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第十四屆人民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全面實現了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
——綜合實力全面提升。五年來,全市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8%,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9%,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年均增長29.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年均增長18.6%。城市綜合實力明顯增強。
——經濟結構加速最佳化。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第三產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5.7%,占全市經濟比重由40.4%提升到42.4%;設施農業面積由16.9%提升到41.6%。民營經濟比重達到68%。科技對經濟成長貢獻份額達到61%。被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改革開放不斷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深入推進,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對外開放不斷擴大,實際利用外資和引進域外資金分別年均增長34%。被評為全國投資環境百佳城市。
——城鄉環境明顯改善。城市發展空間有效拓展。新增城市主次幹道328條,新建改造供水管網312公里,新鋪設燃氣管網165公里,新增城區供暖面積1900萬平方米。在全省率先實現全部行政村通柏油路、通客車。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年均下降5.5%。森林覆蓋率由46.4%提高到48.1%。被評為全國創建文明城市先進市和國家森林城市。
——社會事業快速發展。在全國率先實行公立醫院改革。在全省率先實現每個鄉鎮都有高標準九年一貫制(寄宿)學校,每個行政村都有“農家書屋”,每個社區(村)都有健身場所。職教城被確定為全國職業教育改革試點。建成市博物館和文化藝術大廈。鞍山籍體育健兒在北京和倫敦奧運會上獲得金牌、獎牌總數雙列全省第一名。先後被評為全國文化體制改革先進市、全國人民防空先進市、全國計生綜合改革示範市,蟬聯全國雙擁模範城市五連冠和全國無償獻血先進市五連冠。
——人民生活水平明顯提高。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長13.7%,農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增長15.1%。累計為民眾辦實事244件。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左右,被評為全國創業先進城市。棚戶區加快改造,城市人均住房面積由22.4平方米增加到27.9平方米。在全省率先開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和城鎮居民社會養老保險,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形成。社會管理創新深入推進,民眾合理訴求妥善解決,社會綜合治理、安全生產管理、食品藥品管理進一步加強,社會保持和諧穩定。
各位代表,2012年面對國內外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全市上下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穩中求快”總基調,全力穩增長,加速調結構,實現惠民生,經濟呈現了企穩回升的良好態勢。預計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687億元,同比增長12%;公共財政預算收入234億元,增長1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740億元,增長2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02億元,增長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279元,增長14%;農民人均純收入12818元,增長15%;萬元地區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3.8%。
(一)全力穩增長,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抓項目建設穩增長。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滾動實施出讓土地、招商引資、整治違章、加速審批、項目建設“五個百日行動”。全市在建項目2600項,總投資4663億元。新開工項目1760項,總投資1380億元。預計實現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1088億元,增長13%;第三產業增加值1138億元,增長13%。
抓招商引資穩增長。先後赴港澳台、珠三角、長三角等地開展主題招商。預計全年實際利用外資12.7億美元,增長15%;引進域外資金1040億元,增長30%;外貿出口23億美元,增長15%。全年向上爭取資金150億元,金融機構新增本外幣貸款175億元。
抓扶持企業穩增長。出台一系列穩增長政策措施,幫助企業解決用地、用電、融資等生產經營中的突出問題,支持企業擴大生產、穩定經營。幫助海城、岫巖受災企業恢復生產。
抓地企合作穩增長。支持鞍鋼不鏽鋼複合板、特鋼板和煤化工產業項目。積極為中冶集團、中鋼集團、中船重工等央企上項目提供服務。鞍鋼等中省直企業為鞍山穩增長做出了重大貢獻。
(二)加速調結構,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進展
