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院簡介
學院設有生物科學(師範)、生物技術、動物科學和製藥工程(生物製藥)四個本科專業,其中,生物科學與生物技術專業為省級特色專業,2012年,生物科學類專業(含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動物科學專業)獲批江蘇省“十二五”重點專業立項建設。擁有生物學和生態學兩個一級學科碩士點,建有江蘇省“化學生物學”優勢學科、江蘇省“遺傳學”“生態學” 重點學科、“藥用植物生物技術重點實驗室”、“生物學實驗教學示範中心”、“中學生物學骨幹教師培訓基地”和“中學生物學新課程標準骨幹教師培訓基地”等 。
學院師資力量雄厚、結構合理,現有教職工53人,其中教授13人(博士生導師5人),副教授19人,博士(含在讀)29人,45歲以下的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45歲以下的中青年教師全部具有碩士或博士學位。聘請了魏江春、趙爾宓和賀林3名院士及其他7名國內外專家為兼職教授。有長江學者、國家傑青級人才(雙聘)2人,教育部“高等學校骨幹教師資助計畫” 教師1名,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教師1名,獲得“江蘇省有突出貢獻的中青年專家”稱號教師1名,省政府“333高層次人才培養工程”中青年科學技術帶頭人4人,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3人,省“青藍工程”優秀青年骨幹教師4人,省“六大人才高峰”培養對象1人,省“崗位女明星” 1名,有江蘇省“青藍工程”優秀學科梯隊1個,江蘇省“青藍工程”科技創新團隊1個,江蘇省高校優秀科技創新團隊1個。高素質的師資隊伍培養出了高素質的人才,學院考研錄取率一直名列學校前列,就業率近100% 。
生命科學學院擁有一幢5000平方米的實驗大樓,同時擁有價值千餘萬元的教學科研儀器設備,以及占地十餘畝的生產實習基地和動植物標本室。植物標本室已被列入國際植物標本室目錄。目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20項。近年來在SCI源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等6部,獲得專利9項,申請專利1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或通過鑑定9項。學院每年都組織學生參加動植物野外實習和生產實踐等教學實踐活動。
生命科學學院一貫重視人才培養質量,注重學生素質的全面提高,科研訓練是每個學生的必修課程,同時安排實驗課程及赴連雲港、天目山或廬山等地的遠程野外專業實習,還經常到就業實習基地實習。生科院現有在籍全日制本科生520人,碩士生100人。歷屆畢業生考研錄取率一直名列全校前茅。先後向中國科學院、北京大學、復旦大學等國內外名牌大學和科研院所輸送了大量碩士和博士研究生。畢業生中許多人已成為教育科研戰線上的骨幹力量,有的獲國家級嘉獎,也有相當多人成為各級行政管理幹部。
生命科學學院繼續堅持“師生為本,質量第一”的辦學理念,按照“加強學科基礎,拓寬專業口徑,增強人才的創新能力、實踐能力、適應能力和前瞻能力”的培養目標要求,不斷最佳化辦學環境和條件,為培養更多的全面發展型生命科學優秀人才而努力奮鬥。
學院領導
書 記:王行暉
院 長:李宗芸
副書記:劉訓釗
副院長:張田軍
副院長:溫洪宇
副院長:陸 軍
科學研究
科研項目
項目、課題名稱(下達編號) | 來源 | 起訖時間 | 主持人 | 經費(萬) |
水稻減數分裂相關雄性不育突變體md1的細胞學分析 3127169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3.1-2016.12 | 李宗芸 | 80 |
毛蕊異黃酮改善高膽固醇飼餵致小鼠神經記憶損傷的機制 8127122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3.1-2016.12 | 陸軍 | 70 |
彈狀病毒誘導斑馬魚皮膚和鰓免疫應答的蛋白質組學研究 3127269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3.1-2016.12 | 呂愛軍 | 80 |
黃瓜基因組序列圖譜的覆蓋度分析及黃瓜與近緣種的比較作圖 3127135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3.1-2016.12 | 韓永華 | 80 |
紫薯花青素調控內皮細胞老化的分子機制研究 3120103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3.1-2015.12 | 孫春輝 | 23 |
