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箐鎮

水箐鎮

水箐鎮位於畢節市西北部,距市區24公里,地處東經104°01′—104°07′。北緯27°17′—27°20′。東與何官屯鎮相接,西與青場鎮毗鄰,南與野角鄉接壤,北與青場鎮和雲南省相連,全鎮轄中營、大灣、星火、流水岩、東風、馬安橋、黃連寨、水箐、乾溝、大梨樹、燎原和新地12個村,109個村民組,總人口24014人,土地總面積為9907.47公頃。其中少數民族1961人占全鎮人口的7.72%,主要為苗族、彝族,分布在馬鞍村、水箐村、中營村和黃連村,2006年人口自然增長率為14‰。

基本信息

自然資源

自然與資源條件

2011年9月為止,水箐鎮屬石灰岩高中山丘陵窪地,境內南高北低,最高海拔1805.7米,北面最低海拔1587.5米,地勢高而平緩,多為丘陵窪地,是有名的高山冷涼地區,土壤以地帶性的鐵鋁質黃壤黃棕壤和灰色土為主,海拔1600米以下低洼處有馬錫泥土及岩泥土分布。

氣候

水箐鎮 水箐鎮

2011年9月為止,水箐鎮氣候溫涼濕潤,陰雨雲霧多,日照少,年均溫11至13.8℃,無霜期211天至252天,年降雨量990至1010毫米,山大坡陡,常現陰雨雲霧,雨量較充沛,暴雨較多,地表徑流量大,對農業生產影響極大。

作物

2011年9月為止,主要糧食作物有玉米、馬鈴薯、大豆、蕎子。經濟作物有烤菸、天麻、核桃、茶葉等。境內有豐富的煤礦資源,但還沒有形成規模開採。

基礎設施建設

城鄉建設用地

2009年城鄉建設用地面積217.66公頃,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減少31.61公頃。減少原因是現狀零星居民點的歸併,調整到畢節市中心城區和中心村。2020年城鄉建設用地規模186.05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1.88%。

交通水利

2011年9月為止,遵循節約集約利用土地,保障經濟快速發展時期所需要的建設用地供給;重點保證交通、水利、能源等基礎設施和其他重點建設項目用地。建設用地總規模控制在296.90公頃內,城鄉建設用地規模為217.85公頃,其中:城鎮工礦用地規模16.15公頃,水利交通用地78.09公頃。

獨立工礦用地區

2011年9月為止,獨立工礦用地區:是指獨立於城鎮村建設用地區之外,為工礦建設需要劃定的土地用途區。可劃入工礦用地區的土地包括:獨立於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以外、規劃期間不改變用途的採礦地及其它獨立建設用地,其中已劃入其它土地用途區的除外;獨立於城鎮、村鎮建設用地區以外,規劃期間已列入規劃的採礦業發展用地;不宜在居民點內配置的其它建設用地。該用地區土地面積1.09公頃,占土地總面積的0.01%。該區土地直接為採礦和獨立建設生產服務。主要分布在東風村、中營村、星火村、新地村。

社會事業

在社會事業發展方面,截止到2007年7月底,水箐鎮現有初級中學1所,國小完小8所,另有在建完小兩所,全鎮有教師94人,另有代課教師(包括民辦教師)46人。全鎮現有衛生院一所,村級衛生室6個;廣播電視事業發展快,廣播人口覆蓋率86.2%,電視人口覆蓋率91%。在扶貧工作方面, 2007年共有2057人得到農村“低保”救濟。

全鎮12個村已有11個村基本通了公路、照明電,但全鎮尚有9個村12500人、3000餘頭大牲畜存在不同程度的飲水困難。尤其是乾溝村、馬鞍村、黃連村,民眾的生活用水往往要到幾里甚至十幾里的地方去取,給民眾的生產、生活帶來諸多不便。

民俗文化

非物質文化產業

水箐鎮加大力度保護非物質文化產業,傳承優良傳統,大力發展民族文化:如原生態苗族舞蹈、苗族歌曲、彝族舞蹈等。

苗族同胞原生態舞蹈

水箐鎮苗族同胞原生態舞蹈《四世同堂》備受歡迎,曾多次在地區、市比賽中獲得佳績。

苗族採花節

每年的端午節是水箐苗族同胞最期待的日子,因為這一天也是他們盛大的“採花節”。每到這一天,苗族同胞們就聚集在選定的山頭,通過唱苗族歌曲、跳舞、吹蘆笙、對山歌等形式歡度採花節。未婚的少男少女們在這個節日裡以歌傳情、以舞示愛,找到自己心怡的伴侶。

旅遊資源

水箐鎮十畝杜鵑

水箐鎮 水箐鎮

水箐鎮十畝杜鵑位於水箐鎮西部的燎原村境內,每逢開花季節,近十畝杜鵑花成片開放,呈現一片祥和景象。該地氣候溫暖濕潤,屬低緯度的高原性中亞熱帶溫和濕潤季風氣候區,日照充足,適應杜鵑花的生長開花。

兩岔河漂流

水箐鎮兩岔河漂流,風光秀麗、景色怡人。

“新馬泰”旅遊山

水箐鎮“新馬泰”旅遊山,因貫穿水箐鎮新地村、馬鞍村、星火村(泰山坡)而得名。“新馬泰”旅遊山平均海拔1850米,全長近10千米。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