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報告人:江蘇省省長李學勇報告時間:2012年2月9日
報告背景:江蘇省第十一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
詳細內容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2011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江蘇省委正確領導下,我們認真貫徹胡錦濤總書記對江蘇工作的新要求,緊緊把握主題主線,進一步創新發展思路和政策舉措,落實“六個注重”,實施“六大戰略”,全面推進“八項工程”,切實執行省十一屆人大四次會議決議,紮實抓好大事實事,年度安排與五年規劃緊密銜接,省域發展與國家規劃有效對接,全面展開“十二五”工作布局。過去的一年,是攻堅克難、在科學發展道路上邁出重大步伐的一年。面對國際複雜多變的經濟環境和國內經濟運行的新情況,我們自加壓力,主動作為,全力以赴穩增長,堅定不移轉方式,在加快轉型升級中實現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全年地區生產總值48604億元,比上年增長11%。結構調整、自主創新、區域協調、民生改善取得新成效,一些反映科學發展水平的重要指標實現了重大突破,跨上了新的台階。人均地區生產總值突破6萬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突破5000億元,全社會研發投入突破1000億元,發明專利授權量突破1萬件,糧食總產突破660億斤,規模以上工業利稅突破1萬億元,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3.8萬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突破5000億美元,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分別突破2.6萬元和1萬元。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實事全面完成。在“十一五”發展的堅實基礎上,實現了“十二五”發展的良好開局。一、千方百計穩增長控物價,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我們認真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加強對經濟形勢的分析研判,及時出台應對措施,把握經濟工作的主動權。一是積極擴大內需。著力擴大居民消費,加快流通體系建設,積極改善消費環境,促進消費結構升級,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達50%。擴大有效投入,突出抓好200個重點項目,加快建設交通、能源、水利、信息等重大基礎設施,實施一批重大產業、民生、環保項目。京滬高鐵江蘇段建成運營,崇啟大橋建成通車,泰州大橋順利合龍,蘇中江都機場主體建成,南水北調工程江蘇段全線推進,淮河入江水道、蘇南運河三級航道整治工程順利開工,徐州棚戶區改造超額完成國家任務。全省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1.5%,民間投資占比達65.4%。二是著力穩定外需。在境內外舉辦一系列經貿活動,積極幫助企業拓展國際市場。外貿出口3126.2億美元,增長15.6%。大力調整外貿結構,一般貿易增幅高於加工貿易增幅19.9個百分點,服務貿易增幅高於貨物貿易增幅34.6個百分點。最佳化利用外資結構,實際利用外資321億美元。境外投資同比增長65.5%。各類開發園區建設取得新成效。三是加強物價調控。堅持綜合施策,保障供應,搞活流通,加強監管,加大價格調節專項資金投入力度,建設平價商店,促進農產品產銷對接,切實控制物價漲幅,全年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上漲5.3%,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對困難民眾的物價補貼由按季發放改為按月發放,全年發放物價補貼4.4億元,有效減輕了物價上漲對低收入民眾生活的影響。房地產市場調控效果正在顯現。四是加大對企業的支持力度。出台進一步改善中小企業經營環境的18條政策措施,大力促進銀企對接,全省中小企業新增貸款超過3000億元,擔保機構在保金額超過2700億元。新增本外幣各項貸款6147億元,增長13.9%。支持企業通過上市、發行債券擴大直接融資,全年直接融資總額達1700億元,新增境內外上市公司57家。出台規範涉企收費的政策意見,每年可為企業減負9億多元。加大煤電油氣運調節力度。企業在外需市場波動、要素供應趨緊的情況下總體保持穩定發展。
二、堅定不移調結構抓創新,經濟轉型升級取得重要進展。我們把加快轉變發展方式作為經濟工作的主線,大力組織實施轉型升級工程和科技創新工程。一是積極推動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及時對接國家規劃,制定我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設立專項引導資金,重點推動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新興產業銷售收入超過2.6萬億元。制定實施促進現代服務業發展的政策意見,服務業增加值突破2萬億元,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42.6%。實施“萬企升級行動計畫”、“百項千億”技改工程,推進產品質量攻關和品牌創建,提升企業信息化水平,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10.7萬億元。營業收入超百億元的企業達到140家,其中超過500億元的15家。二是深入推進科技創新。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高到2.2%,創投資金規模超過650億元。出台鼓勵企業創新促進轉型升級的23條政策措施,促進產學研緊密合作,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47.6%和44.3%。國家專利審查協作中心落戶蘇州。新增兩院院士6位,入選國家“千人計畫”創業類人才占全國的32%,通過實施省“雙創計畫”引進402名領軍人才、30個創新團隊。深入開展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建設,全省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55.2%,區域創新能力繼續位居全國前列。