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潤濃

江潤濃

江潤濃,女,廣東省龍門縣人,1976年9月出生,廣東省惠州市龍門縣藍田瑤族鄉中心國小教師、高級教師。她曾獲中國青基會“2006希望工程園丁獎”,2006年度廣東省“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傑出人物,2006年度惠州市委、市政府授予“感動惠州”人員,2006年惠州市優秀鄉村教師,2006年龍門縣教育風采人物,第九屆廣東青年五四獎章。2012年被選為“十八大”代表。

基本信息

個人簡介

江潤濃工作掠影 江潤濃工作掠影

江潤濃在少數民族鄉的一所國小任教17年,住的是舊學校課室改造成的40多平方米的宿舍,往返學校騎的是腳踏車。她多次謝絕了調動到富裕地區工作的機會,仍然堅守在邊遠瑤鄉任教。她贊助了30多名貧困學生的書雜費,讓瀕臨輟學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她為了幫助特困生解決困難,省錢和節約時間給孩子們輔導功課,常常吃速食麵和只以榨菜為配料的白粥,由於常年營養不良和工作勞累,江潤濃多次暈倒在課堂上。江潤濃自行組成一個課外輔導組,對成績較差的學生給予課外輔導;對於“單親”家庭的學子或心理有障礙的學生,常常放棄雙休日,給予幫助和關懷,用愛心“傳遞幸福”。2006年,江潤濃獲中國青基會希望工程園丁獎、廣東省“愛國、守法、誠信、知禮”傑出人物、感動惠州年度人物、惠州市優秀鄉村教師、惠州市優秀少先隊輔導員、龍門縣教育風采人物;2007年,江潤濃獲全國模範教師、全國教育系統巾幗建功標兵、全國中國小優秀班主任、廣東省師德標兵、廣東省巾幗建功先進個人、廣東省三八紅旗手、第九屆廣東省青年五四獎章、惠州市勞動模範、惠州市工會先進女職工等榮譽稱號;2010年,江潤濃獲全國教書育人楷模提名獎。

人物事跡

紮根山區

江潤濃 江潤濃

1995年,畢業於博羅師範普師班的江潤濃,被分配到遠離家鄉的瑤鄉任教,她把傳授知識和生活實際有機地聯繫在一起,把思想品德教育和生動有趣的故事結合在一起,因材施教,寓教於樂。在教學《小抄寫員》一文時,為了讓學生更好地體會主人公和父親之間那種深深的愛,江潤濃組織學生暢談自己的感受,引導學生體會自己獲得的父愛和母愛,鼓勵學生將愛的幸福傳遞給身邊的人,並讓這種“傳遞幸福”的行動逐漸形成習慣。在與學生交流的同時,她不忘適時地表達她對學生的關心和鼓勵。她常常走訪學生的家長,向家長了解學生在家的情況,和家長共同商討教育孩子的方法。晚上,她在案前批改作業,每改一本她都會在分數下面寫上一兩句鼓勵性的批語。

扶貧助困

江潤濃在自身經濟非常拮据的情況下,先後幫助了28名特困學生解決入學困難。她積極聯繫熱心人士到學校開展助學活動,贊助了三十多名貧困學生的書雜費,讓那些瀕臨輟學的貧困學生重返校園。為了幫助特困生解決困難,江潤濃省吃儉用,她一天的菜常常只是四毛錢一包的榨菜。許多受過江潤濃幫助的學生升學後常常寄來道謝信,江潤濃覺得,教書育人固然是老師的職責,但能夠在學生需要幫助時及時伸出援手,也是老師應盡的義務。但對於那些心理有障礙的學生,江潤濃也常常給予幫助和關懷,使他們走出心靈的低谷。

關心學生

江潤濃長期擔任班主任工作,除了白天的工作,晚上還要上晚修、閱讀、學習、寫教學日記,加上長期飲食不好沒有規律,經常因疲勞過度而倒下,每次在同事把她送到醫院,江潤濃醒來的第一句話就是:“麻煩你幫我照管一下班裡的學生。”她不是擔心班裡有學生因為沒老師來上課而搗亂,而是擔心學生知道她生病後會難過,擔心他們停下課來,紛紛趕往醫院探望。當稍稍恢復健康的江潤濃回到學校上課時,教室的牆壁上粘滿了一串串紙鶴和幸運星,上面寫著“祝江老師早日康復”、“願江老師永遠健康”等字樣。家長知道江潤濃師病了,也紛紛來電話問候。已經上中學念書的上幾屆的學生也不約而同地到她家看望她,還不停地噓寒問暖的。一次,當得知江潤濃的母親需要開刀治療急需籌錢時,很多家長卻紛紛為她這個外地的老師慷慨解囊,有些家長甚至把家裡用來買肥料的錢都交了出來。

其它相關

十八大提案

江潤濃紮根瑤鄉17年,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 江潤濃紮根瑤鄉17年,為教育事業默默奉獻

赴京參加“十八大”之前,江潤濃經過自己的思考、調研,撰寫了一份名為《關於進一步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問題》的提案。在提案里,她認為,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義務教育的根本。

江潤濃認為,當前,我國城鄉義務教育還存在較大的差距。因此,在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義務教育的根本。

當前和今後一段時間,抓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就抓住了義務教育的根本

在提案里,江潤濃列舉了許多有力支撐這個提案的法律、法規和政策。

2005年5月,教育部印發《關於進一步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若干意見》,這是第一個關於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國家級政策性檔案。2006年6月,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義務教育法》明確指出:“國務院和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第一次從法律上得到強制性規定。

之後出台的一些政策,使均衡發展成為國家義務教育領域基本政策。比如2006年10月中共十六屆六中全會《關於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規定:堅持公共教育資源向農村、中西部地區、貧困地區、邊疆地區、民族地區傾斜,逐步縮小城鄉、區域教育發展差距,推動公共教育協調發展。

還有2007年10月中共十七大報告裡提到:教育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教育公平是社會公平的重要基礎……

在具體的操作中,如何縮小城鄉義務教育的差距?江潤濃代表有自己的思考和建議。

江潤濃認為,在總體思路上,建立健全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均衡配置教師、設備、圖書、校舍等資源。首先是加大對農村教育經費的投入:在統籌各地區義務教育發展上,進一步改革和完善義務教育的管理體制和投入體制,特別是明確事責財責,建立規範的財政轉移支付制度,努力縮小地區差距。採用國家投入與社團支持相結合的方式進一步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與幫扶,並制定相關政策加以落實。

其次是逐步完善教育資源均衡配置,布局調整和辦學條件的均衡。在統籌城鄉義務教育發展上,致力於建立城鄉一體化的義務教育發展機制,實現城鄉基本教育公共服務的均等化,加快縮小城鄉差距。

江潤濃認為,教師資源也可以視為最重要的“辦學條件”。推進義務教育學校標準化建設,建立規範的區域內教師和校長的交流、流動制度,切實縮小校際乃至城鄉教育差距。江潤濃提出了許多具體的辦法:建立城鄉學校結對交流共同評價和共同發展機制;促進城鄉教師資源的柔性流動和共享,建立和完善城鎮教師鄉村服務期制度,探索城市教師支援農村學校的支教機制;探索建立教師定期交流輪換制度;推進教師和校長工資管理的規範化;促進農村教師專業能力發展。

最後 ,還要進一步改革高中階段招生制度,實行優質普通高中和優質中等職業學校招生名額合理分配到區域內國中的辦法,從而達到調控國中生源分布的政策效果。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