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玉山縣

江西省玉山縣

玉山因境內有相傳天帝遺玉懷玉山而得名,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面積1728平方公里,人口59.32萬,下轄16個鄉鎮,189個行政村,31個居委會。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玉山因境內有相傳天帝遺玉懷玉山而得名,位於江西省東北部,面積1728平方公里,人口59.32萬,下轄16個鄉鎮,189個行政村,31個居委會。
玉山區位優越、交通便利。位居閩浙贛三省之要衝,素有“豫章第一門戶”、“兩江鎖鑰、八省通衢”之稱;與浙江江山、常山、開化三縣市接壤,滬昆高速、320國道和浙贛鐵路橫貫縣境東西,杭-南-長高鐵即將開工建設,與“長三角”主要城市已形成快捷通達網路,到杭州318km、寧波410km、上海543km,距衢州機場80km,交通便利,是全省向東開放的先行區。

旅遊景點

玉山山青水秀,生態優美。自古以來,玉山以山青水秀稱著江南,是旅遊勝地。境內雨量充沛,水資源豐富,森林覆蓋率64.8%,是信江源頭。玉山山水,融“奇、秀、絕”與美麗傳說於一體,匯自然情趣與歷史文化於一身。境內擁有世界自然遺產、國家4A級旅遊區——三清山,三清山因京、玉華、玉虛三峰峻拔挺秀如道教所尊玉清、上清、太清三神列坐其顛而得名。三清山東險西奇、北秀南絕、中峰巍峨,以奇峰、怪石、響雲、彩瀑、古松、佛光為絕,可謂“覽勝遍五嶽、絕景在三清”,景觀300餘處,還是一座有1600餘年歷史的道教名山。全國愛國教育示範基地、美麗的江南高原——懷玉山,懷玉山海拔1000多米,是華東地區最涼爽、容量最大的綠色旅遊避暑高山盆地,同時也是清貧故事發生地,是全國愛國主義教育示範基地。碧波蕩漾的三清湖、連綿十里的溶洞群、佛教勝地少華山等構成了以三清湖為中心旅遊風景區。玉山縣城地處冰溪鎮,(唐)戴淑侖稱之“冰為溪水玉為山”,冰溪河繞城流過,武安山雄踞對岸,宋代大詩人陸游初登冰溪南樓,就陶醉在“空濛過釣船,斷絕聞漁唱”的詩情畫意之中,留下了“安得此溪水,為我化春釀”的佳句。1933年,著名作家郁達夫南行到玉山縣城時,陶醉在“半江青山半江城”的景色之中,譽稱它為“東方的威尼斯”。
玉山物華天寶,資源豐富。是江西省非金屬礦產資源大縣之一,目前已發現礦產資源32種,礦產地60多處,其中石灰石儲量33億噸,居江西省首位;大理石、青石板材儲量30億立方米,玉山製造星牌司諾克檯球桌與義大利齊名;境內石煤、鋁土、瑩石等非金屬礦藏豐富。
玉山歷史悠久,人文薈萃。玉山於唐(周)證聖(695)年建縣,至今已有1300餘年。自古書香濃厚,名人輩出,從唐至清末共有95位進士。北宋有文學家、翰林學士楊億,南宋有欽點狀元、大學士汪應辰;現代有民主革命先驅楊杏佛;著名醫學家、我國胸外科奠基人、原中國醫學科學院院長黃家駟;著名國畫藝術家、美術教育家柳子谷;航空航天醫學專家張祖德;化學博士、原浙江大學副校長周慶祥;數學家、原杭州計量學院院長謝庭藩;中科院院士胡仁宇等;建國以來共培養出新中國首批18位博士之一的理論物理學家黃朝商等玉 山籍 博士300餘人、碩士1000餘人,是遠近聞名的“博士縣”、“人才鄉”。
玉山特色鮮明,環境優良。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我縣圍繞“建全省經濟強縣,創全國旅遊名城”這一目標,全力推進園區大發展、城鄉大建設、旅遊大開發、文化大繁榮、社會大和諧,保持了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工業上,有色金屬、新型建材、機械電子、光伏新能源已成我縣四大工業主導產業;農業上,發展生態農業,農副產品豐富;商貿經濟繁榮、三產服務活躍,旅遊、房地產業也成為我縣兩大頗具潛力的產業。2009年完成GDP52.65億元,增長14.1%;財政收入5.33億元,增長31.61%;其中一般預算收入3.47億元,增長38.73%;固定資產投資53.63億元,增長37.4%;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3億元,增長20.5%;農民人均純收入5427元。經濟總量和財政收入實現三年翻番,主要經濟指標提前一年完成“十一五”計畫目標。先後獲得全國文明村鎮建設示範縣、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工作先進縣、全國市容環境綜合整治優秀縣城、全國食品安全示範縣、江西省旅遊強縣、衛生縣城、花園城市、園林城市、文明縣城和雙擁模範縣城以及江西十大魅力新城等榮譽稱號。