三是切實加強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實施重點節能減排工程,發展循環經濟和清潔生產,嚴格控制高耗能產業發展,加快淘汰落後產能,節能減排完成情況好於全國平均水平。實施“清水藍天”工程,新增城鎮污水日處理能力106萬立方米,太湖水質進一步改善,大氣污染防治取得積極進展。加大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力度,土地集約利用水平不斷提高。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推進村莊環境整治,城鄉面貌和人居環境繼續改善。加快綠色江蘇建設,林木覆蓋率提高到21.2%,新增5個國家環保模範城市、1個國家森林城市、12個國家生態市(縣、區)。著眼於增強發展動力,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文化體制改革不斷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穩步實施,教育體制改革繼續推進,財稅、金融、價格改革取得積極成效。
三、毫不放鬆強基礎促增收,“三農”工作全面加強。我們堅持把“三農”擺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大力實施農業現代化工程,全面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鞏固和發展了“三農”工作的好形勢。戰勝嚴重乾旱,糧食實現連續八年增產。高效農業面積占比超過42%,農業適度規模經營面積占比達到49%,農業龍頭企業數和農民合作組織數位居全國前列。城鄉居民收入差距進一步縮小,農村年人均純收入2500元以下的貧困人口提前一年整體脫貧。紮實推進國家水利現代化建設試點,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村六件實事年度任務圓滿完成,解決了280萬農村居民飲用水安全問題,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農村土地使用制度、農村金融制度等方面的改革穩步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步伐加快,縣域經濟更具活力。
四、堅持不懈重統籌促互動,區域發展協調性增強。我們加大分類指導力度,推動三大區域協調發展。出台促進蘇北地區又好又快跨越發展的10條政策意見,繼續推進產業、財政、科技、人才四項轉移和共建開發園區,落實“一市一策”,蘇北發展的內生動力持續增強,主要經濟指標增幅繼續高於全省平均水平。支持蘇中江海聯動、跨江合作,增創特色發展新優勢,蘇中崛起明顯提速。促進蘇南加快轉型升級,蘇南創新發展能力和國際競爭力進一步提升,經濟社會發展繼續走在全省前列。制定並實施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畫,一批優質項目落戶沿海,灘涂匡圍示範工程開工建設,沿海地區呈現良好發展態勢。城市化進程加快,城市化率達61.9%。全面落實長三角區域規劃,深化各領域合作。紮實做好新一輪對口支援新疆、西藏和青海工作,年度援建項目全面完成,產業合作成效顯著。
五、更加注重辦實事建體系,人民生活進一步改善。我們堅持以人為本、民生優先,紮實推進民生幸福工程。實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計畫,部署加快構建終身教育、就業服務、社會保障、基本醫療衛生、住房保障和養老服務六大體系。一是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最低工資標準提高17%以上,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提高10%以上,城鄉低保標準增幅與城鄉居民收入同步提高。二是多渠道擴大就業。著力解決重點群體就業問題,新增城鎮就業134.6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3.22%,高校畢業生總體就業率達90%以上,幫扶20.1萬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城鎮零就業家庭保持動態為零。三是不斷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實現城鄉低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和社會養老保險五個“全覆蓋”。城鎮職工、居民醫保和新農合政策範圍內報銷比例分別達到80%、70%和70%。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和醫療、失業、工傷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推進。新建4773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87%的市、縣(市)建成老年公寓或福利院。四是大力推進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設。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45.3萬套(戶),超額完成國家和省定的年度目標,城鎮低保和低收入住房困難家庭住房保障實現應保盡保。
六、多措並舉增和諧促穩定,社會建設紮實推進。我們進一步加強社會事業建設,大力推進社會管理創新。一是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認真實施教育改革發展中長期規劃綱要,支持學前教育加快發展,全面實行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普及高中階段教育,積極發展職業教育,推進高等教育內涵建設,教育發展水平穩步提升。提高城鄉公共衛生和醫療服務水平,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基本形成,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覆蓋率達98%,免費為城鄉居民提供10類41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紮實推進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和公立醫院改革試點,政府辦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部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能力,推進文化惠民工程,擴大公共文化設施免費開放範圍,繁榮文化創作生產,文化事業、文化產業快速發展。