工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鋼鐵深加工、菱鎂新材料、裝備製造業、紡織服裝業等特色產業進一步發展,精細化工、高端閥門、雷射、能源電池等新興產業不斷壯大。全年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80家,總數達到1167家。
現代服務業加速發展。充分發揮城區經濟的支撐作用,出台了《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意見》。主城區商業綜合體、品牌連鎖經營、樓宇總部、金融服務、文化旅遊等項目加速建設。全年新增限額以上服務業企業245家,總數達到2827家。
房地產業平穩發展。積極吸引國內外知名開發企業來鞍投資。通過舉辦房交會,出台惠民政策,剛需購買力得到較好釋放。預計全年完成房地產投資額386.6億元;實現商品房銷售額308億元,增長22%。
(三)立足統城鄉,縣域經濟較快發展
預計全市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7.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7%,高於全市平均增長水平。
現代農業蓬勃發展。海城優質大蒜種植面積發展到5萬畝,南果梨栽植面積發展到33萬畝;台安鴨鵝飼養量和年加工能力達到1.5億隻,成為東北鴨鵝第一縣;岫巖克服洪災影響,食用菌產量恢復到40萬噸。全市設施農業拉動農民人均增收6000元以上。海台岫三個農高區總面積217平方公里,引進十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10個,總投資161億元。
縣域工業不斷壯大。海城打造千億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62個入園項目加速建設。台安規劃建設10平方公里彩塗板深加工產業基地,8個重點項目落地開工。岫巖規劃建設大洋河臨港產業區和雅河工業園,36個項目逐步落地。全市縣域工業園區累計入駐億元以上項目397個。
縣域服務業加速集聚。海城西柳中國商貿城投入運營,南台箱包城配套加工園入駐企業26家。台安八角台新城入駐限額以上商業企業105家。岫巖玉皇山文化旅遊區已有中國玉文化藝術園等4個重點項目開工建設。
(四)注重增活力,深化改革取得新成果
綜合配套改革有序推進。利用瀋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先行先試政策,全力推進新興產業、現代服務業、循環經濟、城市礦產資源利用、職業教育、社會管理創新等綜合配套改革。鞍山高新區被確定為省級新興產業示範區,湯崗子新城被確定為省級現代服務業試驗區。鞍山經濟開發區被商務部確定為國家級鋼鐵物流出口基地。
產業園區活力不斷增強。完成雷射產業園等5個新興產業園區發展規劃。出台了《湯崗子新城享受市級經濟和部分社會管理許可權的意見》。按照明確區劃、制定規劃、產業定位、政策扶持、最佳化機構、健全機制、完善設施、引進項目的發展思路,創新產業園區和新城新市鎮體制機制。全年各園區新引進項目1500個,總投資1100億元。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提高。出台了《鞍山市科學技術進步條例》。搭建了雷射技術測試中心等7個公共科技服務平台。引進海外研發團隊17個。申報國家高新技術企業8家。預計全年完成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334億元,增長30%。
非公有制經濟較快發展。出台了《鞍山市促進中小企業發展條例》。建立中小企業貸款工作聯席會議制度。推進鞍山重礦股份成功上市。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加速培育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限額以上商業企業、資質以上建築企業和房地產開發企業。預計全年民營經濟實現增加值1840億元,增長20.3%。
(五)著力優環境,城鄉面貌得到改善
新城建設加速推進。啟動湯崗子新城主幹路網、中央活力區、鳳凰湖中央公園等基礎設施和招商引資項目建設。達道灣新城一批品牌連鎖商場、商務樓宇、體育場館、職教設施和交通道路加速建設。海西新城主幹路網和城市環路基本建成。
騰鰲新城路網及設施配套工程加速推進。析木新城納入瀋陽經濟區新城建設規劃。批准建設台安八角台新城和岫巖玉都新城。
城鄉建設穩步推進。建國南路和楊柳河橋拓寬改造主體工程竣工通車;建國東路、千山東路、機場路等城市主次幹道改造工程基本完成。沈西工業走廊出海通道、哈大高鐵鞍山西客站竣工通車。騰鰲機場列入國家民航規劃序列。建築圍擋、廣告牌匾等城市設施管理水平明顯提升。
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推動實施青山、碧水、藍天、淨土工程。完成礦山環境治理1.4萬畝,造林綠化4.4萬畝,封育圍欄150公里。遼河生態治理任務全面完成,大孤山等8座污水處理廠基本建成,國控斷面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羊耳峪垃圾處理場環境初步改善。6項空氣污染減排項目較好完成,城區空氣環境質量達標天數提高到350天。
(六)實現惠民生,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民生工程紮實推進。為城鄉民眾辦的20件實事較好完成。全年實現城鎮實名制就業13.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下降到1.97%。城市居民醫保最高報銷限額由6萬元提高到21萬元,新型農村合作醫療最高報銷限額由5萬元提高到12萬元。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15%和25%。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漲幅低於全國全省平均水平。建成回遷住房281.5萬平方米,3.1萬戶居民陸續回遷。建成各類保障性住房7509套。改造36所農村敬老院。幫助256戶農村困難家庭解決住房。資助1046名困難家庭大學生。新增100輛城市公車。全市安全生產事故起數下降50%。推進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人民民眾安全感進一步增強。
