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資料
科:水韭科
屬:水韭屬
亞門:水韭亞門
屬特徵
孢子體體形似韭菜,莖粗短塊狀,莖內有次生生長的結構。
葉細長叢生,螺鏇狀緊密排列,近軸面具葉舌,有大小孢子葉之分。莖的外周多為大孢子葉,而近中間多為小孢子葉。
孢子囊生於孢子葉的葉舌下方的一個特殊的凹穴中,凹穴常被一些由不育細胞所組成的橫隔片所隔開,外有緣膜。
大孢子囊含大孢子150—300枚,小孢子囊含小孢子30萬枚或更多。孢子囊沒有適應散布孢子的特殊機構,僅靠孢子囊的壁腐爛後散發。
配子體極度退化,有雌雄配子體之分,精子多鞭毛。
分類分布
水韭屬大約70餘種,絕大多數是亞水生或沼澤地生長的,我國有3種,最常見的為中華水韭(I.sinensisPalmer),普遍分布於長江下游地區。
代表植物
中華水韭IsoetessinensisPalmer:
多年生沼澤植物,植株高15-30厘米;根莖肉質,塊狀,略呈2-3瓣,具多數二叉分歧的根;向上叢生多數向軸覆瓦狀排列的葉。葉多汁,草質,鮮綠色,線形,長15-30厘米,寬1-2毫米,內具4個縱行氣道圍繞中肋,並有橫隔膜分隔成多數氣室,先端漸尖,基部廣鞘狀,膜質,黃白色,腹部凹入,上有三角形漸尖的葉舌,凹入處生孢子囊。孢子囊橢圓形,長約9毫米,直徑約3毫米,具白色膜質蓋;大孢子囊常生於外圍葉片基的向軸面,內有少數白色粒狀的四面形大孢子;小孢子囊生於內部葉片基部的向軸面,內有多數灰色粉末狀的兩面形小孢子。
分布於長江流域下游局部地區,如:江蘇南京,安微休寧、屯溪和當塗,浙江杭州、諸暨、建德及麗水等地。由於農田生產建設和養殖業的發展,自然環境變遷和水域消失,該種在許多地方已不復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