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湖有酒廟堂有夢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華夏故國知識人的性情與命運》,作者媒體人謝青桐以通俗活潑的文筆,集通俗敘事和學術厚度為一體,以獨特的文史視角,從哲學、歷史和人性的層面,再現23位中國古代文人士子跌宕起伏的生命軌跡和豐富飽滿的生命內涵。滌盪種種“光環”或“陰影”,恢復其歷史與人性的真相。

內容簡介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華夏故國知識人的性情與理想》,集通俗敘事和學術厚度為一體,以獨特的文史視角,從哲學、歷史和人性的層面,再現23位中國古代文人士子跌宕起伏的生命軌跡和豐富飽滿的生命內涵。滌盪種種“光環”或“陰影”,恢復其歷史與人性的真相。全書客觀、真實、寬容的評述,不同於一般的人物評傳,而是全景式地抒寫了中國古代士人群體在入世與出世之間取捨、徘徊和掙扎的曲折命運,呈現出在儒道釋互補的中國文化精神體系中,這些文藝大師們在心性信仰、人生意境、文藝創作中閃耀出的奇麗火花,同時更呈現出他們在遭遇現實困境擠壓和面臨歷史情境衝突時“化苦難為神奇”的奪目光芒。

作者嘗試著從中國歷代名士的角度來勾畫歷史與文化的脈動,以這些與中國歷史和文化相關聯的個體生命的演進,還原歷史與文化發展的真況。所有篇章融文史哲於一爐,同時也注入了作者作為一個生活在當今時代的文化人的見解和價值觀,是當代知識分子實現歷史“穿越”,和古代文化大師進行“神交”的一本優美精細而大氣磅礴的人文讀物。

謝青桐《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海報 謝青桐《江湖有酒 廟堂有夢》海報

目錄

序言

在政治、良知與美感之間

任自然

嵇康:推上斷頭台
阮籍:曠野的沉默
陶淵明:我的田園我做主

在巔峰

李白和杜甫:大唐斷背考
蘇軾:大宋達人秀

不羈的心

王翰:我的輕盈的夜光杯
杜牧:青樓夢好

李商隱:相見時難

柳永:井水邊的流傳
徐渭:瘋的藤

嘆浮雲

庾信:他鄉客
王之渙:失業在開元年間
王昌齡:西出長安
蔣捷:元朝樹蔭下
侯方域:桃花扇底是流離

志難酬

屈原:香草潔癖
歐陽修:醉翁之意
陸游:臨安劍和雨
辛棄疾:殺無赦

空門靜好

王維:北國紅豆
白居易:墓里有雙相思的鞋
曹雪芹:覺悟紅樓

章節試讀

序言:在政治、良知與美感之間

中國古代知識人的歷史性活動區域,是在政治、良知與美感之間。
中國傳統知識人崇尚絕對理性的完美,所以他們的從政方式必然是帶有浪漫的文藝色彩,而最後也只有以傳統文人慣有的悲情和幻滅的方式結束,但卻又總是產生始料未及的美學效果,抵達意想不到的哲學高度和倫理深度。

在華夏故國,中國古代知識人以士人、文士的面目活動於社會歷史的前台或幕後。無論是入仕為官,還是出世為隱,中國傳統知識人的性情體系是一套始終如一的精神價值系統。儒家的執著與厚重,道家的獨立與飄逸,佛禪的空靈與覺悟,千百年間,飽經憂患,遍嘗苦難,歷盡滄桑。佇立於綿綿不斷的群山之巔,回眸天下蒼生時,目光里閃爍的是儒者的仁厚、老莊的智慧和佛禪的慈悲。這低調而深刻的目光,恰恰就是中國知識人持久的風骨,道統與美感共存,國家與個體兼濟,政治理想與自然生命並行,濟世情懷與獨立人格同構。
《論語》里記載曾子的言論說:“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遠。仁以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後已,不亦遠乎?”
中國士人在學習禮樂技能的同時,更重要的是追求終極的價值準繩。道,即是士人自身人格修養的理想指向,也就是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標準。士人以道自任的精神在儒家那裡表現得最為強烈。“篤信善學,死守善道。危邦不入,亂邦不居,天下有道則見,無道則隱。邦有道,貧且賤焉,恥也;邦無道,富且貴焉,恥也。”這些社會和人生的基本信條,被古老的中國先哲言簡意賅地指明。道,由此而成為被中國知識人苦苦實踐和堅守的精神風骨。

