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來甫

江來甫

江來甫(1878—1912),江蘇淮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8年進入江南講武學堂,畢業後任第九鎮三十三標一營督隊官,期間經趙聲介紹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第九鎮統制官徐紹楨在南京秣陵關宣布起義。江來甫所在的三十三標一營進攻雨花台,在彈藥告罄的情況下,起義軍無奈撤出陣地,乘夜退至鎮江、高資、龍潭一帶。此後來自各方的義軍組織起江浙聯軍,通過分進合攻方略,進攻南京。江來甫則率領鎮軍第一營為先鋒,在龍潭激戰半天,消滅清軍一個整營,冒著槍林彈雨,英勇突擊,一舉攻占城外雨花台、烏龍山、幕府山等制高點,並用重炮掩護鎮軍前鋒由太平門攻入城內,南京光復。1912年1月,孫中山下令繼續向北進軍,江來甫任第四支隊長。兩淮平定後,江來甫升任第一混成協協統,率部光復盱眙。期間所向披靡,接連攻下鳳陽、臨淮、正陽諸關隘,與中路皖軍柏烈武部會師,準備挺進穎州。當時穎州由清軍倪嗣沖把守,江來甫率部在城南四十里舖與清軍展開激戰,戰鬥異常激烈。江來甫親臨陣地,身先士卒,壯烈犧牲,終年34歲。1987年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江來甫為革命烈士。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辛亥革命烈士江來甫紀念碑 辛亥革命烈士江來甫紀念碑

江來甫(1878—1912),江蘇淮安人,中國近代民主革命家。1902年投奔新軍第九鎮第十七協第三十三標,歷任學習官、排長等職。1908年進入江南講武學堂,講習四個月後,擢升為第三十三標第一營前隊隊官,轉督隊官。由標統趙聲介紹,與熊成基、林述慶、冷遹等人一起加入中國同盟會。1911年第九鎮回響武昌起義,宣布脫離滿清統治後,江來甫被委為一營管帶兼中路前衛司令,攻打南京。11月24日,浙、蘇、滬、松、鎮等各支軍隊組建江浙海陸聯軍,發起南京戰役時,江來甫親率鎮軍支隊第一營為前鋒。1912年1月1日,孫中山就任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後,組建北伐軍,江來甫被總司令部任命為第一師第二旅第三團團長,兼右路軍第一支隊前敵指揮,從揚州勝利地推進到淮安,妥善處理了第四支隊擅自搜抄清朝直隸總督楊士驤淮安家室事件及清江浦第十三協譁變事件。旋改任第四支隊第二營營長,代理支隊長,遵令由清江浦經高良澗出洪澤湖,肅清湖匪,繼而轉戰安徽,歸建皖軍,光復鳳陽、臨淮、正陽諸關隘。各部會師後,江來甫以一混成協之兵力,屢勝數倍於己之敵。1912年1月29日,江來甫率部準備光復潁州,在城南四十里舖與清軍展開激戰,戰鬥異常激烈。江來甫親臨陣地,身先士卒,壯烈犧牲, 終年34歲。

江來甫犧牲後,皖軍將士含淚覓得江來甫遺體,奉靈柩回原籍,將其指揮刀和手槍陳放靈堂,公祭追悼,與王夫人合葬於板閘鎮篆香樓祖塋旁。訊息傳來,中華民國臨時政府陸軍總長黃興極為悲痛,淮安人民遵奉大總統孫中山和陸軍總司令黃興命令,從準提寺撥出三間房屋,另開大門,上懸黃興親筆題寫的匾額江來甫烈士專祠,內供大總統府頒發的追贈陸軍中將江來甫烈士靈位木主一方。該墳塋和祠堂毀壞日久。1984年經民政部門批准,其子江琴蓀及其家屬出資,在篆香樓附近新建辛亥革命烈士江來甫烈士紀念碑。1987年貴州省人民政府追認江來甫為革命烈士。