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和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全面推進,統籌解決人口問題取得新進展。全民健身活動蓬勃開展,我省體育健兒在第七屆全國城運會等國內外重要賽事上取得優異成績。二是加強社會管理創新。深入推進平安江蘇、法治江蘇建設,全面推行“一委一居一站一辦”社區服務管理模式,開展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創新“大調解”機制,積極探索流動人口、特殊人群、“兩新”組織、信息網路等服務管理新舉措,認真解決信訪突出問題,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廣泛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全省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績效和公眾安全感繼續保持全國領先,社會大局和諧穩定。紮實開展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集中開展專項整治行動。認真做好國防動員、優撫安置、雙擁創建工作,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民防、民族、宗教、僑務、對台事務、檔案、史志、參事工作取得新進展,婦女、兒童、青少年、老齡、殘疾人、紅十字、慈善事業取得新進步。
過去的一年,我們堅持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政府自身建設。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進政務公開,構建政務服務體系,推行績效管理,加強作風建設,服務型政府建設取得明顯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不僅保持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好勢頭,而且進一步深化了對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的認識:必須進一步解放思想、與時俱進,大力弘揚“創業創新創優、爭先領先率先”的新時期江蘇精神,敢於探索,勇於實踐,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必須緊扣主題主線,把推動科學發展和轉變發展方式貫穿於政府工作的全過程,體現到經濟社會發展的各個方面,在轉型升級中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必須強化創新發展的鮮明導向,推進體制機制創新、科技創新、社會管理創新,用創新的辦法破解發展難題、增創發展優勢;必須牢牢把握保障和改善民生這一根本,始終堅持發展為了人民、發展依靠人民、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不斷增進民生幸福。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各項成績的取得來之不易。這是黨中央、國務院科學決策、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省上下齊心協力、攻堅克難、團結奮鬥的結果。我代表江蘇省人民政府,向全省人民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省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蘇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官兵和人民警察,表示衷心的感謝!向關心江蘇建設的香港特別行政區同胞、澳門特別行政區同胞、台灣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省經濟社會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的矛盾仍然比較突出。經濟運行面臨不少新情況、新問題,投資、消費、出口三大需求增幅不同程度回落,外經貿發展面臨的形勢更加嚴峻,生產要素供給趨緊,部分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生產經營困難增多,物價漲幅仍處在高位。資源環境約束加劇,節能減排形勢依然嚴峻,推動經濟轉型升級的任務十分艱巨。解決經濟結構性矛盾、城鄉和區域差距等深層次問題,需要付出更大努力。社會建設和管理與社會結構的深刻變化還不相適應,公共服務、改善民生方面還有大量工作要做。還必須看到,政府職能轉變還不夠到位,有的部門和少數工作人員服務意識、創新意識還不強,形式主義、官僚主義等現象依然存在,反腐倡廉建設力度需要進一步加大。我們一定高度重視存在的問題,採取切實有力措施加以解決,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
2012年主要任務
今年是黨的十八大召開的喜慶之年,也是全面落實我省第十二次黨代會戰略部署的第一年。綜觀國際國內形勢,我們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經濟發展長期向好的基本態勢沒有改變,我省綜合競爭力和抗風險能力明顯增強。同時,世界經濟形勢總體上仍十分嚴峻複雜,我國經濟下行壓力與物價上漲壓力並存,在加快轉型升級中保持我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面臨許多新挑戰。我們既要充分看到有利條件和積極因素,堅定發展信心,又要足夠估計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加強戰略謀劃,增強應對能力,牢牢把握髮展主動權。做好今年政府工作,要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落實“六個注重”,深入實施“六大戰略”,全力推進“八項工程”,堅持穩中求進,突出創新驅動,加快轉型升級,深化改革開放,加強統籌協調,著力改善民生,保持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不斷開創科學發展新局面。