作為中國古代知識人的士人群體,被賦予載道、弘道乃至殉道的道德義務、政治責任和人生使命,其呈現出的獨特精神風骨就是以身承道,這是中國古代知識人風骨的第一個層面。士人風骨的現實表現,就是以道為價值標準來處理與自身行為、與歷史、與現實政治權威的關係。在諸多關係中,最能體現士人精神的是他們與政治權威的關係。道德部分的“道”和政治權威方面的“勢”出現了尖銳的衝突,面對“勢”如何護“道”,是衡量士人品格的一個標準。在中國文化傳統中,在屈原、嵇康、陶淵明、杜甫、歐陽修、蘇軾、陸游等一系列中國知識人身上,我們可以看到文人士大夫在積極入世與現實社會中理想得不到實現的抗爭中產生了堅貞不屈、頑強鬥爭的性格以及優秀知識分子和仁人志士追求真理、奮發進取,為實現理想而不懈努力的高風亮節、錚錚鐵骨。


嵇康:推上斷頭台

大約是劉備白帝城託孤的前一年,在魏國的譙郡銍縣(今安徽宿縣),一個嵇姓外來戶生了個男孩。誰也沒有料到,這個孩子日後居然在歷史的心窩狠狠搗了一拳,並且讓人久久難忘。他的名字,叫作嵇康。

20多年後,大幕拉開,聚光燈唰地照亮,嵇康亮相了。只聽台下一片尖叫,無數女生頓時昏倒——嵇康真是太帥了。據說見到嵇康的人,都稱讚他如同松下吹過的清風,高昂而從容。“竹林七賢”中的另一位朋友山濤,評論嵇康時說他如同獨立的孤松,連喝醉了要栽倒在地的樣子都像即將崩倒的玉山一樣,帥得一塌糊塗。很多年以後,有人在王戎面前誇讚嵇康的兒子長得帥,王戎卻只輕描淡寫地回答了一句:“你還沒見到他爹呢。”此後,歷代史書或筆記小說描述嵇康的風姿儀表都是不惜筆墨,型男嵇康的“龍章鳳姿,天質自然”完全達到了莊子“肌膚若冰雪,綽約若處子”的絕對標準。

由於父親早逝,母親和兄長對他溺愛嬌寵,嵇康從小天資聰穎過人,由著性情讀了許多道家書籍,對儒家經學幾乎不感興趣。這般過度自由寬鬆的教育經歷,讓嵇康的氣質里從小就滲透了一股天成的“自然”,而長大以後,那一派“半入仙風”的神韻,就更加讓人望而不及,仿佛一個“畫中人”,原本就不屬於這世間。任何事物都有兩面性,自由自在的成長環境給了嵇康發展的自由,也養成了他驕傲、任性、單純的人格,單親家庭的艱難也讓他變得激憤而脆弱。

此時,嵇康已經是詩詞歌賦無一不通了,他一襲長袍,滿腹文章,再背上一把古琴,長風中,往那山頭一站,清風明月的神采,竟被驚為天人。

在今天河南焦作市區的東面,有一個縣叫修武,又稱山陽。20歲離家的嵇康很快就被這裡秀美的景色和人文氣質所打動,決定長住下來。於是,嵇康隱居在山陽的竹林之中,開了一間打鐵的鋪子,一邊為鄉鄰打制和修理農具,換取生活必需品,一邊埋頭做學問,撰寫文章,或者出門訪友,廣結人緣,與眾多志同道合者談書論道。

24歲這年,嵇康帶著他的成名作《養生論》來到京城,整個洛陽城竟“驚艷”一般為之傾倒。人們開始興奮地傳說:“真正的名士應該是什麼樣的呢?去看看那位寫下《養生論》的嵇叔夜,你就知道啦。”成名來得如此之快,幾個月間,他就成為那個時代的“超男”。甚至皇室也對他青眼有加,曹操的兒子沛穆王曹林,竟不顧嵇康的平民身份,欣然把女兒長樂亭公主嫁給他,他成了曹氏的女婿。這一切如此出乎嵇康的意料。但與此同時,嵇康也就捲入了魏晉的政治旋渦,做了魏政權的中散大夫。這是他人生悲劇的開端。

嵇康的《養生論》傳到黃河以北的懷縣,向秀看了後禁不住拍案叫絕,但又覺得嵇康的“帖子”有失偏激,特別是受政治影響較大。向秀在家裡想了半天,終於還是忍耐不住,決定親自到山陽一趟,去見見這篇文章的作者,同時就文章里的問題討教一二。向秀於是拿著自己對《養生論》的意見稿《難養生論》去見嵇康。嵇康此時正在家裡的鐵匠鋪子裡幫人打制農具,他光著膀子,用鉗子夾出爐子裡已經燒紅的鋤頭,放在鐵砧上,揮動大錘向鋤頭打去。

