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展歷史
在遙遠的古代,勤勞的土家先民在這裡開懇土地,生活勞作。人們耕種田地很辛苦,還要為澆水奔忙,遇上大旱之年,田地焦裂,莊稼枯死,以至顆粒不收。由於這裡水資源十分豐富,人們在長期的生產勞動中,創造了一種能抽水的水車。這種水車用腳踏動木輪轉動,可以將低處的水轉到高處注入農田,另外還有用手搖動木輪抽水的水車。人們覺得這樣的水車需要靠人力來轉動,比較費事,後來又創造了一種圓盤子。即用木頭和竹子做成一個直徑五、六米(有的十幾米)的大轉輪架在溪流中,藉助水的衝擊力自行轉動,轉盤上有很多竹筒,隨轉盤轉動源源不斷的將溪水提升到高處,竹筒翻轉將水傾倒在水槽中,然後輸入農田。因而被稱為筒車或翻車,這種水車不用人力,不用電能,伴著“咿咿呀呀”的歡叫聲,隨溪水而轉,日夜不停,終年不息,是一個完完全全的自動化設施。千百年來,車溪人創造出了各式各樣的水車,並利用這些水車磨麵、舂碾、造紙、抽水灌田,充分顯示了土家先民的聰明才智。
水車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一大創造,很早就將水車套用於農田灌溉,漢代史籍中就有“漢靈帝使畢嵐作翻車,設機引水。”的記載。元代王禎《農書》中繪有筒車提水圖。明末傑出科學家宋應星在《天工開物》中對此更有詳細介紹:“凡河濱有制筒車者,堰陂障流,繞於車下,激輪使轉,挽水入筒,一一傾於梘內,流入畝中,晝夜不息,百畝無憂……”
館藏文物
車溪水車博物館實地集中展現了中國2000多年來經常使用的兩大類16種水車。
水車分類:桔槔、水碓、翻車、腳踏翻車、牛轉翻車、水轉翻車、機汲、拔車、風力水車、筒車、高轉筒車、衛轉筒車、水碾。
腳踏翻車——翻車的一種較高級形式,是在手搖翻車和基礎上發展而來的,在唐朝已廣泛使用,寧元時期更加成熟。
牛轉翻車——牛繞柱旋轉帶動水平車輪,再借變向輪齒拉動縱向車輪旋轉,從而使龍骨板刮水上岸。牛轉翻車在唐朝已開始有人使用,寧趨於成熟,元代使用十分廣泛。
風力水車——風力不車也是翻車的一種,它以自然風力為動力提水,是繼利用畜力、水力之後又一重大進步。風力水車產生於元代東部沿海地區,但到明代才逐步推廣套用。
拔車——又稱“手搖水車”,發明於明代,是在手搖翻車基礎上改進的小型手搖水車,相對於手搖翻車而言,結構簡單,輕便靈活,不僅一人戽水,而且可一人扛走,近水低田最適用。
桔槔——在井旁樹上或架子上掛一槓桿,一端系水桶,一端附大石塊,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西周時期的桔槔灌溉,是我國農業從抱瓮灌溉轉向提水灌溉的開始;桔槔已具備了水車的雛形。
機汲——機汲發明於唐朝,它吸收了轆轤和筒車的優點,可以遠距離送水。據唐代著名詩人劉禹錫《機汲記》中的記載,機汲是利用架空索道的轆轤汲水機械,為轆轤汲水法的重大發展,相對於筒車更為進步。其動力結構是曲柄轆轤,而漢代還只有滑輪式轆轤和細腰轆轤。機汲藉助架空索道和滑輪,把上下垂直運動改變為大跨度的斜向運動,有利於江河兩岸農田的灌溉。
翻車——最早期是比水碓更為進步“手搖翻車”,為東漢未年畢嵐首創(《後漢書》),三國馬鈞加以改進(《三國志》)。自發明近兩千年來,一直是我國套用最廣、效率最高的一種排灌工具,至今南方很多地區仍在使用。其名稱也很多,如龍骨車、水龍、水骨車、踏車、水蜈蚣、水車、翻車等。據《元和郡縣圖志》記載:江南(湖北省)蘄春有多處地方以翻車為地名,如“翻車水”、“翻車城”。翻車因用人力、畜力、水車的不同,又分腳踏翻車、牛轉翻車、水轉翻車、風車翻車等許多種類。
水碓——水碓是秦漢時期由許臼(一頭粗一頭細的搗食工具)發展而來的一種水力工具,它體現了我國古代農民對自然力的利用職權機械力,依次發展到使用畜力、水力,運用槓桿拉動水碓舂米、舂面,勞動效率明顯提高。桓譚《新論》中說,“因延力借身香以踐礁,而利十倍。杵臼又復設機關,用驢贏牛馬及役水而舂,其利乃且百倍。”
筒車——筒車發明於唐朝,詩聖杜甫有“連筒灌小園”的詩句。據《太平廣記》記載,唐朝初年,寺廟僧人澆園時,“以木桶相連,汲於井中。”唐代陳延章《水輪賦》描述的水輪是水車的筒車,水輪由木製,輪上縛以小竹(木)筒作兜水工具,下端設定在流水之中,利用水流衝擊輪子轉動,提水上升,就達到“鉤深致遠”,“積少成多”,衝破涯岸的隔離,使水為農桑服務的目的(《全唐文》)。筒車包括戽車、衛轉筒車、高轉筒車等許多種類。
高轉筒車——高轉筒車發明於唐代,其結構是將一串木斗掛在立齒輪上,在輪軸兩端伸延部位裝上供腳踏或手搖的裝置。
衛轉筒車——又稱驢轉筒車,發明於唐代,其工作原理與高轉筒車相近,唯借力對象不同。
水碾——南北朝時期的水碾,系一個水輪帶動一個輾輪,至唐出現了一個水輪帶動多個輾輪的機械。《舊唐書·高力士傳》載:“於京城西北戴灃水作碾,並轉五輪,日破麥三百斛。”
榮譽
車溪被中國鄉土藝術協會命名為“中國民俗文化村”。村內建立的水車博物館為全國首家水車博物館,這裡集中展現了中國兩千年來經常使用的桔槔、翻車、腳踏翻車、手搖翻車、牛轉翻車、水轉翻車、風力翻車、拔車、水碾等16類38種水車。古老的水車點綴著幽靜的山水,形成了一道獨特的風景,使山村更加具有詩情畫意。眾多的水車顯示了古代農業科技的發展,再現了水車演變的歷史。水車博物館依照早期車溪沿河水車部局,這裡保存了古老的紙坊、磨坊、酒坊、陶坊等,恢復了有著千年歷史的以水車為動力的古代造紙手工工藝、制陶工藝、榨油工藝、釀酒工藝等。共收集巴楚先民農耕稼作和生活起居用品1萬餘件,形成了國內獨有的“農耕文化”集中展示區。
參觀信息
景區實行統一售票分景點驗票,票價90元/人
地址:鹹寧市赤壁市陸水湖大道646號陸水湖風景區民俗樂園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