推動今年經濟社會發展,要緊緊把握“十二五”發展的主題主線,緊緊把握省第十二次黨代會的戰略部署,緊緊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緊把握又好又快發展的鮮明導向。圍繞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充分發揮江蘇基本實現現代化指標體系的導向、激勵、監測作用,對照目標要求,細化分解任務,加強分類指導,務求取得實效。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左右,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0%,進出口總額增長8%左右,全社會研發投入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8%,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實際增長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4%左右,節能減排確保完成年度目標任務,城鎮登記失業率4%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4%。左右。這些指標的安排,既考慮了穩定經濟成長的要求,也為推進轉型升級預留了空間,既考慮了經濟發展,也突出了民生幸福,有利於引導各方面把工作重點放到最佳化結構、提高效益、改善民生上來。
今年要著力做好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以擴大內需為戰略基點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實現經濟穩定增長,是社會和諧穩定、人民安居樂業最重要的基礎和保證。要認真落實國家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正確處理穩增長、調結構、控物價三者關係,有效防範經濟運行中的潛在風險,全力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著力擴大內需。促進經濟平穩較快發展,擴大消費是基礎,有效投入是關鍵。要著眼於擴大消費需求、理順收入分配關係、提升居民消費能力,著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低收入者收入,逐步健全最低工資標準、職工工資、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低保標準的正常增長機制,完善機關事業單位工資制度,事業單位全面實施績效工資。完善消費政策,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健身等消費,積極擴大消費信貸。推進流通體系建設,提高交通便捷化程度,改善城鄉消費環境。擴大有效投入,抓好項目帶動,加快建設一批事關發展全局的重大基礎設施、一批帶動作用強的重大產業項目、一批成效明顯的重大民生工程。著力構建功能完善、設施齊全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加快蘇中蘇北鐵路網和過江通道建設,積極發展蘇南城際鐵路。繼續推進重點機場建設,增加國際國內航線。明確功能定位,加大沿江沿海港口群建設力度,加快連雲港30萬噸級航道工程建設,開工建設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整治工程。啟動治太新溝河工程建設。加快建設江蘇高速寬頻網。降低民間投資準入門檻,擴大民間投資領域,釋放社會投資活力。
著力強化實體經濟發展優勢。實體經濟是社會財富和區域綜合實力的基礎,也是改善人民生活的物質基礎。要發揮江蘇實體經濟優勢,認真落實結構性減稅等政策措施,加大對實體經濟特別是先進制造業的支持力度,進一步改善實體經濟發展環境。積極拓展市場,提高江蘇產品的市場覆蓋率。加強煤電油氣運調度,保障要素供給。強化金融支持,最佳化融資結構,增加有效信貸投放,擴大直接融資規模,力爭社會融資規模增長15%左右。進一步落實支持中小企業發展的政策措施,完善服務體系,幫助中小企業解決融資難、招工難等問題。加強對龍頭骨幹企業的服務,力爭百億級企業超過150家,積極培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千億級企業。
著力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物價關係民生,也影響全局。要繼續把控制食品價格作為穩定物價的重點,落實好“米袋子”、“菜籃子”行政首長負責制,完善政府儲備和商業儲備體系,做好主要農產品收儲和投放工作,增強市場調控能力。加強重要商品產運銷銜接,嚴格執行鮮活農產品運輸綠色通道政策,降低流通環節成本,扶持農貿市場和平價店建設。加強服務收費監督檢查,堅決治理亂收費亂罰款。落實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房價合理回歸。
二、以自主創新為中心環節加快經濟轉型升級。轉型升級既是應對困難和挑戰的關鍵舉措,也是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根本途徑。要充分發揮江蘇科教和人才優勢,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全面推進轉型升級工程和科技創新工程,深入實施產業升級“三大計畫”,突出自主創新、突出高端引領、突出人才支撐,大力發展創新型經濟。
加快提升科技創新能力。加強科技投入,加大科技政策創新和落實力度。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一步加強產學研合作,充分發揮企業技術創新主體作用和高校、科研院所創新源頭作用,加強企業研發中心、校企聯盟、產業技術聯盟建設,加快科技成果轉化,科技進步貢獻率提高到56%。深入實施智慧財產權戰略,大力培育和保護智慧財產權,力爭各項專利指標繼續保持全國領先,打響江蘇創造的品牌。深入開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試點,推動高新區創新發展,完善科技創新服務平台,加快構建區域創新體系。認真抓好國家促進科技和金融結合試點工作,建設一批省級科技金融合作創新示範區,加快形成多元化、多層次、多渠道的科技投融資體系。