建縣前,玉山現轄地域在春秋戰國時先後屬吳、越、楚三國。
秦朝,金沙溪以東屬會稽郡太(讀“達”)末縣,金沙溪以西屬九江郡余汗(讀“乾”)縣。
漢代,初沿舊屬,至獻帝初平三年(192),分太末立新安縣,東部屬新安;建安十五年(210),析余汗東境設葛陽縣,隸鄱陽郡,縣西境屬葛陽縣;建安二十二年,又分新安設定陽縣,縣東境屬定陽。
三國時,為吳國領地。
西晉時期,初屬東陽郡,隸吳州;至太康元年(280),改新安為信安,縣東境屬信安、定陽兩縣地。
南朝(陳)天嘉三年(562),東境隨信安、定陽縣改隸金華郡。
隋朝初,改郡為州,並定陽入信安,東境屬信安縣,隸婺州;開皇十二年(592)改葛陽為弋陽,西境相應屬弋陽縣。
唐初,分屬衢州常山、須江(今江山市)縣和饒州弋陽縣;證聖(周)年(695),分須江、常山與弋陽之一部署縣,因地有武安山,名武安縣,隸江南道衢州;神龍元年(705)改武安(武則天省“武”字)為玉山縣,以境有懷玉山而名;天寶元年(742)衢州改為信安郡,玉山亦隨隸信安郡;乾元元年(758)改信安郡為信州,玉山相應屬信州,隸江南東道。
宋朝,初沿舊屬,至建炎四年(1130),江西路、江東路合併為江南路,玉山隸江南路;紹興元年(1131),復分江南路為江南東路、江南西路,玉山隸江南東路。
元朝,至元十四年(1277),縣屬信州路,隸江浙行中書省;至正二十年(1360),改路為府,縣屬廣信府,仍隸江浙行中書省。
明朝,洪武四年(1371),因隸江浙漕運不便,隨廣信府改隸江西行省;洪武九年廢行中書省,設承宣布政使司,下分道,縣隨府隸江西承宣布政使司湖東道。
清朝(1644—1911),屬江西省廣信府。
民國元年(1912)冬,廢府、州,縣直隸江西省;3年,全省分四道,縣隸豫章道;15年廢道,縣仍直隸於省;20年,省下設行政區,玉山隸第九行政區(駐上饒);21年以後,江西五次改變行政區劃,玉山均屬第六行政區(駐上饒)。
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縣西北山區為贛東北革命根據地之一部,先後建立過玉山縣和懷玉縣蘇維埃政府。
民國38年(1949)5月解放至8月,縣隸贛東北行政區;9月行政區撤銷,改隸上饒專區;1968年改專區為地區,縣仍隸上饒地區;1980年地區改為行政公署,縣仍隸之;2000年10月撤銷行政公署,改市轄縣,玉山隸上饒市管轄。
玉山自建縣以來,縣域範圍曾有兩次較大的變動:一是唐朝乾元元年(758),須江縣南鄉的鎮頭墟即下鎮墟劃歸縣轄;二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於1952年5月,浙江省江山縣(現為市)官溪鄉的內村、外村、後山、中店4個行政村,37個自然村和南塢鄉的大桑園、周家墩、黃坳3個行政村,28個自然村,合計計1800戶,劃歸縣轄。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