詞語解釋
拼音
hàn màn(1).廣大,漫無邊際
《淮南子·俶真訓》:“至德之世,甘暝於溷澖之域而徙倚於汗漫之宇。”宋 文天祥《酹江月·南康軍和東坡》詞:“空翠晴嵐浮汗漫,還障天東半壁。”
清 葉廷琯 《鷗陂漁話·漢口後湖詩》:“後湖汗漫無際,賊舟楫未具,不得渡。”
(2).渺茫不可知
《淮南子·道應訓》:“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高誘 註:“汗漫,不可知之也。”後附會為仙人的名字。
晉 張協 《七命》:“過 汗漫 之所不游,躡 章亥 之所未跡。”
唐 李白 《廬山謠寄盧侍御虛舟》:“先期 汗漫 九垓上,願接 盧遨 游太清。”
(3).漫無標準;不著邊際
《新唐書·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舍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金史·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說,莫能詳盡。”
明 胡道 《序》:“﹝ 瞿佑 ﹞著《詩話》三卷,大略似野史,有抑揚可法之旨,非汗漫無稽之詞。”
魯迅 《熱風·估》:“所以‘弁言’就是序,異於‘雜誌邇例’的宣言,並為一談,太汗漫了。”
(4).形容漫遊之遠
唐 陳陶 《謫仙吟贈趙道士》:“汗漫東遊黃鶴雛, 縉雲 仙子住清都。”明 張煌言 《冬懷》詩之八:“萬里孤槎真汗漫,十年長劍總蹣跚。”
清 戴名世 《種樹說》:“顧種樹又無其資,而客游汗漫不知所底。”
郁達夫 《迷羊》一:“在湖亭里蟄居了幾天,我就開始作汗漫的閒行。”
人物
簡介
汗漫,男,原名余向東,1963年生,唐河縣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以來,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詩歌、散文三百餘首(...汗漫,男,原名余向東,1963年生,唐河縣人,河南省作家協會會員。1984年以來,先後在省級以上刊物發表詩歌、散文三百餘首附文
周圍(散文)/汗漫--------------------------------------------------------------------------------
深秋初冬,訪廬山,訪問陶淵明、李太白、白居易、蘇東坡等半價筆下的青峰縱橫、煙紫泉鳴、獲花楓葉、心遠地偏的廬山。因非旅遊旺季,上山的遊客寥寥無幾,也許更接近於唐 寧以前山中游吟者的規模?但薄霧繚繞、雲海,使廬山真面目騅以辨識,印證著蘇東坡當年在西林寺即興潑墨 而成的感喟和頓悟。西林寺如今已經沒有了供遊人塗鴉的牆壁,只因為東坡曾經到此一游、詩動古今?所以後來的頹廢議價只好地躲在女人的裸體上臨摹:橫看成嶺側成峰,遠近高低各不同……
東坡的廬山在江南蒼穹下,而不在春風暗度、燭影搖紅的羅帳里。他上山的道踟大約與我今日一樣路過九江,只不過他是被眾多詩僧簇擁著漫遊,而我則是與另外三位陌生一同雇計程車寂靜地深入。但我和他都應看到九江這條唐 代的潯陽江,以及江州司馬白居易的長袖青祖,聽到一個秋夜江澡般上傳來的琵琶聲、歌聲-大弦嘈嘈、小弦切切,急雨私語,入耳入心。東坡的摺扇是否也灑上了一滴淚水並慢慢洇化,如同江心一痕淡月?歷朝歷代淪榮譽稱號於天盡頭的字裡行間的書生們,相逢便是手足、兄弟、知音、知己,無論山陬水湄、得意失意……
廬山西北角香爐峰,其峰尖圓,煙雲聚散,如香爐點燃。東坡來此觀瀑,肯定與我一樣想到李白。但此時不是盛夏時節,瀑布微弱,似有實無。宋朝人魏慶之有一個發現:“七方詩第五字要響。所謂響者,致力處也。”以此觀之,李白《望廬山瀑布》中第一、二、四句的第五個字“生”、“掛”、“落”的確響亮且力含萬鈞。尤其是“遙看瀑布掛前川”的“掛”字令我心折-瀑布是一幅立軸國畫,時而捲起收藏,時而貫天徹地,掛 在廬山這一堵牆壁上!東坡應該是一個比我這個晚生後輩有眼福的人,他邊看邊嘆:“帝遺銀河一派垂,古來唯有謫仙詞”。一個智者,明白香爐峰瀑布已被李白寫盡並獨據,於是做一日和尚撞一天鐘朝永遠屬於自己的西林寺走雲。