加快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是培植江蘇長遠發展優勢的關鍵舉措。要落實好我省“十二五”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規劃,制定實施十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專項推進方案。瞄準科技前沿和市場需求,努力在基礎研究、核心技術攻關和集成創新上取得重大突破,加快形成技術領先優勢和市場競爭優勢。引導戰略性新興產業健康發展,最佳化資源配置,合理布局,突出特色,加快南京軟體和智慧型電網、蘇州納米技術、無錫物聯網、常州智慧型裝備、鎮江新型材料、泰州中國醫藥城、揚州新光源、南通海工平台、徐州先進裝備製造等基地建設,支持蘇北特色產業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突出抓好金融、現代物流、科技服務、軟體和信息服務、服務外包等十大重點產業,著力培育電子商務、工業設計等新興服務業,加快服務業重點項目建設,做強做大服務業重點企業,確保服務業比重提高1個百分點以上。最佳化服務業結構,大力發展生產服務業,促進現代服務業與先進制造業互動發展,生產服務業增加值占服務業增加值比重提高到40%。積極發展家政、社區、養老等生活服務業。創新服務理念、商業模式和技術手段,加快培育服務業新業態。實施現代服務業集聚區提升工程,建設一批創新性強、特色鮮明、帶動作用大的現代服務業示範區。
加快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分行業研究傳統產業提升的主攻方向和政策措施,加快傳統產業轉型升級。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兩化融合,積極運用信息技術提升傳統產業。大力實施“百項千億”技術改造工程,發揮好專項資金的引導作用,力爭技改投資增長17%以上。積極實施品牌戰略,不斷提高品牌經濟比重。支持優勢企業開展兼併重組,提高產業集中度和綜合競爭力。
加快人才隊伍建設。踐行科學人才觀,堅持把人才作為創新發展的第一資源,加快推進人才國際化。深入實施“十大人才工程”,創新人才培養和引進模式,統籌抓好以高層次人才和高技能人才為重點的各類人才隊伍建設。在全球範圍引進更多的領軍人才和創新團隊,加快培養培訓企業急需、社會緊缺的技能型人才。進一步強化尊重人才、支持創業、鼓勵創新的濃厚氛圍,創新人才政策,充分激發各類人才創造活力,加快創建“人才特區”。
三、以統籌兼顧為根本方法增強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縮小城鄉發展差距、實現區域優勢互補,必須堅持新型工業化、農業現代化、城鄉發展一體化“三化同步”,在更高層次上統籌城鄉區域發展。
大力抓好“三農”工作。進一步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以農民增收為中心,以農業現代化工程為載體,加快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深入開展糧食高產增效創建活動,穩定面積,提高單產。大力發展農業產業化和高效設施農業。積極推進農業現代化試點縣和國家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推進產學研、農科教有機結合,加強農業技術人才隊伍建設,健全農技推廣服務體系,增強農業科技創新和推廣轉化能力。實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和節約用地制度,規範有序實施“萬頃良田”建設工程,提高土地集約節約利用水平。加強以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穩步推進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加快農業綜合開發,加大中低產田改造力度,大規模建設高標準農田,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大力發展農民合作組織,認真做好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加強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管理和服務,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業適度規模經營。積極探索農村集體經濟有效實現形式。加快集體林權配套改革,增強林業發展活力。深化農村金融改革,大力發展小額信貸、農業保險,提高金融為農服務水平。
大力推進城鄉發展一體化。創新體制機制,積極推進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勞動就業、社會管理一體化。實施全省城鎮體系規劃,以城市群為主體形態,促進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加快城市化進程。積極推進南京都市圈和寧鎮揚“同城化”建設,增強蘇錫常都市圈互動發展水平,壯大徐州都市圈綜合實力。加快實施美好城鄉建設行動,重點開展村莊環境整治,完成蘇南地區50%、蘇中蘇北地區20%的村莊環境整治任務。
大力促進區域協調發展。深入實施沿海開發五年推進計畫,著力在產業發展、基礎設施、灘涂圍墾、城鎮建設、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等方面取得新進展,大力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沿海產業園區提檔升級,支持服務沿海發展的地方性金融機構建設。加快連雲港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範區和鹽城灘涂綜合開發試驗區建設,支持南通建設長三角北翼經濟中心。促進蘇北跨越發展,深入推進“四項轉移”和共建開發園區,加大扶持力度,落實“一市一策”,支持徐州老工業基地加快振興、宿遷發展實現更大突破和淮安蘇北重要中心城市建設,進一步增強蘇北發展內生動力。促進蘇中特色發展、加速崛起,深化江海聯動和跨江合作,加快產業集聚和國際化進程,推動蘇中與蘇南融合發展。促進蘇南率先發展,抓住國家對蘇南現代化建設整體規劃的戰略機遇,緊緊圍繞“先行軍”和“排頭兵”的目標定位,聚焦轉型升級,實現創新突破,積極建設蘇南自主創新示範區,打造創新高地、人才高地、產業高地和生態高地,使蘇南走在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的最前列。加快長三角區域經濟一體化進程。積極開展對口支援和區域經濟合作。
四、以節能減排為突破口提高生態建設水平。生態良好是科學發展的重要標誌。要深入實施生態文明建設工程,努力實現經濟持續增長、污染持續下降、生態持續改善。
強化節能減排。把節能減排作為生態建設的首要任務,綜合施策,狠抓落實,確保完成年度目標。嚴格執行新建項目節能和環境影響評價制度,禁止新上高耗能、高排放項目,堅決淘汰落後產能。大力推進工業、建築、交通、公共機構和居民生活等領域的節能。加大科技支撐力度,實施重點節能減排工程,加強重點企業節能減排技術改造,大力推廣套用新技術、新產品,加快燃煤機組脫硝建設。實施循環經濟重點工程,開展清潔生產先進企業創建活動。大力發展環保產業。健全監測預警、統計和考核體系,嚴格監管考核,嚴肅查處環境違法行為,把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
