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教育廳關於申報2010年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的通知

現將《2010年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推薦簡章》等材料印發給你們。 國家部委屬機構人員申請國家留學基金,不在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對象範圍內。 在外費用標準及獎學金額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錄取人員在國外生活包乾費按國家標準執行。

蘇教外〔2010〕35號

各市教育局、人事局,省屬各高等院校,省屬科研院所,省有關廳局:
2010年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推薦、錄取工作即將開始。現將《2010年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推薦簡章》等材料印發給你們。為進一步提高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的針對性和效益,增強該項獎學金與我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關聯度,加大高層次創新人才、學術帶頭人的培養、選派力度,推動我省人才戰略的實施,請結合本地區、本部門和本單位人才培養計畫,認真做好宣傳和推薦申報工作。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面向社會各行業,主要資助省級及以上重點或新興專業學科、省“十一五”規劃重點產業的學術帶頭人和業務骨幹。重點資助本地區、本行業、本單位重點和急需的課題研究、省部級及以上科研項目,將優秀的人才派往國外一流的大學或科研機構、師從一流的導師、進修一流的學科專業。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資助在外時間主要為3-6個月,不安排攻讀學位。申報方式分單位重點推薦和個人申請兩類,以單位重點推薦為主。單位重點推薦人數不超過本單位除課題組外申報人數的50%,且重點推薦人數不超過10人。所在單位必須承擔重點推薦人員出國配套經費(即獎學金額度比照國家公費出國留學人員國外生活費標準不足部分及往返國際機票費用)。市屬高校及單位可向地方財政申請配套經費。
國家部委屬機構人員申請國家留學基金,不在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對象範圍內。 申報諮詢自6月10日起。材料受理時間為6月28日至30日。申報地點:江蘇省教育廳國際合作與交流處,地址:南京市北京西路15號省教育廳2009室。聯繫人:陸文婷,電話略。
附屬檔案:
1. 2010年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推薦簡章
2. 2010年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重點資助學科、專業指南
3.《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重點產業目錄(摘要)
4.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表
5.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課題組申請表
6.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報人員信息匯總表
7. 1996-2010年度省公派、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人員情況統計表
二○一○年六月七日

附屬檔案一:

2010年度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申請推薦簡章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是由省財政專項撥款、省教育廳牽頭管理、面向社會各行業的公費出國留學項目,擔負著推動全省社會、經濟發展和提升高層次人才專業發展水平的重要任務。

資助重點

重點資助國家和省重點科研項目、重點或新興學科專業、重點實驗室、重點產業的學術帶頭人和業務骨幹以及各單位急需培養的人才。
重點資助通信與信息技術、農業高新技術、生命科學與人口健康、材料科學與新材料、能源與環境、工程科學、套用社會科學與WTO相關學科等七個領域。
重點資助《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所列重點發展產業。即現代高效農業、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建設、信息化等產業套用型人才。

資助類別、期限和留學國別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出國留學人員分為三類:(1)訪問學者,在外時間為3至12個月(文科、管理、外語類進修一般不超過6個月);(2)高級研究人員在外時間為1至3個月;(3)課題組(含專項課題組、聯合資助課題組)人員在外時間為1至3個月。申請者需填報2個國別,避免同時申請美國、英國、加拿大(以上三國錄取比例各為20%)。

申請者基本條件

1. 熱愛祖國,愛崗敬業。
2. 具有全日制大學本科(獲學士學位)及以上學歷(學位)。
3. 高級研究人員應當具有正高職稱、在本學科領域內有較深的造詣、為本單位學科帶頭人,具有一年及以上的留學或國外工作經歷,現擔任系主任、國家重點實驗室主任、大型項目總工程師或總設計師等,年齡不超過50周歲。
訪問學者應具有中級及以上職稱或相當於主任科員及以上職務,五年以上工作經驗(有博士學位者工作滿兩年),為本單位的業務骨幹,年齡30至45周歲。
課題組人員基本條件同訪問學者,年齡30至50周歲,由3至5人組成,專業結構合理。研究項目已立為省部級(含省部級)以上課題,與國外單位有一定的合作基礎,在國外高水平科研機構有條件進行短期科研攻關、合作研究或產品研發,切實解決國內科研工作中亟待解決的難題。
4.有較好的外語基礎。
高級研究人員和訪問學者要通過國家(省)舉辦的出國留學外語考試(PETS5),或為外語本科畢業,或近十年內在同一語種國家學習或工作一年以上。
單位重點推薦人員,暫不具備上述外語條件的可先由單位重點推薦上報,提供相當於英語4級水平的證書、成績或證明材料(小語種只需單位證明)。錄取為預備人選後,2010年10至12月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外語強化培訓,並通過PETS5考試合格後方可派出。
課題組成員應具備基本的外語交流能力,外語水平由派出單位掌握。需參加省教育廳組織的外語強化培訓。
5.身體健康。
6.對已經獲得過國家、省公費等出國留學人員,回國工作滿三年後可再次申報。

