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三部曲3:春盡江南

格非所著的本書是“江南三部曲”的收官之作,主要人物雖然銜接前兩部《人面桃花》與《山河入夢》,聚焦點卻是當下中國人的精神現實。小說主體故事的時間跨度只有一年,敘述所覆蓋的時間幅度卻長達二十年。上世紀八十年代末,譚功達之子、詩人譚端午自我放逐到鶴浦,面對群體參與變動的時代,試圖從《新五代史》找到解釋;最初崇拜詩人的李秀蓉在社會劇變的潮流中成為律師,她改名換姓,以龐家玉的幹練潑辣現身,最後卻在虛浮而折磨人的現實中走向了絕望……圍繞譚端午和龐家玉這對漸入中年的夫妻及周邊一群人近二十年的人生際遇和精神衍變,小說廣泛透視了個體人生在社會劇變中所面臨的現實問題和精神困境。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江南三部曲3:春盡江南》主體故事發生的時間跨度只有一年,而敘述所覆蓋的時間幅度則長達二十年。可以說,20世紀與21世紀之交的二十多年的中國人精神世界和社會生活的內在變遷,我們時代近20多年來的精神史情感和靈魂,在這部小說里得到極其深刻的呈現和審視。

作者簡介

格非,中國當代實力派作家,清華大學教授。1964年生於江蘇丹徒;1981年考入華東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校任教;2000年獲文學博士學位,並於同年轉入清華大學中文系任教。從1987年發表成名作《迷舟》開始,迄今已創作出版長篇小說《敵人》、《邊緣》、《欲望的旗幟》以及“江南三部曲”《人面桃花》、《山河入夢》和《春盡江南》;中短篇小說集《迷舟》、《唿哨》、《雨季的感覺》、《青黃》、《戒指花》等。另有論著和散文隨筆《小說藝術面面觀》、《小說敘事研究》、《格非散文》、《塞壬的歌聲》、《文學的邀約》等多部。格非屬於擅長對文學、社會、歷史等問題做深入思考的學者型作家。他的作品具有堅韌、優雅、準確、睿智等特質,在中國當代文壇獨樹一幟、風格鮮明;曾獲得“2004年度華語文學傳媒大獎傑出成就獎”、“2004年度長篇小說排行榜”第一名、“第二屆21世紀鼎鈞雙年文學獎”、“第三屆中國圖書勢力榜”文學第一名、《新京報》“2011年度文學類致敬圖書”等多種文學獎項。其作品被翻譯成英、法、意、日等多種文字在國外出版。

圖書目錄

第一章招隱寺
第二章葫蘆案
第三章人的分類
第四章夜與霧

序言

1994年,我開始有了創作三部曲的打算,隨後立即著手收集資料,撰寫創作大綱,並隨時將自己的零星思考記錄下來備用。其後因工作調動,雜事叢集,心緒也漸漸變得紛亂而頹唐,寫作小說的念頭也就日漸淡薄了。到《人面桃花》正式動筆,已經是2003年的初春了。所謂的“十年磨一劍”,不過是一個自欺欺人的說法罷了。2007年,《山河入夢》出版之後,我已經對三部曲的構架和寫作的曠日持久感到了厭煩,甚至對於要不要再寫第三部,也頗費躊躇。所以,《春盡江南》的寫作動力之一,恰恰是來自終於可以卸下一件沉重負擔的期盼。現在,三部曲在上海文藝出版社總算出齊了。曹元勇先生建議我跟讀者說一說此書寫作的緣起。但三部曲的寫作耗時既久(前後竟長達十七年),加之構思屢經改易,撫存感往,據今追遠,所謂的創作初衷也如泥牛入海,變得很不真確了。
台灣在出版前兩部作品時,曾冠以“烏托邦三部曲”的名目。“烏托邦”這個概念,在最近的一二十年間,其含義經過多重商業演化,已經變成了對它自身的諷刺,當然不宜再用。網路上也有讀者給它取了不少名字,比如“桃源”、“尋找桃花源”、“花家舍”等等。如果一定要給這三部書一個統一的名稱,我個人傾向於將它稱為“江南三部曲”。書中的人物和故事都取材於江南腹地,同時,對我而言,“江南”不僅僅是一個地理名稱,也是一個歷史和文化概念。另外,我全部的童年生活,都在長江南岸的一個小村莊裡度過。它是我記憶的樞紐和棲息地。記得小時候跟著母親過江北上,去外婆家過年,外婆家的茅屋前、竹林邊總有江北人駐足遙望並奔走相告:江南來人了!語調中的那份喜悅和清新,至今讓我魂牽夢繞。
《人面桃花》剛一出版,就有讀者和朋友指出了書中的不少脫漏和舛誤,《山河入夢》的情況也相仿佛。這兩本書在大陸和台灣雖有諸多版本行世,但書中的錯漏一仍其舊。《人面桃花》在英、法、德、韓等多種語文的翻譯過程中,僅法譯本(伽里瑪出版社今年4月將於巴黎出版)作了文字上的修訂。在《春盡江南》出版五個月之後,上海文藝出版社計畫將三部曲重新編輯,成套出版,我也終於有機會來訂正三部作品中的文字錯誤,並對部分文句進行了調整和修改。在此,我謹向多年來所有關心此書寫作的讀者和朋友們,致以誠摯的謝意。
格 非
2012年1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