強化環境綜合整治。深入實施“清水藍天”工程。加強控源截污和生態修復,紮實推進重點流域和近岸海域水環境治理,持續改善太湖水質,確保南水北調工程沿線水質達標。加強飲用水源地管理和保護。加大城市大氣污染治理力度,按照國家部署,實施環境空氣品質新標準,13個省轄市全部形成PM2.5監測能力。加強機動車、揚塵、工業廢氣、秸稈焚燒等污染綜合治理,擴大新能源汽車推廣套用範圍,以更有力的措施減少灰霾污染。集中整治突出環境問題,重點加強化工污染專項治理和重金屬污染綜合防治。深入開展農業面源污染治理,不斷改善農村環境質量。
強化生態建設。持續開展植樹造林,深入實施森林撫育工程,新增造林面積80萬畝,撫育森林150萬畝。加強重點生態功能區、水域和灘涂保護,增強生態系統的自我調節和平衡能力。深入開展國家生態園林城市、森林城市、環保模範城市等生態創建活動,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水平。
五、以改革開放為強大動力增創發展新優勢。破解發展難題,推動轉型升級,必須深化改革開放。要著力完善有利於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不斷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勁動力。
積極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堅持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改革取向,加強統籌設計和整體配套,在經濟體制、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領域改革方面取得更大進展。繼續推進強縣擴權改革,開展省直管縣(市)體制改革試點,抓好20個經濟發達鎮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工作。分類推進事業單位改革。完善省直管縣財政管理體制,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推進地方財政預算、決算公開,加強政府性債務的清理、監管和風險防範。加強對國家稅制改革的跟蹤研究,及時制定相應政策措施。引導和支持大中型銀行向縣域延伸服務網點,增強地方金融機構服務能力。深化國有經濟布局調整和國有企業改革。穩步推進電價改革,合理制定和調整水資源費徵收標準。推進污水處理、垃圾處理收費制度改革,逐步實施環境資源區域補償辦法,積極開展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試點。充分發揮南京科技體制改革、蘇州城鄉發展一體化、無錫“兩型”社會建設、宿遷區域協調發展等改革試點的作用,進一步增強發展的活力和動力。
積極推進開放型經濟轉型升級。順應經濟全球化發展的新形勢,進一步擴大開放,不斷提升江蘇發展的國際化水平。把鞏固和拓展國際市場作為穩外需的首要任務,努力鞏固傳統市場,大力開拓新興市場,積極應對技術性貿易壁壘,千方百計保持外貿出口穩定增長。實施我省穩定外貿增長促進外經貿轉型升級的意見,強化對外貿發展的政策支持,落實好國家出口退稅、出口信貸、信用保險、出口免驗等政策,加強海關特殊監管區建設,採取更多的貿易便利化措施,為穩定外貿發展營造良好環境。調整最佳化出口結構,積極擴大高技術、高附加值、自主品牌商品和服務出口,引導加工貿易向產業鏈高端攀升。積極擴大進口。最佳化外資結構,引導外資投向,大力引進國際高端產業和技術裝備。支持優勢企業開展境外投資,建立境外生產基地、行銷網路和研發中心,提升跨國經營能力。推進開發園區“二次創業”,進一步增強集聚、創新和服務功能,充分發揮其在經濟轉型升級中的示範效應。
六、以實施文化建設工程為抓手加快文化強省建設。實現“兩個率先”,物質是基礎,精神是導向,文化是靈魂。要切實履行政府文化建設的責任,不斷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
提升先進文化引領力。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前進方向,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大力弘揚“三創三先”的新時期江蘇精神,更好地發揮文化引領風尚、教育人民、服務社會、推動發展的作用。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廣播影視、新聞出版、文學藝術事業,扶持文化創作生產,更多地出精品出人才。廣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高全社會文明程度。重視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個人品德教育。
提升公共文化事業發展水平。合理配置城鄉文化資源,完善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大基層特別是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繼續實施重大文化設施建設工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示範區建設。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大力開展多種形式的公共文化活動。加強文化遺產保護和利用。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進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和國有經營性文化單位轉企改制,為文化大發展大繁榮增添動力。
提升文化產業競爭力。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加強文化產業集聚區建設,支持重點文化企業做大做強,推進文化產業與科技、旅遊、金融深度融合,提高文化產業在經濟總量中的份額,努力使文化產業成為江蘇的支柱產業。健全現代文化市場體系,完善文化市場管理,深入開展“掃黃打非”。擴大文化對外交流,不斷提升江蘇文化影響力。
七、以創新社會管理為著力點促進和諧穩定。面對體制轉軌和社會轉型新情況,要把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放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實施社會管理創新工程,努力在解決影響社會和諧穩定的突出問題上取得明顯成效,全面提升社會管理科學化水平。
