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關詞條
-
革命根據地經濟
革命根據地經濟是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農村革命根據地範圍內的國民經濟,其性質是新民主主義經濟。
革命根據地經濟 正文 配圖 相關連線 -
革命根據地
在某些地區(如北嶽區、太行山、山東)有了革命的武裝、革命的政權、革命的民眾組織、革命的政黨——共產黨(而且前面的三種組織都在共產黨領導之下),這四種組織...
定義 歷史背景 井岡山 沂蒙 戰略基點 -
右江革命根據地
1929年12月11日,鄧小平、張雲逸、韋拔群等領導廣西右江地區的一部分華革命士兵和農民,在百色舉行武裝起義,成立中國工農紅軍第七軍和右江工農民主政府。...
歷史沿革 建設內容 相關根據地 -
閩西革命根據地
1929年前後,即自1927年春蔣介石叛變革命而成為新軍閥後,到1930年底這段歷史時期,是握有軍權的新舊軍閥們以混戰形式反覆爭奪霸主權的劇烈動盪時期。...
簡介 發展過程 歷史意義 反會剿 蘇區縣 -
東江革命根據地
東江革命根據地是在海陸豐革命民眾運動影響和推動下創建的,地處廣東省東部的東江地區,北靠中央革命根據地,東接閩西閩南,西連廣州,南臨南海。海岸線長達100...
-
湘贛革命根據地
湘贛革命根據地(xiānɡ ɡàn ɡé mìnɡ ɡēn jù dì)是土地革命戰爭時期,在井岡山、贛西南、湘東南地區革命鬥爭基礎上,於1930年2月...
簡介 歷史 -
革命根據地報刊
革命根據地報刊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革命根據地(又稱蘇維埃地區,簡稱蘇區)出版的報刊。革命根據地報刊是在敵人封鎖、交通閉塞、筆墨紙...
簡介 參考書目 -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
閩浙贛革命根據地位於福建、浙江、江西三省邊界地區。全盛時期包括上饒、橫峰、弋陽、崇安、開化等20餘縣的地區,擁有約100萬人,紅軍在此發展到萬餘人。閩浙...
背景 意義 革命舊址 -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
湘鄂贛革命根據地又稱“湘鄂贛蘇區”。位於湘鄂贛三省交界地區,東西六七百里,南北近千里,1927年 9月及其以後,湘鄂贛邊界10多個縣的農民舉行起義,組成...
基本信息 規模 歷史影響 紀念館 -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
《井岡山革命根據地史》內容包括:全國革命形勢的逆轉、南昌起義與贛南三整、八七會議與秋收起義、文家市退兵——一個具有重大歷史意義的、戰略轉折、第二節毛澤東...
內容簡介 圖書目錄 後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