社會事業不斷進步。新建改造25所標準化公辦幼稚園、10所中國小校和5所高中。縣區普九全部達到“雙高”水平。開展藥品集中採購試點。為全市43萬名老年人免費體檢。奧體中心和市民健身中心基本建成,十二屆全運會我市籌備工作全面展開。建成鞍山文化大市場。完成圖書館“一卡通”工程。啟動有線電視數位化整轉工作。市人口和家庭公共服務中心建成使用。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有效維護。民族宗教政策很好落實。氣象災害和地震監測達到省內一流水平。外事、僑務、對台、統計、史志、檔案、人防、民兵預備役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災後重建有序進行。“8.4”洪災造成我市15萬畝農作物絕產,7.2萬棟大棚不同程度受災。全市上下全力以赴抗洪救災,較快完成交通、電力、通訊和飲水設施搶通工程,及時為受災民眾發放救災物資,實現了大災之後無疫情。入冬前1832戶水毀房屋的受災民眾搬進新居。實施災後恢復生產扶持政策,受災企業基本恢復生產,受損大棚大部分已恢復。
(七)加快轉職能,政府依法行政水平有所提高
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市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落實人大議案。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批評和意見127件,辦理政協提案294件。提請審議地方性法規草案1件,制定和修正政府規章8件,受理行政複議案件45件。支持檢法機關依法行使職權。加大審計監察工作力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穩步推進。全省公共資源交易系統建設試點取得初步成效。建立健全了鼓勵先進、獎優罰劣的責任目標體系。
各位代表,經過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們不僅戰勝了經濟發展中的困難和自然災害的挑戰,而且為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奠定了良好基礎。這些成績的取得,得益於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得益於全市各族人民的團結奮鬥,得益於各縣(市)區、開發區、各部門的辛勤工作,得益於以鞍鋼為代表的各類企業的巨大貢獻。在此,我謹代表市政府向為鞍山發展付出辛勞的各位代表和委員,向奮戰在全市各條戰線的廣大幹部和民眾,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向中省直單位、駐鞍部隊、武警官兵,向關心支持鞍山發展的老領導、老同志,向所有為鞍山發展做出貢獻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鞍山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許多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發展下行趨勢明顯,運行中的困難依然很多;戰略性牽動性重大項目較少,優勢新興產業比重較低;節能減排任務艱巨,環境保護壓力巨大;新城新市鎮建設步伐需要進一步加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任務繁重;軟環境還需不斷改善,政府自身建設仍需加強。這些問題需要我們今後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奮鬥目標及2013年主要任務
今後五年是鞍山老工業基地全面振興的決勝期和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期。我們將緊緊抓住瀋陽經濟區和沿海經濟帶雙重疊加優勢,推進鞍山發展取得新進步。今後五年工作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委十一屆五次全會精神,按照市委提出的“三轉型一創新”和三個“兩手抓”的總體要求,堅持發展第一要義,全面深化改革開放,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在穩增長中提升質量效益,在調結構中推動轉型升級,在惠民生中實現生活富裕,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努力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
今後五年奮鬥目標是:努力實現地區生產總值、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城鄉居民人均收入增長高於全省平均水平。繼續打造世界級鋼鐵深加工產業基地、世界級菱鎂新材料產業基地、世界級健康養生產業基地。加速提升遼寧中南部中心城市競爭力,率先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奮鬥目標。
各位代表,2013年是全面貫徹落實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基礎的重要一年。我們應該看到,當前世界經濟總體需求不足,改革開放瓶頸制約依然存在,發展仍然面臨許多困難和挑戰。我們更應看到,我國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新型工業化、新型城鎮化、區域一體化和資源市場化為我們提供了新的發展機遇,十八大提出的一系列新思想、新目標、新舉措,更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了不竭動力。我們還應看到,經過多年持續不斷的結構調整、城鄉建設和改革開放,為我市持續協調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我們站到了更高的起點上,一定要理性認清形勢,堅定發展信心,準確把握機遇,努力拚搏實幹,全力推動鞍山老工業基地新的崛起!