microRNA-10a及其組蛋白乙醯化介導糖尿病腎病腎小球系膜損傷機制及花青素的干預效應 3120087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3.1-2015.12 | 單群 | 23 |
鹽脅迫下胡楊胞內Cl-穩態平衡的形成及其受H2O2信號調控的機理研究 31200470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3.1-2015.12 | 孫健 | 23 |
Microbulbifer屬的對羥基苯甲酸合成代謝及調控研究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 | 2013.1-2013.12 | 彭學 | 16 |
基於集團屬性的計數型抽樣檢驗機率模型及其套用基礎研究 1117128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2.1-2015.12 | 潘沈元 | 40 |
內質網應激介導的代謝綜合症致腦損傷的分子機制及花青素干預的研究 8117101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2.1-2015.12 | 鄭元林 | 60 |
赤擬谷盜與雜擬谷盜種間配子隔離產生的遺傳基礎 31172159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2.1-2015.12 | 明慶磊 | 61 |
殼聚糖納米分散體系抑制植物病原真菌的作用機制研究 3110150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2.1-2014.12 | 邢珂 | 23 |
黃牛T1R1和T1R3基因功能及其調控機制研究 3110170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2.1-2014.12 | 張春雷 | 24 |
楊樹內生放線菌抗楊樹黑斑病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機理研究 3117060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2.1-2015.12 | 蔣繼宏 | 60 |
一氧化氮介導的樺褐孔菌多酚生物合成調控機理研究 31170063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2.1-2015.12 | 鄭維發 | 60 |
一氧化氮介導的樺褐孔菌多酚類化合物合成調控的機理研究 31070052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主任基金 | 2011.01-2012.12 | 鄭維發 | 8 |
江蘇沿海灘涂部分藥用植物內生放線菌多樣性與活性初步研究31000005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2.1-2014.12 | 秦盛 | 21 |
嗜水氣單胞菌誘導斑馬魚皮膚免疫應答的分子機制 30800847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09.1-2011.12 | 呂愛軍 | 21.9 |
楊木變色生防菌代謝物質抗變色真菌活性研究 30872028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09.1-2011.12 | 蔣繼宏 | 32 |
稀土元素和稀土複合肥的遺傳毒性以及誘發玉米和水稻細胞凋亡的比較研究 30470421 |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05.1-2007.12 | 李宗芸 | 21 |
甘薯及其近緣野生種染色體組多倍化與進化研究,BK2012579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2.07-2015.06 | 李宗芸 | 10 |
利用D609研究骨髓間充質幹細胞神經分化的分子機制BK2012143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 | 2012.07-2015.06 | 孫春輝 | 20 |
黃牛消化道T1R1和T1R3功能研究 BK2011206 | 江蘇省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 | 2011.7-2014.07 | 張春雷 | 10 |
甘薯及其幾種近緣野生種的染色體進化研究,12KJA180001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研究重大項目 | 2012.07-2015.12 | 李宗芸 | 30 |
鹽脅迫信使調控胡楊細胞離子平衡的機理研究 12KJB180003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 | 2012.09-2014.12 | 孫健 | 5 |
