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分宜鎮

江西分宜鎮

分宜鎮位於江西省新余市分宜縣中部,東與渝水區界水鄉接壤,西與宜春市彬江鎮相鄰,是縣城所在地。全鎮有國土面積144.72平方公里,現轄10個行政村,5個街道居委會,127個村民小組,全鎮總人口7376人。境內交通十分便利,浙贛鐵路和清宜公路並駕齊驅,橫穿全鎮東西,分安公路貫穿南北,並實現了村村通公路。自然資源豐富,主要礦產資源有煤、鐵、金、石灰石、白雲石、高嶺土等,其中煤儲量1100萬噸,鐵儲量7000萬噸,石灰石儲量5000萬噸。森林覆蓋率達到56.7%,活立木積蓄量達157366立方米。

基本信息

分宜鎮-基本概況

分宜鎮捕魚的農民分宜鎮地處縣城中心,管轄5個社區居委會, 一個礦建服務中心,12個行政村,1個農林墾殖場,132個自然村,總人口10.1138萬人,其中農村戶7781戶,農業人口24962人。全鎮耕地面積26418畝,其中水田面積22081畝,旱地面積4437畝,林地面積8.03萬畝。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4%。糧食總產13517噸,同比增長6.2%。農業發展步伐得到進一步加快。

分宜全鎮共有各類鄉鎮企業3393家,規劃鄉鎮企業開發區4個,涉及建築建材、採礦冶金、石油化工、機械製造、陶瓷、輕紡、食品加工、電子、商業、飲食服務業等。主要工業產品有水泥、機磚、鋼門窗、鐵、金、煤、鑄鋼、氧化鈷、白雲石、石英粉、輕質碳酸鈣、幕牆玻璃、摩擦材料系列產品等,產品遠銷省內外。城鎮建築公司、二建公司、石油液化公司、鈐陽礦業有限公司四家重點企業每年上交稅金達400多萬元。2000年鎮建公司與阿根廷華僑共同投資興建了盤金大市場,成為贛西最大的建築建材交易市場。分宜鎮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基礎上,大力最佳化產業結構,開發果園5000多畝,形成了以果業開發、無公害蔬菜、水產養殖等為主要產業的特色農業。全鎮大棚蔬菜面積達1000多畝,是全縣最大的無公害蔬菜基地。新開發的石門寨森林公園成為廣大居民休閒娛樂的好去處。

改革開放以來,分宜鎮的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較大成就,經濟得到快速增長,人民生活水平日益提高,成為了全縣的經濟重鎮。財政收突破達到3000萬元,成為全縣第一個財政收突破千萬元的鄉鎮;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4660元,人民生活進入小康富裕型。並連續受到市級以上表彰達34次之多,先後被中共江西省委授予“全省先進鄉鎮黨委”,被江西省人民政府、江西省軍區授予“擁軍優屬先進單位”,被中共江西省委組織部、宣傳部、紀委授予“先進基層黨校”。

分宜鎮-地理氣候

分宜鎮屬低山丘陵地形,地勢南北部略高,中部較低平,最高峰為大崗山,海拔1091.8米,南北長約65公里,東西寬約35公里。地處亞歐大陸東部,屬典型的亞熱帶季風型濕潤氣候,雨量充沛,光照充足,氣候溫和,無霜期長,年平均氣溫18.5度,年平均降雨量1643.6毫米,全年無霜期310天。

分宜鎮-建置沿革

分宜鎮建於北宋雍熙元年(公元984年),宋屬袁州。元初隸湖南行省,後隸江西省袁州路。明清兩朝屬袁州府。民國初廢府留縣,分宜屬廬陵道;民國15年(公元1926年)廢道尹,分宜直屬江西省政府;民國21年改屬江西第八行政區,民國24年改屬第二行政區。1947年7月15日,解放分宜,成立分宜縣人民政府,屬袁州專區。1952年袁州與南昌兩專區合併,稱南昌專區,分宜屬南昌專區。1983年7月,新余復市,分宜劃歸新余市管轄。

分宜鎮-人文歷史

分宜鎮農作物分宜鎮人文歷史源遠流長。科舉時代,先後考取進士78名,江西歷史上第一個狀元盧肇、明朝太常侍卿黃子澄、禮部尚書鄧仲夏、明朝在位十八年的內閣首輔嚴嵩都是分宜人。宋應星在分宜任教渝時寫下了中國第一部科學巨著《天工開物》。就現代而言,自恢復高考以來,分宜鎮共向全國大專院校輸送約9600名學生(其中少年科技大學15名),1982年江西省文科狀元、1999年江西省理科狀元、2001年新余市文理科狀元都出在分宜;文藝創作層出不窮,2000年,幼兒舞蹈《小小男子漢》獲全國“蒲公英”大賽兩項金獎。近年來,有多件文藝作品在國家和全省獲獎。

分宜鎮-風土人情

分宜縣分宜鎮人秉性淳厚,勤於耕作,節儉樸素,應酬之事,多尊傳統禮儀。其衣、食、住、行隨潮流,趕時髦。穿著由保暖型向美觀型轉變,追求質量好,款式新,舒適美觀。飲食多以大米為主,喜食麻辣食品。住房城鎮多以四至六層的鋼筋混凝土結構的商品房為主,農村多為一家一戶的二至三層的磚混結構小樓。分宜的婚喪喜慶曆來隆重,農村結婚基本沿舊,城鎮花樣不一,好講排場,擺闊氣。殯葬,過去禮儀繁瑣,花費巨大,現在農村仍多以土葬為主,城裡多為火葬、火化後,骨灰有的入土,有的葬入公墓。分宜人崇尚禮俗,有“人情急於債”、“千里送鵝毛、禮輕情意重”之稱,還有“紅喜事不請不賀、白喜事不請不怪”的規矩,對生育、婚嫁、祝壽、節日、喪葬、遷居等均有饋贈的習俗。

分宜鎮-經濟發展

分宜鎮分宜鎮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1.14億元,同比增長4%。糧食總產13517噸,同比增長6.2%。農業發展步伐得到進一步加快。

農業產業結構調整和科技推廣力度進一步加大。全年引進和推廣金優系列、博優系列、汕優系列等優質高產水稻品種27個,種植面積34211畝,占種植水稻總面積的95.3%。引導菜農推廣種植優質蔬菜種子2850公斤,蔬菜大棚200個,進一步最佳化了糧食、蔬菜結構。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得到較大改善。爭取國家農業綜合開發投入1817萬元,整理耕地12936.6畝,淨增耕地1364.55畝,土地利用率提高到99.5%。鎮村共投入158.2萬元,新修山塘17座,除險加固病險水庫、山塘17座,加固水陂23座,清淤67.7千米,完成土方27萬方,有力改善了農田灌溉條件。

分宜鎮農業產業規模化經營深入推進,十大基地規模持續擴大,產值提高迅速。介橋水產養殖基地網箱養魚達到13313箱,總產1910噸,超過全鎮其他水產品總量的18.5%。苧麻產業獲縣委縣政府“苧麻產業化建設優勝先進單位”。

圖片 圖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