2013年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1%,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6%,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
(一)進一步推進農業現代化,壯大縣域經濟
以產業化經營為重點,加快發展現代農業,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比重,加速縣域工業園區、服務業集聚區和新城新市鎮建設,帶動縣域經濟繼續在全市率先發展,成為鞍山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全年縣域地區生產總值增長20%,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8%。
大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加速海台岫三個農高區建設,重點推進江蘇潤恆農產品物流園、海城三星無公害設施農業等十億元以上農業產業化大項目,全年新培育規模以上農產品深加工企業30家。加速岫巖國家級食用菌出口示範區建設。組建綜合性農業社會化公共服務平台。積極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引導農民以多種方式流轉土地承包經營權,探索土地股份制經營。推進抵押性融資方式,擴大農業保險規模和品種,構建以企業投入為重點、財政投入為引導、農民投入為主體的農業多元化投入機制。
積極推進農業設施化。大力發展設施種植業、設施養殖業、設施林業和設施漁業。按照“一縣一業”的總體要求,海城繼續擴大優質大蒜和南果梨種植規模;台安鴨鵝養殖發展到2億隻;岫巖食用菌培植恢復到60萬噸。加快實施大型泵站改造、節水滴灌、果樹引水上山等水利化項目。推廣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發展保護地農業、工廠化農業。
有效推進農業科技化。加強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技術合作,促進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套用。全年引進示範推廣農業新品種100項、新技術50項、新裝備20項。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加快農村實用人才和專業人才隊伍建設,培育職業農民。
(二)進一步推進新型工業化,建設工業強市
以工業產業集群建設為重點,深入實施產業集群、企業升級、項目建設、企業併購、淘汰落後“五項工程”,讓各類高新區、開發區和工業園區成為推進新型工業化的主戰場。全年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5%。
大力發展產業集群。推動鋼鐵深加工、裝備製造業、菱鎂新材料、精細化工、高端閥門、雷射科技、能源電池、健康製造、彩塗板、臨港產業等優勢產業集群發展。各類產業集群全年開工建設億元以上項目238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0家。
加速工業園區建設。明確工業園區主導產業和發展重點,突出專業性、集群化。完善工業園區交通、供電、供水等基礎設施。加快研發、檢測、人力、金融、總部、展銷等公共平台建設。
支持鞍鋼等骨幹企業發展。促進鞍鋼加速結構調整,發展非鋼產業,建設鋼鐵物流平台,打贏扭虧增效攻堅戰。支持各類企業開展合資合作、項目融資、品牌建設、併購重組,培育一批行業領軍企業。推動中冶集團、中鋼集團、中船重工等駐鞍企業做強做大。
提升創新驅動能力。支持企業實施技術改造、搬遷升級、專利申請、引進人才和海外研發團隊。新建省級重點實驗室和省級工程技術中心,新建公共服務平台和研發中心各10個,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0家,力爭全市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增長30%。
(三)進一步推進服務業集聚化,提升城區發展水平
以服務業集聚區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讓城區加速成為城市經濟發展的主力軍,發揮區域中心城市輻射帶動作用。全年開工建設億元以上服務業項目220個,第三產業增加值增長12%。
