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江西靖安一座春秋時期的大墓,位於江西靖安,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這座埋葬了47座棺木的春秋時期大墓,考古工作者已經從墓葬中在發掘清理中,獲得多項重要發現,並發掘清理出土絲織品、漆器、竹木器、玉石器和金器等珍貴文物600多件。
概述
2006年12月,在江西省靖安縣水口鄉發現了一個被盜的墓葬,江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長許長青,在勘察完現場後認定,這個墓葬的封土堆高達十三米,還使用了大量的清膏泥,這是古代楚墓的典型特徵,因此,這個墓葬極有可能是春秋時期一個大型的貴族楚墓。在隨後的發掘過程中確定,這個墓葬的面積達到160平方米,肯定會有大量的隨葬物品出土,將很有可能改寫江西的歷史。但是,由於雨水的影響,工程的進度非常地緩慢,影響了人們的情緒。同時,一個新的發現又給了徐長青當頭一棒,靖安古墓很有可能在早期就被盜過。
江西靖安大墓究竟有沒有在古代被盜過,墓中埋葬的是不是朱元璋的女兒?所有的答案只有等待大墓完全地開啟。然而,當大墓中的一切呈現出來時,卻給了人們意想不到的驚奇。靖安大墓中出土了46具棺木,它一坑多棺、密集的排列的奇特形制,在中國的考古史是第一次發現,專家們給予了高度地評價。但是,由於沒有發現主棺,沒有主次之分,因此專家認定這個墓葬也只能是一個檔次不高的叢棺墓。但是,考古隊隊長徐長青對叢棺墓的認定提出了質疑。
考古發現
江西靖安大墓是被國家文物局列為今年重點關注的考古項目.這座一下子埋葬了47具
棺木的大幕位於江西靖安,是迄今為止中國發現的,年代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考古工作者從墓葬當中發掘清理出土的絲織品、漆器、竹木器、玉石器、金器等珍貴文物600多件。
墓葬中出土了一種呈灰黑色,手感很硬的結晶體。結晶體都出現在棺木中屍骸的鎖骨、膝蓋骨、顱骨和牙齒根部。經測試分析,結晶體的主要元素為磷、鐵和氧,為磷酸鐵鹽類物質。這是我國考古首次發現這類晶體,為考古界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課題。
這些結晶體多數現在鎖骨、膝蓋骨、顱骨和牙齒根部,經測試分析,綠色結晶體的主要元素為磷體和氧,這是我國考古當中首次發現這類晶體,在47具棺木當中考古工作者發現了9個人體大腦組織,10具人體遺骸,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中國南方酸性土壤中,發現先秦時期保存較為完好的人骨。通過對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分析發現,可以確定性別的骨骼都是女性,死亡時平均年齡都在20歲左右,棺木里還出土了300多件紡織品,這些裹布和墓主人的服裝製作工藝都十分精湛,通過紅外光譜測定發現其中大部分是真絲製品,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真絲紡織品。
發現主棺
2008年5月旬,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在對靖安縣水口東周墓葬的東南角進行清理時,
發現主棺。主棺外有保存基本完好的圓形金箔飾物,上面有非常精美的動物紋飾,表明該墓葬墓主身份相當顯赫。同時表明他與其它棺木具有明顯的等級差別。
