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瑤[軟體動物海蚌的一種]

江瑤[軟體動物海蚌的一種]

江瑤亦作“ 江鰩 ”,潮汕俗名:割豬刀、殺豬刀。亦作“江瑤”。一種海蚌。殼略呈三角形,表面蒼黑色。

特徵特性

江瑤[軟體動物海蚌的一種] 江瑤[軟體動物海蚌的一種]

江瑤屬於雙殼貝,它的貝殼大而薄,前尖後廣,呈楔形。表面具有放射肋,肋上有三角形略斜向後方的小棘。顏色淡褐到黑褐,幼時略透明。足絲髮狀,很發達。它以殼的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生活,以足絲固著海底,成群聚集一起時,仿佛是海底的一片石林。它們一經定居以後,就終生不再移動了。江珧以一些單細胞藻類和有機碎屑為主食,它的後閉殼肌很發達,約占體長1/3以上,又大又圓,肉嫩味美,營養豐富,它的乾製品就是江珧柱。江珧主要分布在熱帶和亞熱帶沿海,我國以廣東、福建沿海產量最多。日本、墨西哥、玻利維亞和印度洋沿海國家,人們都把它當作一種美味食品。

分布地區

在中國沿海均有分布,以福建東南海域產量較多。

生長環境

多分布於潮下帶,殼長150(40~220) mm以內的小個體大都生活於低潮區,殼長250(185~350)mm的大個體分布於50 m以內的潮下帶。泥沙、中沙和粗沙或軟泥底質、浮泥少、沙占60% ~80%、水流平緩、風浪小、水面平靜的內海灣區域分布較多。營半埋棲附著生活,當幼蟲下沉附著後,一般終生不再移動。常以殼之尖端直立插入泥沙中,同時以足絲固著於沙粒上,以寬大的後部露出底面生活。經三地12處生境觀察發現,與甲殼動物、多毛類環節動物、棘皮動物、海藻等群聚率達85%以上。也常與腔腸動物、腕足動物、豆蟹(Pinnotheres sp.)和大開腹蛤(Gastrochaena grandis)群居。

形態

江瑤的貝殼極大,殼薄,殼前尖後廣,呈楔形,表面具有放射肋和生長紋,殼面淺褐色至褐色。殼內顏色與殼表略同。足絲呈髮狀,且較發達。江瑤的後閉殼肌極發達。江瑤形似大貽貝,體長逾尺,殼色如墨玉,故名。時珍曰:“馬甲、玉瑤皆以形色名。萬震贊云:厥甲美如瑤玉。是矣。”江瑤殼質薄脆,半角質,晶瑩可愛。其後閉殼肌大而圓,稱江瑤柱,乾製品又叫干貝、大幹貝。《閩中海錯疏》:“江瑤殼色如淡菜,上銳下平,大者尺許,肉白而韌,柱圓而脆。沙蛤之美在舌,江瑤之美在柱。”

江瑤科動物在我國有13種,以櫛江瑤最為出名。殼呈長三角形,殼高155mm,殼長280~300mm,殼寬70mm。殼頂尖細,因殼頂埋棲于海底,故常呈破蝕狀態。後端寬廣,兩殼相等,鉸合部長,幾乎占整個背緣,無鉸齒。腹緣直,近殼頂處有1稍凹陷的足絲孔,後緣略彎曲或呈截形。殼表面褐色,呈剝蝕狀,致珍珠層外露而具珍珠光澤。殼表一般約有十餘條放射肋,肋上具有三角形略斜向後方的小棘,此棘狀突起在背緣最後1行多變成強大的鋸齒狀。貝殼內面僅在前部和中部具珍珠層,邊緣部分無珍珠層。閉合肌2枚,前閉殼肌小,位於殼頂處,卵形;後閉殼肌大,位於殼之中部,圓形,如保溫瓶塞大小。足絲髮達,細軟絲狀,褐色。

生活習性

江瑤生活在淺海20~40m水深,泥沙質海底,有報導在100m以下也曾採到。江瑤的生活狀態很有意思,它們成集團群落密集的分布在泥沙區,以殼頂直立插入泥沙中,並用足絲固著在沙粒上,貝殼後端1/3露出水中,行濾食生活。潛水觀察,就像一片片大葵花籽倒插在泥沙中,十分壯觀。

經濟價值

烹飪運用:江瑤軟體部分均可食用,特別是貝柱色白晶瑩,味道甘美。輕火炙食鮮嫩,過火則筋韌。正如《本草綱目》所載:惟四肉柱長寸許,白如珂雪,以雞汁淪食肥美,過火則味盡也。故多生食、涮食、或製作粥湯、麵點等。烹飪運用:江瑤肉質脆嫩,色乳白,味鮮美,多用蒸、爆、炒等烹調方法。閉殼肌乾製品即為江瑤柱,經漲發後可用來燒、燴、蒸等。

採集時,由潛水員潛入海底,將江瑤扒入網袋中,提吊入艙。洗淨後,剖割取出後閉殼肌,鮮食或煮熟曬乾。

江瑤的貝殼和肉柱均入藥。殼含角殼硬蛋白、碳酸鈣等。全體含類粘蛋白,由近8%的糖和10%的蛋白組成,糖為N-乙醯化葡萄糖胺及半乳糖胺、半乳糖、岩藻糖等組成。還含有肌球蛋白、肌動蛋白、纖維蛋白、副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及十多種胺基酸。尚含腺苷三磷酸、磷酸酯酶、羥基吲哚氧化酶。內臟團含銀、錳等。

貝殼有清熱解毒、熄風鎮靜之功,用於高血壓、濕瘡等。

貝柱具滋陰補腎、調中之功。《本草從新》:下氣調中,利五臟,療消渴,消腹中宿食。《本草求原》:滋真陰,止小便。用於久病精血耗損、五臟虧虛、脾胃虛弱、營養不良、糖尿病、陽痿遺精、二便不利等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