優先發展生產性服務業。重點建設達道灣鋼鐵物流交易中心、湯崗子健康產業基地、高新區雷射科技城、立山商貿城、西柳服裝城和南台箱包城。發展鋼鐵物流、健康服務、雷射研發、服裝銷售等服務於優勢工業產業集群的生產性服務業。
著力發展新興服務業態。中心城區要在繁榮發展商貿服務業的基礎上,加速發展以城市綜合體、品牌連鎖經營、電子商務、金融保險、文化創意、中介服務等新興服務業態為主的樓宇經濟,增強中心城區對全市經濟的輻射帶動能力。
加速發展文化旅遊產業。重點建設千山風景名勝區、文化旅遊開發區、玉佛苑文化旅遊區、湯崗子溫泉養生度假區、騰鰲溫泉休閒度假區、白雲山風景旅遊區、遼河生態旅遊區、玉皇山文化旅遊區等文化旅遊產業集聚區。發展溫泉養生、休閒度假、文化娛樂、健康運動、鄉村旅遊等旅遊度假產業。在旅遊產業發展中促進文化產業大發展。
在今後一個時期的城區發展建設中,要特別突出做好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要建立健全創城工作的長效機制,通過創城帶動城市亮化、綠化、淨化、美化和文化水平的提高,把鞍山建設成為活力旺盛、生態宜居的現代中心城市。
(四)進一步推進新型城鎮化,建設美麗鞍山
按照產城融合、區域一體、生態宜居的發展思路,科學編制新一輪鞍山城市總體規劃,注重規劃的程式化、法制化管理。以交通基礎設施、生態環境和城市信息化建設為重點,加快提升新型城鎮化水平。
加速推進新型城鎮化。努力做大做強中心城市,重點建設鐵東中央商務區、鐵西高鐵新區和東部萬水河新區。以承辦全運會項目為契機,全面推動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的最佳化提升。加速推進湯崗子新城、達道灣新城、海西新城、八角台新城、玉都新城、騰鰲新城、析木新城和牛莊新市鎮建設,加快推動鞍海一體化發展。要因地制宜、合理布局,加快區域特色中心鎮建設,充分發揮統籌城鄉關鍵節點的作用。
積極發展房地產業。引進國內外知名房地產開發企業,提升商品房開發和銷售水平。強化小區配套、環境改造和物業管理工作,創造良好的宜居環境。全年實現房地產投資額和商品房銷售額均增長15%以上。在穩步發展住宅地產的同時,積極發展工業地產、商業地產、樓宇地產、旅遊地產和文化地產等各類地產。
大力發展建築產業。積極培育資質優、專業精的建築企業,重點支持規模大、實力強的建築企業做強做大,推進建築企業向大型化、高端化和外向化發展。全年實現建築業增加值增長30%以上。
加快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完善環城興業大道建設,實現城區與園區、城市與周邊的有效銜接。加快湯崗子新城主幹路網、中央活力區路網、鳳凰湖中央公園、康復養生基地和中國國際商會健康產業園等基礎設施建設。加速騰鰲機場民用化改造,建設機場盲降系統,開通鞍山至上海、廣州等新航線。推進鞍海城際鐵路和城市捷運、海岫鐵路提級改造、沈盤貨運鐵路台安段、鞍台高速公路、高鐵大街等重點項目建設,完善鞍山城鄉交通能力。
加強生態環境建設。深入實施青山工程,完成城市生態園林規劃,實施造林綠化、礦山綠化、墓園綠化和路網綠化,全年完成小開荒還林2萬畝,超坡地造林2.2萬畝,封育圍欄1100公里,礦山生態環境治理1.1萬畝,墓園綠化12.6萬株。繼續實施碧水工程,強化城市污水處理廠運行管理,新建湯崗子新城污水處理廠,推進遼河生態恢復工程,繼續推動萬水河、運糧河、楊柳河、海城河、小柳河、大洋河等城鎮水系景觀建設工程,加快推動萬水河公園、蓮花湖公園、文化島公園、雷射主題公園、鳳凰湖公園、高鐵廣場公園、奧體廣場公園、營城子公園等水系公園建設。大力實施藍天工程,推進城市熱電聯產項目、氣化鞍山項目、重點企業污染治理及提標改造項目。推動實施淨土工程,規劃建設循環經濟環保產業園,做好城市生活垃圾、餐廚垃圾、醫療垃圾、市政污泥、工業危廢等的有效處理和資源再利用。
(五)進一步推進重點工作項目化,加速改革開放
以項目建設年為重點,全面實施重點工作項目化,在抓項目中深化改革,在上項目中擴大開放,進一步提高發展活力和競爭實力。
深入開展項目建設年活動。繼續滾動實施“五個百日行動”,破除一切影響項目建設的障礙,做大做強一批已投產項目,開工建設一批已簽約項目,積極推進一批已在談項目,認真謀劃一批牽動性項目。確保全年開工建設項目2700個,當年完成投資2100億元。