經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五個月的發掘,目前水口東周墓葬內共清理出棺木48具。這些棺木分三個小區分別埋葬。每個小區都有白膏泥封裹,白膏泥上有黃土層加固,黃土層經火烤,堅硬緻密,防水防潮,十分少見。在墓室的東南角的一單獨小區內,發現主棺。其墓穴單獨挖建,建有棺床,棺外白膏泥上還有黃土硬層包裹。在棺外東側,發現有一件保存基本完好的圓形金箔飾物,直徑達三十厘米,表面用鏨刻技法裝飾出三圈動物紋飾;外圍環以雙層陶製裝飾品,其上刻有精美的雲雷紋飾。這組器物造型獨特,工藝考究,為國內其它同期墓葬所罕見。它極有可能是一種圖騰或族徽標誌,也是墓主地位和政治權力的象徵。
考古專家還對被盜棺木和腐朽棺木進行了初步清理,發現棺木造型各異,取材良好,加工講究,部分棺表還有髹漆現象。棺內出土了一些銅器、鐵器、玉器和陶器,銅器均為小件的手工加工工具,有刀、削、鑿等,這些器物保存基本完好,有的仍舊鋒利無比。部分棺內有頭髮出土,表明這些棺內原葬有屍首,而不是單純的器物陪葬。專家們正在為主棺的正式清理作準備工作,預計發掘工作還將維持相當長一段時期。
確認主棺
2008年5月24日電江西靖安的東周大墓經過4個多月發掘,考古學家發現,這個距今約2500年的龐大古墓里共有48具古棺。近日在清理現場的過程中,專家們還首次確認了古墓葬的主棺,並發現了罕見的圓形金箔飾物。隨著發掘的深入,國家文物局也將在近期參與古墓葬的全面發掘。
江西省考古研究所所長樊昌生介紹說,主棺位於這個約200平方米的墓葬的東南角。主棺全長3.5米,寬1.1米,其墓穴單獨挖建,建有棺床,棺外白膏泥上也是用黃土硬層包裹。
在棺外東側,考古專家還意外地發現一件直徑達30厘米、保存基本完好的圓形金箔飾物,其表面用鏨刻技法裝飾出三圈動物紋飾,外圍環是雙層陶製裝飾品,上面刻有精美的雲雷紋飾。
專家認為,這件金箔飾物造型獨特、工藝考究,為中國同期墓葬所罕見,極有可能是一種圖騰或族徽標誌,也可能是墓主地位和政治權力的象徵,與其他棺木具有明顯的等級差別。
樊昌生介紹,隨著考古工作的深入,專家已經從48具古棺木中清理出了8具腐朽的古棺木,並從棺內出土了一些銅器、鐵器、玉器和陶器。其銅器均為小件的手工加工工具,如刀、削、鑿等,這些器物保存基本完好,有的仍非常鋒利。部分棺木中還發現有頭髮,表明這些棺木內葬有屍首,而不是單純的器物陪葬。
隨著發掘準備工作的日漸成熟,他表示,江西省文物考古部門將在國家文物局所派專家的指導下,通過專用設備進一步發掘。屆時,這種極其罕見的一坑多棺葬俗將被全面展示,東周古墓的神秘面紗有望逐一解開。
墓內文物
這座一下埋葬了47具棺木的大墓位於江西靖安李洲坳,是迄今為止我國發現年代的最早的一坑多棺墓葬。考古工作者從墓葬中發掘清理出土絲織品、漆器、竹木器、玉石器、金器等珍貴文
物600多件。
這些結晶體多出現在鎖骨、膝蓋骨、顱骨和牙齒根部,經測試分析,綠色結晶體的的主要元素為磷、鐵和氧,可以確定是磷酸鐵鹽類物質組成為磷酸鐵鹽類物質。這是我國考古首次發現這類晶體,為考古界提出了全新的研究課題。考古工作者在47具棺木中發現了9個人體大腦組織,10具人體遺骸,這是中國考古界首次在中國南方酸性土壤中發現先秦時期保存較為完好的人骨。通過對人骨進行體質人類學分析發現,可以確定性別的骨骼均為女性,死亡時平均年齡在20歲左右。
棺木里還出土了300多件紡織品,這些裹布和墓主人的服裝製作工藝十分精湛,通過紅外光譜測發現其中大部分為真絲織品,這是目前發現的最早的真絲紡織品。專家表示,發掘工作雖然暫告段落,但是文物保護和研究工作才剛剛開始,相信隨著DNA鑑定工作、絲織品的揭取工作等的進一步開展,棺木的死者的身份以及其族群的屬性等謎題會逐漸被破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