LPCAT1對乳腺癌細胞多藥耐藥性的作用及機制研究 12KJB320001 | 江蘇省高校自然科學基金 | 2012.09-2014.12 | 樊少華 | 5 |
徐州地區禽白血病生物淨化技術研究及套用 XM12C027 | 徐州市科技項目 | 2012.06-2014.06 | 朱愛華 | 10 |
畜禽遺傳資源與分子育種技術服務平台建設XM12C052 | 徐州市科技項目 | 2012.06-2014.06 | 房興堂 | 15 |
生物合成液晶原料對羥基苯甲酸的研究XM12B105 | 徐州市科技項目 | 2012.06-2014.06 | 彭學 | 5 |
雙菌耦合法高效生產甘薯燃料乙醇的新工藝XZZD1212 | 徐州市科技項目 | 2012.06-2014.07 | 張鵬 | 2 |
奶牛分子育種和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及示範推廣 JHB2012-32 | 高校科研成果產業化推進工程項目 | 2012.7-2014.12 | 房興堂 | 15 |
轉基因生物分子特徵檢測關鍵技術-轉基因生物分子特徵資料庫建設 2011ZX08012-002-08 | 國家轉基因生物新品種培育重大專項子課題 | 2011.07-2012.12 | 李宗芸 | 46 |
發展歷程
1998年在原江蘇省教委的關心和支持下,徐州師範大學成立了第一個校級重點實驗室——資源生物校級重點實驗室。2000年成立了徐州師範大學生物工程中心。2001年學校整合上述兩所研究單位以及生物系、化學系相關專業的優勢力量,成立了江蘇省藥用植物重點實驗室 ,申報省級重點實驗室。本實驗室的建成將逐漸成為我省藥用植物生物技術的研究與開發基地,從而為江蘇省醫藥、生物農藥等領域及相關產業提供良好的工作平台。
實驗室概況
實驗室固定人員為16人,兼職研究人員20人。研究人員中教授12人,副教授10人,講師10人,其中博士後3人,博士7人。實驗室以五個碩士點為支撐,目前已有150餘名研究生與本科生在實驗室從事畢業論文的研究工作。實驗室先後承擔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及省部級各類研究課題30餘項,研究經費200餘萬元;獲得教育部科技進步獎1項,國家發明專利1項,江蘇省科技進步獎3項,實用新型專利1項;發表研究論文200餘篇,其中被SCI和SCIE收錄100餘篇。
實驗室總建築面積達5800m2,主要儀器設備有:核磁共振儀(400MHz)、氣-質聯動分析儀(氣6890A,質5793N)、高效離子色譜儀、氣相色譜儀、紫外分光光度計、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計、紅外分光光度計、高壓層析系統、中壓層析系統、螢光光譜儀、毛細管電泳儀、凝膠成像分析處理系統、雙波長飛點掃瞄器等。
研究機構
研究方向
藥用植物的研究與開發可分為四個層次:1、直接利用植物體的第一次開發;2、純化或改造有效成分的第二次開發;3、利用組合生物或組合代謝產物的第三次開發;以及4、利用組合DNA技術的第四次開發。
根據上述情況,本實驗室將研究方向、目標和任務定為:以我國豐富的植物資源,尤其是海洋藻類植物資源以及菌物資源為對象;從中篩選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的稀有或新的活性物質為主要目標;以四個研發層次所包含的生物高新技術為手段;對於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為主的活性物質進行提取、分離、純化與結構研究;對於活性物質的藥理學與毒理學進行研究;對活性物質的理化性質進行必要的結構修飾與改造,以提高、最佳化或發現其新的藥用活性;從有機合成及代謝調控角度對於活性物質的前體、中間體及活性成份進行研究;從不同代謝物的組合中研究和發現藥用植物的作用機理;對相應的藥用植物、藥用海藻以及藥用菌物的生物學特性在物種水平、細胞水平以及分子水平進行必要的實驗研究,為抗腫瘤、抗病毒、抗衰老活性物質的研究、開發與生物平台的建設,如組培工程、細胞工程、發酵工程或基因工程以及有機藥物合成方面,使本實驗室成為本省基礎研究、套用研究與產品開發為一體的藥用植物生物技術研究與人才培養基地,為本省生物製藥與經濟建設作出貢獻。
學科建設
優勢學科
化學生物學(學科代碼:0710)---省優勢學科
依託學科為生物學,2010年獲批江蘇省化學生物學優勢學科,具有生物學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2年獲得教育部“服務國家特殊需求-國家甘薯產業技術體系遺傳育種與生物技術人才培養項目”,並於2013年開始招收甘薯生物學博士研究生。