切實加強基層基礎工作。推動社會管理重心下移,促進政府行政管理與基層民眾自治良性互動。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和服務網路,健全社區綜合平台,提升社區服務管理功能。加強社會組織的培育和管理,更好地發揮基層自治組織的作用。完善工資集體協商機制,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大力推進政務誠信、商務誠信、社會誠信和司法公信建設。紮實開展法制宣傳教育,落實法治惠民措施,加強法律援助,加快法治江蘇建設步伐。
切實解決社會管理重點問題。加強社會矛盾隱患排查,全面推進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工作,健全矛盾糾紛專業調處機制,努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社會矛盾。積極穩妥推進戶籍制度改革,建立流動人口居住證制度,實現全省範圍內流動人口“一證通”。分類研究制定特殊人群服務管理政策。深入開展領導幹部接訪下訪活動,重視解決民眾合理訴求,著力化解信訪積案。嚴厲查處征地搬遷中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解決好人民民眾反映強烈的問題。加強和完善網路信息管理,營造良好網路環境。規範民間借貸,依法打擊非法金融活動。
切實保障公共安全。進一步加大公共安全工作力度,加快構建和完善公共安全體系。深化平安江蘇建設,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依法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深入開展專項整治,加強應急管理,有效防範和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氣象、洪澇、地震、地質等災害監測和防禦工作。加大食品藥品監管執法力度,加強生產、流通全過程控制,維護食品藥品市場秩序,確保人民民眾食品安全、用藥安全。
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加強國防動員,深化雙擁共建,提高軍轉安置和優撫工作水平,進一步密切軍政軍民關係。
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社會事業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進一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大力實施民生幸福工程,立足當前紮實辦好民生大事實事,著眼根本加快構建保障和改善民生“六大體系”,落實實施方案,加強試點工作,擴大示範效應,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好地惠及全省人民。
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大力實施居民收入七年倍增計畫,突出農民、企業職工、中低收入者和困難家庭四個群體增收,進一步拓寬增收渠道,適時適度提高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實現職工最低工資標準增幅高於地區生產總值增幅、農民收入增幅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幅、低收入者收入增幅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縮小收入差距。就業是增加城鄉居民收入的主要途徑。要鼓勵創業帶動就業,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突出抓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和城鄉退役士兵等重點群體的就業工作,確保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以上,新增轉移農村勞動力25萬人以上,高校畢業生年末總體就業率90%以上。制定新一輪扶貧開發規劃,提高扶貧標準,加大扶持力度,採取切實措施,增強經濟薄弱地區和低收入人口自我發展能力。
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社會保障是民生之基,也是擴大居民消費的信心之源。要圍繞人人享有基本社會保障的目標,加大社會保障力度,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擴大城鄉社會保障覆蓋面,主要險種覆蓋率保持在95%以上,力爭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覆蓋面提高到95%以上。普遍開展城鎮居民醫保門診統籌,提高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省級統籌運行水平,支持有條件的地區逐步實行城鄉保障制度接軌。落實社會救助和社會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的聯動機制,提高城鄉低保和優撫對象生活補助標準。大力推進保障性住房建設,嚴格全過程管理,促進保障性住房分配的公開、公平、公正。
進一步加快教育改革發展步伐。加大教育投入,確保全省財政教育支出占一般預算支出比例達到18%。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育質量,促進教育公平,努力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加快發展學前教育,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推動普通高中特色發展,高水平普及基礎教育。完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增強職業教育創新發展能力。繼續實施高校教學質量提升與優勢學科建設工程,加快推進國家高等教育綜合改革試驗區建設,提升高等教育內涵發展水平。完善終身教育體系,加快發展繼續教育、社區教育。推動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加強高素質專業化教師隊伍建設。
進一步推進醫療衛生事業改革發展。完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推動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提高城鄉居民健康水平。鞏固基層醫療衛生機構綜合改革成果,進一步完善基本藥物制度,積極推進縣級公立醫院綜合改革試點。以培養全科醫生為重點,加強基層醫療隊伍建設,免費為農村定向培養醫學生,每千人擁有醫生數達到1.7人。加大重大傳染病防控力度,做好婦女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工作。加強衛生信息化建設。建立和諧互信的醫患關係。加快中醫藥事業發展。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全面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提高出生人口素質,積極發展老齡事業。