在外費用標準及獎學金額度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錄取人員在國外生活包乾費按國家標準執行。課題組成員與訪問學者標準相同。
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的頒發將根據申請人課題準備情況、與項目資助重點的關聯度、已對外聯繫進修研究情況、所在單位的條件、申請的專業和國別、專家評審結果等因素綜合確定。其額度具體為:
訪問學者:12個月分10萬元/8萬元兩個類別; 9個月分7.5萬元/6萬元兩個類別; 6個月分5萬元/4萬元兩個類別; 3個月按2.5萬元計額。
高級研究人員:按國家月生活標準計額。
專項課題組人員按每人每月0.8萬元計額。
詳見下列表格

12個月

9個月

6個月

5個月

4個月

3個月

2個月

1個月

訪問學者

10/8萬元
(根據國別確定)

7.5/6萬元
(根據國別確定)

5/4萬元
(根據國別確定)

2.5萬元

高級研究人員

按國家月生活標準計額

按國家月生活標準計額

按國家月生活標準計額

專項課題組

每人每月0.8萬元

每人每月0.8萬元

每人每月0.8萬元

錄取人員獲得有效簽證後,一次性下撥獎學金至人員所在單位或主管部門。獎學金額度比照國家標準不足部分及往返國際機票費用由所在單位配套經費(或個人)承擔。重點推薦人員出國配套經費必須由所在單位承擔。有條件的,建議向地方財政申請解決配套經費。
五、申報選拔程式
1.採取單位重點推薦和個人申請兩種方法,以單位重點推薦為主。(1)即按行政管理和行業管理渠道,根據人才培養計畫和單位實際需要申請、推薦,由申請人和單位填報《申請表》(表1至8頁)。單位重點推薦人員,由單位在“單位意見表”上明確簽署重點推薦並附“單位重點推薦函”;個人申請方式仍沿用以往的方法,經單位在“單位意見表”上明確簽署同意後報名。(2)課題組只需填報《課題組申請表》(表9至11頁)。(3)由單位填寫《人員信息匯總表》(表12至13頁),可對申報人員進行排序,並傳送附有《匯總表》WORD文檔的電子郵件。
2.申請材料遞送。申報材料按照單位行政管理渠道(省有關廳局,省、市屬高校,市人事局[鎮江、無錫、連雲港為市教育局])匯總後統一遞送並附一份名單匯總表。
3.省教育廳將組織專家評審,擇優錄取。錄取工作將於2010年9月下旬結束,錄取名單以省教育廳通知形式下發和在網上公布。
4.錄取人員達到規定的外語水平後均須與省教育廳、所在單位簽定《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協定書》,並進行公證。獎學金人員辦妥簽證後,需向江蘇省教育廳交納留學回國保證金。具體做法參照國家留學基金委《國家留學基金資助方式派出留學人員交存保證金數額、違約金比例標準及有關說明》執行。按期回國後退還保證金及利息。
5.獎學金人員2011年1月起陸續派出,2012年12月底前派出完畢,其中課題組人員應於2011年底前派出。錄取人員不得自行改變國別。
二○一○年六月

附屬檔案二:

