會將樓前世今生
“前者途中一相見,人事經年記君面。後生相動何寂寥,君有長才不貧賤。君今起柁春江流,余亦沙邊具小舟。幸為達書賢府主,江花未盡會江樓。”
《短歌行·送祁錄事歸合州寄蘇使君》是唐代著名詩人杜甫於唐代宗廣德元年(公元763年)春撰寫的。當時,流落四川梓州的杜甫為一個名叫祁錄事的合州(今合川)小吏送行,臨別時撰寫此詩,托祁錄事問候在合州當刺史的好朋友蘇使君。杜甫在詩中勸慰蘇使君,不為寂寥所憂,有才幹的人終會顯達,同時約定在江花未盡之時,與老朋友再聚合州會江樓。
杜甫詩中的會江樓,是唐代合州的一大名樓,位於合川城北嘉陵江、涪江交匯處的會江門上,是會江門的城樓。會江門外的石梯下是嘉陵江、涪江交匯的城北鴨嘴碼頭,站在會江樓上,三江兩岸景色一覽無餘。近可瞰嘉陵江、涪江交匯盛景,遠可以眺望東山、銅梁山、學士山的秀色,白日千帆競發,夜間門泊萬船。特別是春天,沿江兩岸花團錦秀,花香陣陣,宛若人間仙境,是古代極負盛名的巴蜀名勝之一。
然而,合州會江樓也與黃鶴樓、滕王閣、鸛雀樓一樣歷經磨難。南宋後期,原合州與其所轄的石照縣遷移至釣魚城上,會江樓和合州古城城垣毀於宋元戰火。明朝天順七年(公元1463年),合州知州唐珣“奉旨鼎新修築”合州城,重建會江樓。清末,會江樓因年久失修坍塌。民國七年(公元1918年),合川重修會江樓,石刻杜甫、范成大以來至民國初期30餘人名家詩詞於其上。後來又因年久失修,到解放初期,會江樓成為危險建築而被拆除。
為傳承合川歷史文化,恢複合川歷史名樓,合川於2010年在文峰街靠近嘉陵江、涪江兩江交匯處的城南曬網沱碼頭附近重建會江樓。
新建的會江樓參照歷代史書記載重建,氣勢雄偉,雕檐飛角間透露出濃郁的唐風古韻。
合川會江樓賦——盛筱華
巴子別都,古今攸重。山光水國,珠璣百業。城門十一,石券奇蹟。會江門樓,唐置雄風。在州治前,臨渡關水。水裡魚動天上月,幾毀重建自重慶。衣帶湖南湖北,霧列江東江西。佇立巴蜀要津,控引四川上海。詩聖佳期約定,齊名江花未盡。
登樓憑欄,涪江潛龍勿用,太和獨遺龍骨。轉身望來,渠河躍龍在淵,官渡三道朝門。元享利貞卦合州,嘉陵飛龍出雲門。演乾道自然,會三江一流。
起柁春江,水漾荇晃相繼,鸕咕漁歌交歡。沙邊徐風舞帆,東山喬樹留香。長天旭日,紫氣萬千。金光閃爍,白雲三片四片牽連;銅梁回應,黃鸝一聲兩聲共鳴。曲高和眾,融會貫通;波遠澤長,有容乃大。若待斜暉岸柳,人約黃昏。紗掠雪肌,發飛玉艷。鷗追虹夢,芳思交加。不論冬夏,文峰街人人從勵忠孝之行;莫問朝夕,合陽城夕夕多秉忠直之猷。東津沱,紅船如梭,橫織江城波瀾錦繡。南津街,白塔似筆,直書佛法慈悲禪章。
大善守真,上善若水。河流九九,著名三匯。承平則盛民以居,有事則築鑿鍵患。嘉陵江中釣魚城,城以江固,磨磚砌地勢擋鐵騎;打望樓里蒙哥汗,汗以武勝,窮兵黷武反遭折鞭。可知天下至柔,水滴石穿。積善之地儘是積善人家,克剛之勢方顯克剛氣質。夫水擊之無創,刺之不傷;斬之不斷,焚之不然。上天則為雨露,下地則為潤澤。水低成海,人低成王。聖者無名,大者無形。清靜德至,柔弱道要。
至若秋風連波,煙雨莽城,四面雲山,一頭霧水。而目若調適,轉盼流精,自見不相之相,學士山甘泉靈乳忠孝;心若放開,光潤玉顏,自證不空之空,養心亭誠立明通聖賢。心靜明分日月,形潛岳各丘山。人之樂非得之多而計較少,人之苦非失之大而思念雜。登樓志在高遠,作策民生久長。德潤以驗王化之敷,教安以考有為之政。當真眼光不如眼界,思量怎比思想。光不可握,時光可期。水不可毀,而清水可污也。方知胸中有眼,更需實處有手。行事至情,處變放心。方能貴而不顯,華而不炫。
噫,如來登樓,眼界豁開。融合三江,脫胎換骨;神會一水,洗心革面。自然又一新潮奔去,忽然又一大觀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