該學科緊密圍繞“建設高峰學科,培育傑出人才,產出重大成果,引領經濟社會發展”的學科建設目標,通過推進體制機制的改革創新,在高層次學科平台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建設、高素質人才培養、高水平科學研究等方面取得了較為顯著的成績,學科影響力不斷擴大。目前,組建了一支由雙聘院士、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生命科學學部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江蘇省雙創人才、 省“333工程”培養人選、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優秀青年骨幹教師等構成的學科團隊。擁有省級重點實驗室2個,校級開放性創新研究平台5個,綜合研究實力強。近幾年來,學科成員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20項,國家轉基因重大專項、863、 973 、科技部“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撐項目等子課題12項,省部級項目30項,在Brain等國際期刊上發表SCI論文500餘篇。申請獲得國家發明專利20餘項,獲得各類獎項5項,取得了一系列國際先進水平的研究成果。
江蘇師範大學在化學生物學研究領域異軍突起,正在為打造國內領先、世界一流的學科而努力。
重點學科
生態學(學科代碼:0713)---省重點(培育)學科
校生態學科具有一級學科碩士學位授予權,2011年獲批省重點(培育)學科,該學科利用我校多學科優勢,形成了學科交叉互補、知識結構合理的研究團隊,使生態學科從經典的個體、種群研究發展到以研究自然-經濟-社會複合生態系統為重點,發展方向。目前設有資源與環境生態、污染生態與生態毒理、動物分子生態與系統、生態數學及生態信息分析、城市生態系統等五個學科方向。
學科梯隊成員現有中國工程院院士1名(雙聘),教育部長江學者獎勵計畫、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2名(雙聘),教育部科技委員會生命科學學部委員、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1名、江蘇省有突出貢獻中青年專家,省“333工程”培養人選6名,省“青藍工程”中青年學術帶頭人7名、優秀青年骨幹教師6名。
2011年立項建設以來,該學科成員共承擔出版學術專著、教材1部,發表SCI論文33篇;多篇文章發表在國際主流學術期刊一區(Top),如Bioresource Technology,Fish & Shellfish Immunology,二區如Appl Microbial Biotechnol,Ecotoxicology,Free Radical Biology and Medicine,Journal of Fish Diseases等刊物上。承擔科研項目28項,獲廳、市級以上科研成果獎勵1項,獲得各級各類科研經費760餘萬元,部分研究成果達到國內領先水平。
江蘇師範大學在生態學研究領域發展迅速,使本學科成為推動我省生態環境保護、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碩士點和博士點
碩士點 :生物學、生態學
博士點 :甘薯生物學
實驗中心
江蘇師範大學生物學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的前身是始建於1982年的生物學基礎課教學實驗室。1998年首批通過了原省教委基礎課教學實驗室評估驗收,1999年被評為“江蘇省普通高校實驗室管理先進集體”,2001年經原省教委批准建立“生物學教學實驗中心”,2003年底經省財政廳、教育廳批准立項為省級高校基礎課實驗教學示範中心重點資助建設單位。
本中心現已具備較強的教育教學示範能力。目前可開設實驗課程25門,實驗項目達168個,主要面向生物科學、生物技術和製藥工程等專業,年實驗學生數在1500人以上,年實驗人時數超過10萬小時。本中心同時為教師的科研、企業合作、學生課外科技活動、畢業設計和課程設計等提供全方位、多功能的實驗平台。
本中心環境條件優越。用房面積5781平方米,擁有實驗設備2985台件,設備總價值達3791.21萬元,其中10萬元以上的設備有43台件,總價值2533.82萬元,高內涵篩選分析系統、電鏡、雷射共聚焦顯微鏡、雷射共聚焦活細胞成像系統、小動物活體計算機斷層掃描系統 SpectrumCT等百萬元以上大型設備近十台。
本中心重視實驗隊伍建設,隊伍結構科學合理,實驗教師40名,高級職稱33名,博士以上學歷27名,專職管理人員和實驗技術人員9名,碩士以上學歷3名。
近年來,隨著本中心的不斷發展壯大,對知識創新、科學研究和人才培養的支撐效果凸顯,取得了一系列驕人業績。目前承擔國家科技重大專項轉基因新品種培育子課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等國家級項目近20項。近年來在SCI源期刊上發表研究論文100餘篇。出版專著、教材等6部,獲得專利9項,申請專利16項,獲得省部級科研成果獎或通過鑑定9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