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環境
古龍泉岩慈善園位於汕頭市鮀浦境內,是一處明代名勝古蹟重建的旅遊區。古龍泉慈善園處於韓江,榕江出海口之桑浦山南麓,背靠桑浦山主峰,面向波濤萬頃之南海,四面靈聚匯,八方精華集結,是朝聖旅遊之風水寶地。千禧龍年落成之大雄寶殿,觀音閣,紅牆黃瓦,雕樑畫棟,集千餘屏工藝精品,構成大屋架,隱含高品位藝術文化,氣勢恢宏;殿內安放高達五米餘之威嚴貼金三聖坐佛,及形態各異的菩薩,羅漢。更令遊客心曠神怡的是依山登高,憑欄遠眺,古龍吐水,望仙古橋,龍潭龜穴等古蹟。
取名之源
汕頭龍泉岩位於鮀浦鎮北1公里,自宋代起就有文人到此遊覽吟詠,留下許多石刻。後人在此興建眾多寺廟,故曰龍泉岩。
汕頭龍泉岩分上岩和下岩。上岩是天然石洞,巨石蓋頂,可容數十人,下岩由人工築成寺院,今存殘跡。岩邊還有“紫來岩”、“師賢亭、“翁公書院”等建築。“翁公書院”傳為明嘉靖年間進士、官任兵部尚書的蓬洲人翁萬達少時讀書處。岩自明代起為遊覽勝地,留有不少名家墨客詩題和文章。龍泉岩周圍,至今仍留有古人題詠石刻。
龍泉岩有古龍吐水。相傳,古時有一黃龍受玉帝降旨,為民消除疫災,臥於岩石之上,口吐涓涓細泉,附近疫災頓消,從此留下此泉,寺里僧人視為至寶,常年收集在葫蘆里,饋送各方施主,教之:“此乃龍涎,可除病驅邪,稚童飲之,健體益智,才思敏捷,婦人飲之,令其所求,生男育女。”
記者獲悉,在《汕頭市桑浦山龍泉岩片區專項控制規劃》中,龍泉岩片區被定位為桑浦山風景區的重要功能片區和旅遊龍頭板塊,汕頭市西入口的門戶花園和生態屏障。該片區將打造以良好的森林生態環境為基礎,以豐富多彩的自然風光和宗教文化為特色,立足於為城市市民和周邊地區遊客提供生態旅遊、禮佛祭祀、革命紀念、休閒康體、地質科普等功能為一體、動靜皆宜的市級風景名勝區。
桑浦山龍泉岩風景區是潮汕三市交界處的一塊綠色寶地,旅遊資源豐富,近年來眾多遊客和市民紛至沓來旅遊休閒,但由於歷史原因,該景區出入通道龍泉岩路長期缺乏規範化管理,導致“髒亂差”現象嚴重,影響了龍泉岩風景區旅遊檔次的提升。在“千村整治”行動中,江街道啟動了龍泉岩路綜合整治行動,使該片區煥然一新。
沿路相關社區居委會建立起定期清掃收集和轉運垃圾機制,做到垃圾日產日清,實現了該片區垃圾收集轉運的系統化和常態化。同時,做好衛生保潔工作,集中清理沿路垃圾、雜草、牛皮癬等。針對該片區亂擺放、亂吊掛、亂塗亂畫等現象,街道又出動力量,做好秩序整頓工作,並集中清理劃線規範沿路攤檔、停車場等各種經營活動,與中國移動汕頭金平分公司合作統一美化沿路停車場,方便了景區遊客停放車輛的需要。街道還落實宣傳車每日4次進行環保宣傳、發放宣傳單,提升了周邊民眾的環保意識。
記者昨天從市城鄉規劃局獲悉:備受關注的《汕頭市桑浦山龍泉岩片區專項控制規劃》日前獲批准實施。按規劃,該片區約404.34公頃的範圍將建成“清蓮聖地”、“生態名山”。
桑浦山素有“粵東第一名山”之美譽,山上奇峰、怪石、異洞、清泉隨處可見,人文勝跡薈萃。其中,汕頭市轄範圍內的龍泉岩片區,位於桑浦東南山麓,景點元素最為豐富、景點分布最為集中、文化底蘊最為深遠。
據了解,已獲批准實施的龍泉岩片區專項控制規劃,東起西快速路,南至大學路和汕頭大學北側,西、北以市界和山脊線為界,總面積約404.34公頃。其中,包括了慈善園、龍泉禪寺、鐵林禪寺、清雲禪寺、長石古寺、七日紅公園等景點。
片區規劃將形成“一心、兩翼、五軸互補、多區互動”的傘狀放射結構。“一心”即為景軸啟動中心。規劃打通西快速外環和祥雲路的聯繫通道,打造吉祥廣場,形成龍泉岩片區各條景區串聯軸線的啟動中心,並引入高山流水,將廣場周圍現有的水系貫通整合,構建“行雲流水”圍合中心廣場,整體形態猶如祥雲玉帶,又如同花萼烘托著花蕊,襯托出“清蓮聖地”的主題。“兩翼”即景軸啟動中心東西兩側的居住旅遊文化區與旅遊服務區。“五軸互補、多區互動”即以旅遊主題相同或相近的景區、景點為節點,以交通線路為串聯,點軸式開發推進,形成宗教朝拜、尋根祭祖、革命紀念、農業觀光、山地科普這五條各具特色的旅遊主題景軸。
同時,根據龍泉岩片區資源和景觀的差異性,結合其總體布局的特點,將規劃區域劃分為遊樂活動區、宗教活動區、革命紀念區、接待服務區、度假生活區、農田生態觀光區、山林景觀區、生態保育區,各區以其不同的建築及資源特色承擔不同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