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學院下設聲樂、鍵盤、器樂、舞蹈、音樂學 5 個專業學系,設有音樂教育、音樂文獻及藝術實踐三個研究所和中央音樂學院音樂考級服務中心、實習實訓中心,擁有省部級共建MIDI音頻實驗室與漢樂舞研究與表演實驗中心,以及民樂團、管樂團、舞蹈團、合唱團等四個江蘇省省級大學生藝術團。
近年來,學院教學與科研的總體水平有了較快發展,辦學綜合實力在江蘇高校同專業中居於前位。擁有音樂與舞蹈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形成以學科教學音樂、音樂與舞蹈學、音樂表演、 舞蹈表演為骨幹的十三個研究生專業培養方向和音樂學、音樂表演、舞蹈編導三個本科骨幹專業,在校生達到750餘人。學院辦學條件一流,設有現代化的音樂廳、MIDI 實驗室、多媒體教室、舞蹈房、排練廳、電鋼琴室、錄音棚等,琴房460餘間,硬體建設水平已走在了全國同類師範大學的前列。
教學科研
在科研工作方面,學院制定了嚴格的科研工作量化細則與科學的獎勵機制,極大地激發了教師從事科研工作的熱情,一批高水準的學術成果與高級別的科研立項陸續產生。馬東風教授的專著《音樂教育史研究》與《調性與和聲技法探究》在學術界產生廣泛影響,《音樂教育史研究》被評為江蘇省教育科學優秀創新成果三等獎,並已成為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考博、考研的必備參考書目。近幾年,教師在《中國音樂學》、《中國音樂》、《人民音樂》等音樂核心期刊發表論文的數量穩步增加,如2008年在核心期刊的發文數就占到了該年度論文總數的40%;科研立項與科研獲獎的級別與數量也有了顯著提高,如王志軍副教授先後獲得省哲社基金項目與省教育科學“十一五”規劃課題立項,王躍萍副教授獲省教育廳高校哲社基金項目,歐蘭香副教授獲江蘇省藝術科學課題立項。馬東風教授、沈濤副教授曾獲教育部藝術教育科學論文一等獎,王志軍、吳躍華等老師論文曾獲二等獎。
課程建設
課程建設與課堂教學是學院教學工作的兩大中心任務。對於課程建設,學院進行了一系列的建設與改革,要求所有課程都要建設成為規範化課程,校級重點課程數量繼續增加,力爭高級別的精品課程與教學團隊有突破。學院先後完成了10餘門主幹基礎課程的建設,8門課程被評為學校重點建設課程。歐蘭香副教授主持的《民族民間音樂》課程被評為省級一類優秀課程,馬東風教授主持的成人教育《基礎和聲學》課程被評為江蘇省省級精品課程,費承鏗教授主持的世界銀行貸款項目《高師音樂系教改之路》,已順利通過專家鑑定。對於課堂教學,堅持對於老教師對年輕教師的幫扶與督促制度,實行嚴格的青年教師導師制,加大對青年教師的培養力度,王志軍老師、王矛老師、趙星老師等先後在學校青年教師講課評比中獲得較高名次。
藝術實踐
藝術實踐是我院人才培養中的重要環節,根據專業不同創設形式多樣的藝術團體讓學生們廣泛參與其中,在大量的實踐過程中提高其專業水平,是學院辦學的重要內容與鮮明特色。在師生們長期不懈的探索與實踐過程中,多個學生藝術團體在國內外一些較有影響的音樂賽事中屢獲殊榮,其藝術水準獲得了同行與社會的高度認可。民樂合奏《胡旋》獲江蘇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特等獎,舞蹈《花兒為什麼這樣紅》獲第五屆江蘇省大學生文化藝術節舞蹈大賽特等獎、管樂合奏《生命的色彩》獲第四屆全國校園文藝匯演一等獎,合唱《掀起你的蓋頭來》獲江蘇省第二屆藝術展演二等獎。由於成績顯著,特色鮮明,在剛剛結束的省級藝術團評審活動中,學院民樂團、管樂團、舞蹈團、合唱團脫穎而出,被江蘇省教育廳授予江蘇省省級大學生藝術團的光榮稱號。
取得榮譽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院教學質量進一步提升。學院連續兩次榮獲江蘇省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大學生基本功比賽團體第二名,並獲15個單項獎。學生科研立項30個,其中省級課題1項,發表文章近30餘篇。有多名學生在國內音樂賽事中取得優異成績,如甄麗同學、張欣同學等獲“孔雀杯”首屆全國高等藝術院校聲樂大賽優秀歌手獎,臧瓊同學獲江蘇省高校音樂教育專業個人五項全能第二名。唐振國同學獲得中國音樂評論學會主辦的全國第三屆“人音社”杯書評徵文最高獎“優秀書評獎”,劉倩男同學的論文獲得江蘇省第二屆大學生藝術展演活動藝術教育論文二等獎。先後有40餘名師生考取了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首都師範大學、南京藝術學院、南京師範大學等校的博士、碩士研究生。1999級、2003級被評為省先進班集體,2003級榮獲省先進團支部、大學生社會實踐重點團隊及先進集體等榮譽稱號。 音樂學院全體教職員工正在勤奮努力,團結奮進,愛崗敬業,紮實工作,遵循“崇德厚學,勵志敦行”的校訓和“厚重篤實,艱苦創業”的校園精神,以科學化的管理、高質量的教學、一流的設施和全新的面貌,為培養優秀的音樂人才做出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