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珣

人稱他家三代舉人,有家學淵源。 他中舉時年二十一歲,是很年青的。 當時讀書學堂學生大多數都是舉子,少不了也是秀才。

其父和祖都是舉人。父親江慎中聘任高州府高文書院院長,後改制為中學堂(即高州中學前身),仍被任為監督(校長)。江珣是清末最後一科癸卯科舉人。人稱他家三代舉人,有家學淵源。他中舉時年二十一歲,是很年青的。獲同知銜揀選知縣。翌年任吳川縣知事。民國元年再畢業於廣東法政學堂法律別科,畢業時各科成績均滿百分,名列最優等第一名。當時讀書學堂學生大多數都是舉子,少不了也是秀才。他是乙班成績最優的第一名。一時驚動全校,使到甲班第一名的陳炯明也“專誠拜訪”。政法學堂的學監吳太史道鎔對珣很賞識,曾親書贈一聯與他。聯云:“家學優遠,天資卓絕;文章爾雅,履蹈清貞。”珣十五年進庠,以古學著稱,受長沙張文達公賞識,懸掛特招覆試,庚子科選錄全省副榜優生第五名,並以吐納英化,能窺古學之竅語,咨送廣雅書院肄業。江珣先生名噪當時,與茂名熊英先生同稱高州二才子。他歷充廣東法政學堂編撰講義教員(相當於現大學副教授),石城縣勸學所所長,石城官立地方自治研究所所長。他是同盟會員,民國後首任石城縣民政長(即縣長);他在司法界任職多年:揭陽、梅錄、東莞分庭推事,合浦地方審判廳廳長,廣州地方法院民二庭、民三庭推事兼庭長,廣州市土地裁判所主席裁判官,廣東省高等法院民三庭、民四庭推事,廣東省政府第二科科長。江珣先生歷任封建時代反動政府要職,當不免錯處一些人和事。抗戰後告老還鄉,任過廉江縣文獻委員會委員長。他生平好寫詩,詩文造詣高,遺作很多,惜已全部遺失了,僅憶錄其《游莫愁湖》詩一首以見其詩清情切,深有江西詩派特色。詩云:“只為飢驅作遠遊,有田何日遂歸休。我來愁比漁洋甚,怕聽湖名是莫愁。莫愁艇子有耶無,水閣樓台且嘯呼。不見美人來打漿,荒煙濃霧此游湖。”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