不斷擴大對外開放。把握國內外產業結構大調整大轉移的機遇,實施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重點引進一批優勢工業集群項目、新興服務業項目和牽動性強的大項目,推動開放朝著最佳化結構、拓展深度、提高效益方向轉變。全年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0%,引進域外資金增長20%,外貿出口增長12%。
加速綜合配套改革。按照瀋陽經濟區綜合配套改革試點,切實抓好土地供給,依法科學管理征而未批、批而未供、供而未用土地,做好棚戶區和城中村土地徵收徵用工作,為項目建設提供更多發展空間;切實抓好融資服務,推動土地、房產等國有資產資本化,多渠道籌措資金,確保全年各類融資總量增長30%以上;繼續抓好擴權強縣區工作,推進城市管理重心下移,提高縣(市)區發展的積極性和主動性;支持各級各類園區和新城新市鎮在機構設定、績效考評等方面進行體制機制創新。
落實人才強市戰略。把人才作為推進改革開放、促進經濟轉型、提升創新驅動的關鍵要素。在政治待遇、生活待遇和事業發展等方面創造優惠政策,努力培養和吸引一批德才兼備、勇於創業、善於管理的各類人才隊伍。
加強軟環境建設。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主動解決項目企業在項目建設中遇到的難題,嚴格監督和嚴肅查處項目審批過程中的違紀違規行為,為經濟發展營造一個效率高、服務好、講誠信的良好環境。
大力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支持中小微企業發展,從資金扶持、企業減負、市場拓展、要素供給和高效服務等方面幫助企業解難題、渡難關。加快推進創新型中小企業培育工作。啟動實施市長質量獎,加速培育知名品牌,提高民營企業核心競爭力,為民營企業轉型升級創造良好環境。
(六)進一步推進以民生為重點的社會事業,建設幸福鞍山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進一步推進城鄉之間、各類人群之間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繼續為城鄉民眾辦實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困有所助上取得新進展,讓全市人民過上更加美好的生活。
千方百計擴大就業。強化職業技能培訓,支持全民創業,做好大學畢業生、新生勞動力和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全年實名制就業10.4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保持“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
全面提升保障水平。加大社會保險征繳工作力度,擴大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提高各項社會保險和城鄉低保標準。加快養老家園建設,推進社會養老事業和慈善事業發展。
加快回遷住房和保障性住房建設。續建回遷住房項目26項。新建廉租房、限價商品房等保障性住房8000套。推進城中村改造,解決城鄉民眾住房難題。
積極發展教育事業。新建擴建20所農村幼稚園,組建優質幼教集團。推進基礎教育強縣區工程。擴大優質高中覆蓋面。建設中職、高職、套用本科相銜接的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創建全國職業教育示範園區。為遼寧科技大學、鞍山師範學院發展建設創造良好條件。
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加速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全覆蓋,新建7個縣級和20個鄉鎮級電子閱覽室,在每個社區和行政村規劃建設文化廣場。加快文藝院團改革與建設。完成有線電視數位化整轉工作。建成2個國家級文化專業市場。
加速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建立基本保險、商業保險和政府救助相結合的醫療保障制度。在農村試行兒童白血病、先天性心臟病和腎病透析患者免費治療。打造城區3—5公里急救半徑綠色生命圈。實施市級公立醫院藥物統一採購和村衛生室基本藥物制度。深化公立醫院改革,推進海城公立醫院改革試點。
努力發展體育事業。高標準建成奧體中心,做好十二屆全運會鞍山賽區工作,辦精彩全運,展鞍山風采。廣泛開展全民健身系列活動,更新和新建100個城鄉健身廣場。
