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琴蓀

江琴蓀

江琴蓀,(1894—1989年),原名承訓、辛亥將領革命先烈江來甫嗣子。清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於江蘇陸軍國小,入陸軍中學學習。在伍崇仁旅任一等差遣官等職。民國4年(1915年),任西南護國軍總司令黎天才部衛戍團營長,反對袁世凱稱帝。1946年7月敘任陸軍少將後退役。文革期間,江琴蓀家中收藏的許多文物被抄走,1989年於貴陽逝世。

人物生平

江琴蓀(1894—1989年)原名承訓、辛亥將領革命先烈江來甫嗣子。清宣統二年(1910年)畢業於江蘇陸軍國小,入陸軍中學學習。

自幼受其父江來甫影響,非常敬仰孫中山先生,在進入陸軍學堂學習的最後階段(1911年),當時革命的爆發已成山雨欲來之勢,十幾歲的江琴蓀便與韓德勤、笑萍、郭大榮(後任蔣介石副官長)等自發地聯絡志同道合的同學三十餘人,由江琴蓀向其父,時任新軍第三十三標第一營官帶的江來甫提出加入該軍,得到同意後被編入該標敢死隊(炸彈隊),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黃興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新軍在秣陵起義後,參加敢死隊攻打雨花台,並參加了光復南京的戰鬥。

1912年元旦,從海外歸來的孫中山先生由上海到南京,就任臨時大總統時,江琴蓀作為歡迎隊伍中的一員,親眼見到了中國民主革命的偉大先驅孫中山先生。後再隨父參加北伐軍,在伍崇仁旅任一等差遣官等職。

民國4年(1915年),任西南護國軍總司令黎天才部衛戍團營長,反對袁世凱稱帝。民國11年,任蘇北“淮(陰)、淮(安)、漣(水)、泗(陽)”4縣聯防淮安警備營管帶,繼而參加對北洋軍閥的作戰,歷任團長、旅長等職。抗日戰爭期間,任國民革命軍第一六七師參謀長兼501旅旅長,在長江天險馬當要塞對日作戰中,江琴蓀作為167師少將參謀長,在戰場上耳被炸聾,身負重傷,吐血不止,但仍堅持戰鬥。傷愈後,任貴陽警備司令部參謀長、少將副司令等職,1945年11月調任軍事委員會少將參議(未赴任)。

1946年7月敘任陸軍少將後退役。

江琴蓀先生1989年於貴陽逝世。

人物成就

于右任先生書法于右任先生書法

1949年12月在貴陽迎接解放。新中國成立後,在中國共產黨和人民政府的重視下,江琴蓀加入了民革組織,曾任“民革”貴陽市委員會顧問、民革貴州省委顧問、貴州省文史研究館館員、貴陽市對台工作組組員等職。並陸續為家鄉江蘇淮陰、淮安和貴州等地撰寫了十餘萬字的文史資料,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嘔歌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為愛國主義教育提供了豐富詳實的教材。

文革期間,江琴蓀家中收藏的許多文物被抄走,1986年相關部門歸還兩件,一件是於佑任先生寫給江琴蓀的草書七言聯,另一件是張振余先生的小楷朱子格言條幅,並送到江琴蓀手中,江琴蓀當即表示,將這兩件文物無償地捐給貴州省博物館,他說:“我這是為宏揚中華民族文化事業作一點小小的貢獻。”

1986年在記念孫中山先生誕辰120周年時,貴州日報、貴陽晚報記者在採訪江琴蓀時,他還牢牢記得孫中山先生就職宣言中的講話:“堅持民族團結,反對分裂割據;堅持中國統一,實現祖國統一。”並在貴州日報上發表詩一首:(1986年11月14日貴州日報)

茹苦含辛四十春,臥薪嘗膽創革命。

武昌霹靂驚天地,千年帝制一朝傾。

領導群英倡改組,神州面貌換一新。

光輝業績重提起,民主革命先鋒軍。

于右任先生書法

堅持民族團結,實現中華民族的統一和偉大復興,這是孫中山先生的願望,也是全中國人民,包括台灣同胞、海外僑胞的共同願望,因此,江琴蓀在擔任民革貴州省委顧問、對台工作組成員期間,做了許多有利於大陸與台灣之間交流的事情,他不斷分別給在台灣的大女兒江惟一,給老朋友胡佛、夏季平、谷正剛王天明、彭孟緝等寫信,介紹大陸日新月異的變化,向他們宣講“一國兩制”的方針政策。這些都表達了江琴蓀先生擁護統一,反對分裂,為祖國統一不遺餘力的感人情懷。

江琴蓀先生一生肝膽赤誠,剛正不阿,淡薄名利,他有一句人生格言:“欲除煩惱須無我,歷盡艱難好做人。”並時常教導兒女要:不貪、不狂,認真做事,本份做人。

人物作品江琴蓀 先生以畢生的精力為祖國的統一富強做出貢獻。表現了江琴蓀老先生對祖國對人民的一片赤子心。

江琴蓀先生自幼便跟隨父親江來甫征戰,傳下了“自幼隨父征戰,辛亥兩代英雄史,愛我中華”等佳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