
同治六年(丁卯,1867),二月,捐資在家鄉修建軍門清真寺。此前,皇恩欽賜其子江應奎(映葵)員外郎。
同治八年(已巳,1869),調補福建陸路提督。九年蒞任。
同治十年(辛未,1871),捐資重修泉州東郊靈山聖墓(即三賢、四賢墓)碑,並親自敬撰碑文。碑文載:“明永樂欽差太監鄭和出使西洋,道此蒙佑,曾立碑記……”碑刻猶存。
同治十一年(壬申,1872),三月,奉諭巡視台灣防務。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七月,閩浙總督李鶴年疏吉,長貴年力就衰,上命開缺,仍賞食全俸。
同治十二年(癸酉,1873),在家鄉購置義田,創辦松柏書院。
同治年間,重建漢中清真寺,太平軍圍攻漢中時,該寺部分遭焚毀,正殿上懸掛巨型匾額數面,其中有:“大哉至誠” 匾額一道,落款為“福建陸路提督江長貴提贈”。
光緒二年(丙子,1876),二月十九日,在籍卒,享年66歲。
光緒四年(戊寅,1878),四川總督丁寶楨奏請安徽省立功地方建立專祠,諭曰:“已故福建陸路提督江長貴,曾在廣西、浙江等省立有戰功。鹹豐四年,調援安徽,連克建德、東流兩縣,固守祁門,功績尤著。準予安徽省立功地方建立專祠,由地方官春秋致祭,以彰忠藎”。尋又疏言:“長貴治兵有法,凡戰皆勝,皖南士庶,倚為長城。性復孝友,念切斯文。曾捐廉請增加鹽亭學額一名,又捐置鄉學,請入祀鄉賢祠”。詔如所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