不斷強化社會管理。繼續做好受災鄉鎮災後重建工作,保證受災民眾生產生活。強化價格調控監管,增加困難群體生活補貼。推進“六五”普法,建設法治城市。加強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嚴厲打擊生產銷售假冒偽劣食品藥品等違法犯罪行為。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加大信訪問題化解力度,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創造和諧穩定的社會環境。強化安全生產和交通、消防安全,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
進一步做好廣播電視、新聞出版、人口與計畫生育、婦女兒童、老齡、殘聯、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統計、史志、檔案、氣象、地震、人防、民兵預備役等工作。
(七)進一步加強自身建設,打造人民滿意政府
把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作為各級政府矢志不渝的工作目標,努力打造讓人民滿意的法治型、服務型、實幹型、創新型政府。
建設法治型政府。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認真辦理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和建議。支持檢法機關依法履行職責。把公眾參與、專家論證、集體討論作為行政決策的必要程式,不斷提高依法決策、科學決策、民主決策水平。
建設服務型政府。牢固樹立親民為民理念,努力辦好順民意、解民憂、惠民生的好事實事,解決好事關民生的難事急事。牢固樹立親商愛商理念,察企業之所難,幫企業之所需。健全權力運行和監督體系,深入開展政風行風民主評議,發揮好公共資源交易中心、政府入口網站等服務平台作用,自覺接受人民和社會監督,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
建設實幹型政府。以重點工作項目化為核心,深入實施項目法人制、協調推進制和決策執行制。完善責任體系,強化績效考評,實行問責追究,提高工作效率。進一步改進文風會風,開短會、講短話、乾實事,全面提升政府執行力、公信力。
建設創新型政府。把改革創新精神貫穿到政府工作全過程,衝破一切妨礙發展的思想觀念,改變一切束縛發展的做法和規定,革除一切影響發展的體制弊端,推進各項工作不斷取得新成績。
各位代表、同志們,新的目標催人奮進,新的征程任重道遠。讓我們在黨的十八大精神指引下,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克難攻堅,真抓實幹,為建設富庶文明幸福新鞍山,率先建成小康社會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
2014年鞍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現在,我代表市第十五屆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提出意見。一、2013年政府工作回顧2013年,面對嚴峻...突破。出台《鞍山市建設工程項目最佳化審批流程方案》,全面清理和精簡建設項目...
-
2013年遼陽縣政府工作報告
規上工業總產值完成1600億元,年均增長21%。 (三)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紮實推進農村經濟穩步發展提升農業產業化水平。 新增市級農事龍頭企業10個,新發...
-
新型城鎮化
政府工作報告所言:五年轉移農村人口8463萬人,城鎮化率由45.9%提高到52.6...把“加快城鎮化建設速度”列為2013年經濟工作六大任務之一。據《 中國新型...,政府工作報告中“積極穩妥”之意,當然在於糾偏類似失衡,在平抑房價的同時,引導地...
相關概念 中國現狀 高層聲音 中國進程 發展途徑 -
中國東北地區
歷史沿革遠古時期 東北地區是中華文明的發祥地之一,大量文物表明,在史前時期,大家的祖先就在東北地區勞動、生息和繁衍。公元前400...
歷史沿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