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人民體質。推動競技體育和民眾體育、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協調發展。大力支持南京市做好青奧會籌備工作,力爭江蘇健兒在奧運大賽上再創佳績。
各位代表,悠悠萬事,民生為大。今年我們將繼續圍繞人民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辦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十件實事。一是幫助困難民眾就業。繼續開發5000個基層公共服務公益性崗位,開發1.6萬個就業見習崗位,幫助困難家庭和就業困難高校畢業生就業,實現城鎮失業人員再就業36萬人,其中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5萬人。二是加快發展農村教育。培訓6萬名農村中國小教師,加固改造、重建新建農村校舍776萬平方米,推進農村中國小運動場地塑膠化,啟動實施農村校車安全工程。三是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城鎮居民醫保、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政府補助標準提高到人均不低於240元,城鎮居民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穩定在70%以上,新農合政策範圍內住院費用報銷比例達到75%左右。新增應急救護培訓100萬人。開展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債務化解工作。四是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做好土地供應和資金支持工作,完成保障性安居工程任務36萬套(戶),其中新開工保障性住房31.5萬套(戶)、發放廉租住房租賃補貼4.5萬戶,竣工保障性住房13萬套(戶)。五是推進文化惠民。普遍免費開放美術館、科技館、圖書館、文化館、博物館等公共文化服務設施,繼續開展送科普、送書、送戲、送展覽下基層活動,開展高雅藝術進校園、百名藝術家百場惠民演出活動。六是加強養老服務。新農保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最低標準提高到每人每月70元,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上調10%以上。新建2500個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為經濟薄弱地區40%的鄉鎮敬老院配置生活設備。七是關愛留守流動婦女兒童。全面提升“婦女兒童之家”建設水平,重點建設1000個省級示範點。八是加大助殘力度。向5萬戶殘疾人家庭提供輔助器具和進行無障礙改造,為2萬名殘疾人提供托養服務。九是便利城鄉居民出行。城市居民公共運輸出行分擔率達20%左右,行政村客運班車通達率達98%,鎮村公交覆蓋率達26%。十是提高飲用水安全和空氣環境改善的保障能力。大力推進城鄉統籌區域供水,新解決221萬農村居民飲水安全問題。縣級以上飲用水源地實現水質自動監測全覆蓋,完成68個國控點空氣自動監測站改造。繼續鼓勵支持各地、各部門辦好民生實事。
各位代表,全面建設更高水平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對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出了更高要求。我們要加快政府職能轉變。以建設人民滿意的服務型政府為目標,繼續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增強經濟調節、市場監管能力,努力為各類市場主體創造公平的發展環境。健全公共服務體系,擴大公共服務覆蓋範圍,進一步提高服務效能,更好地為發展服務、為民生服務。我們要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加強政府立法工作,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深化和擴大政務公開,完善政府信息發布制度,提升政府行政權力網上公開透明運行水平。加強績效管理、效能監察和行政問責,切實增強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更加自覺地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社會公眾監督,加強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我們要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堅持求真務實,深入開展領導幹部下基層“三解三促”活動,保持奮發有為、昂揚向上的精神狀態,大力弘揚敢於負責、勇於擔當、狠抓落實的作風,鞏固和發展上下齊心、層層負責、創先爭優的好局面。繼續精簡會議和檔案,用更多的時間和精力調查研究、真抓實幹。我們要堅持廉潔從政。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堅持勤儉辦一切事業,嚴格控制“三公”經費,把有限的資源和財力真正用在推動發展最急需的地方,用在改善民生最迫切的事情上。以制度建設為主線,以規範權力運行為重點,不斷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切實把廉政建設的要求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始終保持為民務實清廉的良好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征程已經開啟,新的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江蘇省委領導下,進一步解放思想,開拓創新,求真務實,團結奮鬥,奮力奪取又好又快推進“兩個率先”的新勝利,以科學發展的豐碩成果迎接黨的十八大勝利召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