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軸承廠

江西軸承廠

江西軸承廠,1966年6月,上海紅星軸承廠與南昌軸承厂部分人員,為建設“小三線”搬到宜春湖田,組建江西軸承廠,隸屬機械廳,當時職工183人,固定資產(原值)83.20萬元。翌年增至386人,年產軸承8萬套,產值31.50萬元,實現利潤9.29萬元。1973年連年虧損,1976年虧損120.50萬元,1977年4月,宜春地委和省機械廳黨組織對廠黨政班子進行了調整、充實、整頓,並健全了各項管理制度,制訂了崗位責任、考勤、設備維修保養、經濟核算、質量檢驗、安全生產、生產交接班等七項制度。

歷史沿革

突出抓了產品質量,擬定了《關於整頓產品質量的若干決定》,堅決做到不合格產品不流出廠。當年扭虧為盈,上繳稅利24.20萬元,1980年開始推行經濟管理責任制,對車間實行產量、產值、質量、利潤四大指標考核,開始由生產型向生產經營型轉變,1982年開始全面整頓,1984年驗收合格,1985年下放本市管理,實行廠長責任制。車間實行承包責任制,是年,生產軸承72個品種、268萬套,產值950萬元,利潤110萬元,獲江西省經濟效益先進單位稱號。並獲國家二級計量企業合格證書。1986年,開始使用微機管理,初步進入設備現代化管理階段。1987年,該廠建築面積為7.4萬平方米,全廠設6個生產車間,20個科室,一個生活服務公司,一個鋼球分廠和一個汽車隊,職工總數達1498人,其中管理人員301人,生產工人1188人。職工中大專文化程度的有97人,占總數的6.5%;中專高中文化程度的489人,占32.8%;國中文化程度619人,占41.60%;國小文化程度的284人,占19.10%。技術素質方面,初級技術工人(1-3級)372人,占生產工人的31.4%;中級技術工人(4-6級)735人,占62%;高級技術工人(7-8級)34人,占2.8%。全廠固定資產(原值)1193萬元,主要設備有454台,動力機械總能力將近60000瓦,機械複雜係數為4888個,電氣複雜係數為5543個。1987年有固定資產(原值)1826.14萬元,完成工業總產值1211.84萬元,實現利潤201萬元,實現利稅310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8369元。繼1986年被省政府命名為“六好企業”,又評為“省級先進企業”,成為宜春二大中型企業之一。 產品剛建廠時無定型產品,1976年開始按國家機械工業部《生產綱領》中農業機械化所需產品計畫生產,產品為中小型普通型軸承,其特點是批量大、品種少、重量輕、尺寸小、精度低。1969年生產逐步走上正規化。產品批量較大。1972年厂部設技術科,負責新產品開發。1980年根據市”浠髡瞬方峁梗“7”類圓錐子軸承的車間轉產大中型“0“類軸承,重新組建生產精密品(D級品)出口軸承的車間。1981年,小小型號精密度軸承203、204首次打入國際市場。此後,先後有8個品種遠銷美、西歐、東南亞、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由於產品質量不斷提高,在機械工業調整時,國內市場也站穩了腳跟。

顯著成績

1983-1987年產品創優工作取得顯著成績,球軸承203、2034、205、212、20703先後被評為省優產品;水泵軸承20703和球軸承204,被評為機械工業部優質產品;304、305被評為一等品,主要產品優質品率達到30.6%。自建廠至1987年,生產軸承260多個品種,各種規模配套鋼球和低碳鋼球50多個品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