2010年江蘇政府留學獎學金重點資助學科、專業指南

代碼

重點資助學科、專業名稱

一、

通信與信息技術

A01

計算理論與計算雜性

A02

格線計算

A03

微電子學與納電子學

A04

量子計算、量子通信與量子密碼學

A05

智慧型信息處理

A06

虛擬現實及其套用

A07

光通信與光網路

A08

信息光學與光電子器件

A09

新型計算機系統結構

A10

圖形圖像處理與模式識別

A11

積體電路設計

A12

光子集成與光電子集成

A13

有源微波集成

A14

控制理論與控制工程

A15

網路與信息安全

A16

遙感與地理信息科學

A17

衛星與平流層通信

A18

平流層通信平台

二、

農業高新技術

B01

動植物遺傳育種及生殖調控

B02

新型動植物轉基因技術

B03

轉基因農業生物安全性

B04

林木分子育種與生態系統

B05

生態農業

B06

荒漠化與水體富營養化

B07

植物病蟲害可持續控制

B08

危險性入侵生物的鑑定與預警

B09

食品工程及深加工技術

B10

飼料與草業科學

B11

旱作農業

B12

動物重大疾病防治與免疫

B13

綠色化學

三、

生命科學與人口健康

C01

功能基因組學與蛋白質組學

C02

基因多態性與基因安全

C03

腦功能與腦發育

C04

重大疾病的發病與防治

C05

細胞重大生命活動

C06

組織工程

C07

生物醫學工程

C08

基因治療與基因藥物

C09

生物製藥

C10

海洋藥物

C11

新藥篩選

C12

生殖健康

C13

衰老與老年病防治

C14

化學自組裝與中醫藥

C15

生物感測器、生物晶片與生物信息學

C16

病毒學與新生疾病

C17

病毒學

C18

幹細胞研究

四、

材料科學與新材料

D01

納米科學與技術

D02

納米材料

D03

超導材料及技術

D05

智慧型材料與稀土功能材料

D06

材料的計算設計和模擬仿真

D07

生態環境材料

D08

超高強度、長壽命、新型金屬材料

D09

高性能陶瓷材料

D10

生物材料及高分子材料

D11

信息、存儲、感測材料及其模擬仿真

D12

材料的環境服役行為與失效

D13

先進材料製備與加工成型技術

五、

能源與環境

E01

電力系統災變防治與經濟運行

E03

煤的潔淨燃燒和轉化技術

E04

高效節能新技術

E05

氫能及儲氫技術

E06

低價格、長壽命光伏電池

E07

燃料電池

E08

近海與陸地碳循環

E09

水文學與水土資源可持續利用

E10

生態環境變化與生態設計

E11

全球氣候變化與氣候預測

E12

環境污染機制與控制技術

E13

大氣科學

E14

全球變化與環境演變

E15

重大自然災害形成過程與預測

E16

海洋地質

E17

海洋生物與海洋生態

E18

生物多樣性

E19

生物質能

六、

工程科學

F01

先進制造理論與技術

F02

重大工程災害防治與系統安全

F03

工程可持續發展與低成本製造

F04

智慧型建築

F05

高速鐵路與智慧型控制

F08

微機電技術(MEMS)

F09

機器人與機電一體化

七、

套用社會科學與WTO相關學科

G01

制度經濟學

G02

城市經濟學及區域經濟學

G03

農業經濟學

G04

數量經濟學和數理經濟學

G05

信息經濟學

G06

技術經濟與管理

G07

人口、資源與環境經濟學

G08

金融學

G09

投資學

G10

市場行銷學

G11

國際經濟與貿易

G12

全球經濟一體化研究

G13

世界經濟統計與分析研究

G14

電子商務與電子政務

G15

保險學

G16

審計學

G17

精算學

G18

會計學

G19

信息經濟與信息管理

G20

博弈論研究

G21

金融風險管理

G22

關稅與稅收管理

G23

信用管理學

G24

科技管理與科技政策

G25

政府管理

G26

智慧財產權研究(專利、商標、著作權)

G27

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

G28

公共(行政)管理

G29

企業管理

G30

國際工商管理

G31

可持續發展戰略

G32

資本市場監管體系研究

G33

立法學、法社會學

G34

商法學、民法學(財產法、物權法、公司法、證券法)

G35

憲法與行政法學

G36

金融法學(金融監管模式)

G37

智慧財產權法學

G38

經濟/勞動/環境/科技法學

G39

社會保障法

G40

國際法學(國際經濟法、國際稅法、國際公法、國際私法)

G41

海洋法

G42

區域經濟與地區貿易一體化

G43

國際關係與國際安全

G44

外交學

G45

國際經濟組織與WTO規則研究

附屬檔案三:

《江蘇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一個五年規劃綱要》重點產業目錄(摘要)

現代高效農業

高效外向農業
——優質糧食產業
——園藝
——種植業
——畜禽
——水產養殖業
生態安全農業
——無公害、綠色、有機農產品
——農業標準化體系
農業規模化和產業化
——農產品精深加工業
——農業產業鏈
農業綜合生產能力
——農田基礎設施建設
——農業資源綜合開發
——農業機械化

先進制造業

——裝備製造業(以汽車、船舶、工程機械、數控工具機、儀器儀表及其它成套設備和專用設備等為重點)
——電子信息產業(以積體電路、網路與通信設備、光電顯示、信息家電、汽車電子產品、新型電子元器件等為重點)
——生物與新醫藥產業(圍繞生物醫藥、生物農業、生物能源等領域,重點發展新型疫苗、基因工程藥物、現代中藥等重大疾病防治藥物)
——基礎材料與新材料產業(重點發展特種冶金、石化、新型建材等基礎產業)
——現代輕紡產業(重點發展品牌服裝、裝飾用紡織品、產業用紡織品)

現代服務業

——現代物流業
——軟體業
——金融業
——商務和科技服務業
——信息服務業
——文化產業
——旅遊業
——房地產業
——現代商貿業
——居民服務業

基礎設施建設

交通運輸體系建設
——鐵路建設
——城際軌道和城市軌道交通建設
——公路和過江通道建設
——港口建設
——航道建設
——航空建設
——交通樞紐建設
——統籌各類交通建設
能源保障
——燃煤電廠建設
——發展新能源
——建立能源資源基地
——電網建設
水利保障能力建設
——流域防洪
——區域治理
——供調水工程

信息化:信息技術套用

企業信息化
政府信息化
社會信息化
信息資源有效整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