小小的鐵匠鋪里,火星飛濺,煙塵瀰漫,迎視著嵇康傲岸、冷峻、挑剔、審視的目光,向秀鎮定自若,底氣很足。向秀說:“你太屌了,不是常人啊。你是這個黑暗時代最明亮的星辰。”嵇康罵了他一頓:“這些恭維話又酸腐又虛偽,我偏不愛聽。告訴你,我就是一個鐵匠,打鐵的,不是什麼文化精英。”哥兒倆就這樣不打不相識,他們在河邊散步,談古論今,在鐵匠鋪中打鐵,嵇康掄錘,向秀拉風箱。兩人雖然有分歧,但是彼此都很快樂,覺得找到了平生的至交。

作品評價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知識分子的江湖

不知從什麼時候起,反正是近年(此文章發表時間為2014年),對知識分子的攻擊成為潮流。凡文章風行於世,並指摘時世者,多被戴上帽子,貼上標籤,冠以“公知”之名,並欲污之而後快。究其原因,蘇轍說:“唯名太高耳。”今人說:“唯不合作也。”

其他的知識分子呢?埋首深齋,著書立說者稀,俯身鑽營,晉身立階者多。李世民說“天下英雄,盡入彀中”,世易時移,英雄二字,貽笑大方罷了。

廟堂與江湖,是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兩個“家”,謝青桐的初衷,也許是描繪古代知識分子徘徊於廟堂與江湖的兩難,揭示中國知識分子“在路上”的難題。而對照當下,在筆者看來,他筆下的江湖,那個可漏船載酒,泛舟其上的江湖,庇護著古代知識分子的安身立命之地,對當代知識分子更有現實關照,更有啟示價值。

謝青桐的知識分子樣本,時間上從屈原始,至曹雪芹終。開篇從嵇康、阮籍而起,重點描摹了唐朝、宋朝讀書人,明朝只徐渭、侯方域,而到清朝,則只有曹雪芹一人。其間,他略過了兩大門派宗師孔子與莊子,他們分別指向廟堂與江湖,成為後世知識分子尋路的兩座燈塔。謝青桐的取捨,表明了他的審美趣味與標準,也勾勒出歷史的走向與面目,成為中國古代知識分子的命運曲線圖。

春秋戰國時期,知識分子的風采頗值得濃墨重彩,漢朝開國,黃老當道,武帝之後,儒學大興,正式奠定了古代知識分子唱儒、道二人轉的基調。漢末的諸葛孔明,退則潛居名山,進則鞠躬廟堂,開創了從江湖到廟堂的知識分子典範。

魏晉南北朝,政治動盪,禮崩樂壞,佛學進入知識分子的價值體系,與中國儒道傳統融合,造就了第一次的“江湖盛世。”嵇康的鐵匠鋪、阮籍的老牛車、劉伶的大酒缸,無不是知識分子的江湖,供七位讀書人嗑藥裸奔的一片竹林,也成為知識分子千年以來的精神圖騰。

唐朝的胸襟博大與宗教開放,宋朝的文治之道與儒家精神,尤其科舉制度的確立,使這兩個朝代成為中國知識分子的黃金時代。而廟堂之外,江湖更為廣闊——深山名川、廟宇道觀、青樓酒肆、店鋪驛站、閨閣宮闈、長城邊塞,並隱隱與廟堂分庭抗禮。由此李白才能喊出“天子呼來不上船”,柳永才敢寫出“才子佳人,自是白衣卿相”。

歷史順流而下,崖山之後,再無中國。到了明清兩朝,廟堂只有獨裁者,江湖再無庇身地。這也是謝青桐挑挑揀揀,在明朝只找出一個徐文長,半個侯方域的緣故。而曹雪芹的入選,也許只圖他“落得個白茫茫大地真乾淨”的偈語吧。

知識分子的千年命運,文人江湖的盛衰凋零,映照出中國古代文明的變遷與衰亡,也述說了作為古代知識分子價值觀的儒道釋的源流與斷流。江湖沒有了,儒家的風骨沒有了,道家的隱逸沒有了,佛家的出世也沒有了。林賢治說“中國的知識分子傳統是斷裂的。”這話在理,也沉痛之極。知識分子的江湖,只裸露著乾涸的河床,已經沒有水了。

(作者:潘采夫;2014年09月09日10:37新京報)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中國知識分子的千古糾結