追認烈士

附一:(87)黔府通40號

貴州省人民政府(批覆)

省人民政府關於追認江來甫為革命烈士的批覆

貴陽市人民政府:你市築報字(1986年)10號文及附屬檔案悉。江來甫參加孫中山先生領導的同盟會和辛亥革命,一九一二年在對敵作戰中犧牲。根據民政部《關於對辛亥革命、北伐戰爭,抗日戰爭中犧牲的國民黨人和其他愛國人民追認為革命烈士問題的通知》(民(1983)優46號檔案)的規定,省人民政府同意追認江來甫為革命烈士。一九八七年三月二十日(公章)

附二:辛亥革命烈士江來甫

江來甫革命烈士證明書 江來甫革命烈士證明書

江來甫,字乃輔,江蘇山陽(今淮安)人。奕世潛德,蔚為令門。來甫幼穎悟,有大志,不屑為章句帖括之學,應童子試不售棄去。益研求經世之務,慨然以興復漢族為己任。光緒末清廷初徵兵,來甫思藉以有為,遂隸尺籍,學術冠曹偶。適南洋第九鎮秋操,長官器之,擢排長。畢業江南講武堂,洊升隊官,轉督隊官。鄂事起,第九鎮首應之。來甫故與趙聲密謀鋤滿,苦不得間,至是督兵攻江寧雨花台。軍械不足,人僅攜五彈丸。來甫以大舉勵眾,戰輒當先,士感奮,肉搏力斗,卒以彈罄退屯鎮江。林都督述慶知來甫名,招隸麾下。聞江北十三協兵嘩潰,以來甫淮籍,特編號混成營,使率以返里。亂既定,改任第四支隊第二營長,權第四支隊長。從北伐,所向克捷,連下鳳陽、臨淮、正陽諸關隘,與大軍會穎州。倪嗣沖負固不服,來甫以一混成協(等於師——編者)之眾,陷陣先登,四戰四捷,進薄城下,城垂克矣,中彈遽殞,同殞者中級軍官五人。來甫待軍士如子弟,嚴而有恩。及是軍士號泣,如喪父兄。來甫以辛亥夏正十二月十一日就義,暫殯穎州四十里舖某寺中。倪部憾來甫戰之力也,殘其胔(音zì“自”腐爛屍體——編者)。政府令設專祠,淮人以來甫有功枌榆,建祠邑南門外,歲時享祀。嗣子承訓,陸軍學生,克紹先業,歷任軍職。所至有聲。

毛乃庸日:“武、漢軍興,山陽始脫清羈軛。乃庸時與顧秋嵐承乏臨時縣議長事,更新革故,日不遑給。顧均文士不習軍旅,惴惴焉以伏莽為慮。會來甫以軍蒞淮鎮,眾心乃靖。乃庸得與來甫周旋,來甫慈厚忠勇,有古儒將風。其戰死穎州,年僅三十四耳,未得盡其才智,以顯於功業,惜哉!”(鄒魯《革命先烈先進傳》民國三十三年重慶)

南大圖書館附註:

原文見《革命先烈先進傳》。此書於1965年(中華民國五十四年)十一月十二日出版,系南京大學圖書館由台灣購進的書籍。據云:“資料可靠準確。”一九八七年三月複印。

後記:辛亥革命是中國近代歷史上一次偉大的民主革命,推翻了滿清政府及中國實行二千餘年的封建皇權制度。在辛亥革命前後,無數革命先烈在起義中奉獻出了自己的生命,其中許多人像江來甫烈士一樣甚至無法覓得一張留影,只能通過閱讀《革命人物誌》《辛壬春秋》等書籍中記載的寥寥數語來進行悼念,或者通過後人的回憶來紀念。江琴蓀在為其父江來甫烈士的紀念碑題詞中是這樣寫道的:“神州萬代國魂在,淚灑雲山憑悼哀。血染中華封建史,帝王將相不再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