西林寺附近可遠眺詩人陶淵明荷鋤戴月,草盛豆衡的田園,陶淵明在東籬採菊之餘,對南邊的廬山悠然一望,是也與東坡寧朝的目光,我2001年的目光遙遙相遇:一個厭倦仕途宦海的詩人辭去彭澤令,回到廬山腳下的故鄉,從此成為歷代隱人高士的鼻祖和楷模――白日,半掩柴扉,不生雜想,夜晚,無燭可明,點烯荊柴。至於陽春爽秋,則宜於登高賦詩。把酒壺掛 在廬山一棵孤松枝頭,一邊飲酒,一邊遠望。酒壺空了就遺留在那裡,作為一個鳥巢裝滿一壺鳥鳴……廬山下的田園生活有詩意、真意,陶淵明忘言,東坡不言,我難言。
廬山在進入二十一世紀之後,又被政治家們當作了官場。陶淵明眺望南山的目光,從此不再悠然而顯得茫然吧?我看到了東坡沒有看到過的美國人送給宋美齡的別墅“美廬”(如今是有經濟價值的景點)、蔣介石的圖書館(如今是賣旅遊紀念品的商店)、國共停戰談判舊址(如今是遊人們駐足小憩、臨壑聽風的涼亭)、毛澤東為江青拍攝的仙人洞照片的題詞(如今是仙人洞前攝影攤點的廣告詞)、彭德懷呈“萬言書”而被批判、罷官的“廬山會議舊址”(如今窗簾低垂,門扉半掩人,遊人徘徊而不敢、不願進入的一部悲劇?)……
在蘇東坡等等古代詩人的眼裡,廬山已經屬於當代,駁雜、學生,成為政治學辭典中的一個難以詮釋的辭條。在今天的我眼裡,廬山已經屬於歷史,它永遠是古詩詞中一雙睿智、深沉的詩眼。在從未去過廬山的張大千先生眼裡,潑墨潑彩的《廬山圖》從1981年7月開始賃借一個畫家的力擴展到了1983年1月,畫面一角的款識深得我心:“從君側看與橫肉看,疊 層巒沓靄音代詩人坡仙開口笑,當真胸次有廬山!遠公已遠無蓮社,陶令肩輿去不還入二十小船塢瘴 煙橫肉霧盡,過溪事前我看山。”但在廬山眼裡,廬山永遠是廬山自己,一切感情和心得都不過是一斑窺豹、一蠡測海,一切於其上的人、事、物皆如過眼煙雲,惟 有廬山冷暖自知,永在永遠……
詩集
汗漫,60年代出生於河南南陽。有詩集《片段的春天》(河南人民出版社,1993年版)、散文集《漫遊的燈盞》(百花文藝出版社,2003年版)。曾獲《星星》詩刊1998年度詩歌獎、首屆河南文學獎。先後參加《詩刊》第16屆青春詩會、中國作協全國青年作家創作會議。代表性作品為長詩《水之書:守望黃河》、《初春之書:祈禱》等。現居上海。上古傳說
汗漫:1. 漫無標準,浮泛不著邊際。新唐書·卷四十四·選舉志上:因以謂按其聲病,可以為有司之責,舍是則汗漫而無所守。遂不復能易。金史·卷一〇七·高汝礪傳:內外百官所司不同,比應詔言事者不啻千數,俱不達各司利害,汗漫陳說,莫能詳盡。2. 水大渺茫無際的樣子。元·夏文彥·圖繪寶鑑·卷叄·宋:董羽字仲翔,毗陵人。善畫魚龍海水。其洶湧瀾翻,咫尺汗漫。 (1)
1. superficial, indiscriminate (stories, hearsays).
2. run riot, flooding over: 汗漫不可收舍 broken beyond all bounds. (2)
凌越淼淼的大西洋更往東去五小時的時差,便到了莎士比亞所贊的故鄉,“一塊寶石鑲嵌在銀濤之上”。次女幼珊在曼徹斯特大學專攻華滋華斯,正襟危坐,苦讀的是詩翁浩繁的全集,逍遙汗漫,優遊的也還是詩翁俯仰的湖區。華滋華斯乃英國浪漫詩派的主峰,幼珊在柏克萊寫碩士論文,仰攀的是這翠微,十年後徑去華氏故鄉,在曼城寫博士論文,登臨的仍是這雪頂,真可謂從一而終。世上最親近華氏的女子,當然是他的妹妹桃樂賽(Dorothy Wordsworth),其次呢,恐怕就輪到我家的二女兒了。 (3)
汗漫:古代傳說:有個叫盧敖的碰到仙人名叫若士,向他請教,若士用“吾與汗漫期於九垓之外”的理由拒絕了他的請求。見《淮南子·道應訓》。汗漫是一個擬名,寓有混混茫茫不可知見的意思。九垓,即九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