汗孔周圍炎及多發性汗腺膿腫

汗孔周圍炎及多發性汗腺膿腫

汗孔周圍炎及多發性汗腺膿腫(periporitis and multiple sweat gland abscesses)是汗腺因葡萄球菌感染產生的炎症性皮膚病,易和癤病混淆,又稱假性癤腫(pseudofurunculosis)、痱癤(furunculosis sudoriferous),俗稱痱毒。

基本信息

病因

本病由金黃色葡萄球菌引起。

發病機制

夏季多汗,表皮角質層被汗液浸漬膨脹,將汗管口堵塞汗液排泄阻滯,利於細菌繁殖,易形成汗腺化膿感染。

臨床表現

皮損主要為多數堅實性紫紅色半球形結節,約如黃豆至杏子大小,可迅速化膿變軟,破潰,排出黃綠色黏稠膿汁,症狀似癤病,但無膿栓。往往成批出現,疼痛較輕。
皮損任發全身各處,但以頭部、前額髮際頸部、臀部等處為多。多發於夏天濕熱季節,易於復發,常繼紅痱發生或與紅痱同時伴發,天涼時減輕或消退。嚴重患者可伴發附近淋巴結炎高燒,甚至導致敗血症。多見於營養不良、衰弱、抵抗力較低或出汗特多的小兒及夏季產褥期的婦女。
在發生典型結節之前或同時可伴發表淺的小膿皰。這些膿皰發生於汗孔處,含有化膿性葡萄球菌,稱為葡萄球菌性汗孔周圍炎(periporitis staphylogenes)。以後乾燥結痂而逐步消失。

併發症

嚴重患者可伴發附近淋巴結炎高燒,甚至導致敗血症。

診斷

1.根據皮損主要為多數堅實性紫紅色半球形結節,約如黃豆至杏子大小,可迅速化膿變軟,破潰,排出黃綠色黏稠膿汁,症狀似癤病,但無膿栓。組織病理:真皮深部汗腺周圍邊界清楚的膿腫,中心有多形核粒細胞聚集邊緣為上皮樣細胞和單核細胞。Gram-Weigett染色可見成團的革蘭陽性球菌。即可診斷。
2.中醫病機和辨證
(1)病機:中醫認為本病多為內蘊濕熱,外受暑邪暑熱鬱結於肌膚所致
(2)辨證分析:證見多數漫腫無頭、有壓痛的小膿點及膿腫。辨證屬於暑熱濕毒。

鑑別診斷

主要與癤病鑑別。癤病皮損與毛囊一致,炎症浸潤及疼痛顯著,結節中央頂端有黃色膿栓與季節關係不明顯本病無中央膿栓,無壓痛,圓頂不累及毛囊。

檢查

組織病理真皮深部汗腺周圍邊界清楚的膿腫健康搜尋中心有多形核粒細胞聚集,邊緣為上皮樣細胞單核細胞。Gram-Weigett染色可見成團的革蘭陽性球菌。

治療

1.注意皮膚衛生,居室應通風降溫,加強患兒營養增強機體抵抗力。
2.局部治療與癤病相同,嚴重的可內用抗生素,但僅能防止新損害發生,不能加快原有皮損痊癒本病雖有較多的真皮損害,但治癒後很少有瘢痕。
3.中醫療法 中醫治療參見癤。但由於病因中與暑熱之邪關係密切,暑必加濕。故必須在清熱解毒基礎上,佐以芳香化毒和清熱利濕的藥物如鮮藿香、鮮佩蘭、車前子、澤瀉、六一散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