書評人/ 武雲溥

學而優則仕,儒家倡導的這一傳統觀念影響了中國千百年來的讀書人。今天的知識分子有許多路徑實現自我價值,做官不成還可以經商、治學,搞搞純粹的藝術創作,養家餬口不算太難。相對來說古人就悲催了,他們基本沒有自由度,寒窗苦讀所為不過金榜題名,之後登上廟堂,出將入相,才算獲得一展身手的舞台。按照古代的主流價值觀,一個滿腹才學卻沒當上官的文人等於廢物,一個從官位上被貶謫流放的文人就是悲劇,一個官當得好好卻主動選擇歸隱田園的文人,簡直是徹頭徹尾的傻冒。

時光流轉,今天我們卻無比懷念這三種人,因為在他們中間誕生了中國文學史、思想史上名垂千古的群星:李白杜甫蘇東坡,杜牧柳永李商隱,王維陸游曹雪芹……他們象徵著漸漸消逝的人文傳統,他們在狹隘封閉的社會裡昂首走著自己的路,他們的才華與性格缺陷都真實可愛,光芒耀眼。

謝青桐的《江湖有酒,廟堂有夢》重現了這樣一群古代名士的生平際遇。他們的光榮與夢想、潦倒與飄零,今人看來常有點難以理喻,而謝青桐用詼諧的現代語言描摹出來的,卻正是一個時代的另類寫照。

比如嵇康,作為非法文藝組織“竹林七賢”的頭目,這個著名的才子死於為朋友鳴不平。他的朋友呂安,妻子被哥哥呂巽強姦,嵇康憤怒地宣布與呂巽絕交。結果呂巽跑到大將軍司馬昭那裡打小報告,把嵇康打入死牢。在斷頭台上,嵇康的最後願望竟然是“拿琴來”,撫琴一曲《廣陵散》,成人間絕響。“嵇康老師赴刑的樣子猶如檀木製作的雕塑,他是史上最具有美感的鐵匠。”

比如蘇軾,少年成名,文章傳揚天下,做官後捲入政治鬥爭,被一貶再貶,直到晚年流落海南荒島。然而他心平氣和,自得其樂,在島上種植、研發草藥,把自己喝得上吐下瀉。這位留下無數詩詞名篇的文豪,整天和大字不識一個的鄉民們飲酒聊天,漫步田野,堪稱官員退居二線的楷模。蘇軾曾在杭州遇一歌伎,名喚琴操。蘇軾以詩意哲理做琴操的思想工作,把姑娘侃得神魂顛倒,當天就削髮為尼了。後來蘇軾離開杭州,琴操抑鬱而死,年僅24歲。得知佳人死訊,蘇軾仰天長嘆:“都是我害了你!”

還有杜牧,也是官場失意之人,他的選擇是縱情聲色,自詡“風流而不下流。”他在當監察御史時,相當於紀檢幹部,其他官員在家開派對都不敢請他,杜牧就厚著臉皮上門去。在兵部尚書的酒席上,一百多名妓女穿梭其間,杜牧問尚書大人:“聽說有位姑娘叫紫雲,可否送給我?”吃飽喝足,杜牧摟著美女盡興而去,“忽發狂言驚滿座,兩行紅粉一時回。”

謝青桐把自己的寫法稱為“新史記”,一邊講故事,一邊做學問,研究個人史就是在研究大時代。如書名所示,江湖與廟堂,從來都是中國文人心裡糾結難捨的兩端。這本書里寫了23個人的故事,沒有一個是世俗意義上的成功者,他們卻都活得精彩、充實、灑脫。古人以詩酒博美人歡心,是真性情;當下的官員們手握權柄,與多名女性發生或保持不正當關係,這叫猥瑣。我們懷想過去,是為了觀照現實。“當這些儒者執著而莊嚴的家國夢破滅,他們的精神世界退向老莊,退向佛禪,退向自然,有的也退向青樓。”從這個意義上說,廟堂是知識分子的沙場,而江湖才是他們求得內心安寧的家園。

獲獎記錄

1、2014年“南都好書榜”年度好書(南方都市報)

2、鳳凰網36周榜(鳳凰網)

作者簡介

謝青桐,專欄作家、資深傳媒人。1995至2005年在江蘇和廣東的報紙媒體從事記者編輯工作長達十年,先後任報刊記者、編輯和主編。2003年至2004年期間兼任雙語雜誌That’s主編,2005年至2007年受邀在澳大利亞擔任傳媒訪問學者。在《新京報》、《南方都市報》、《東方早報》等國內外報刊及新媒體刊發大量專欄文章,影響廣泛。曾在美國、澳大利亞、法國、日本從事專題採訪及訪學研究。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 江湖有酒廟堂有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