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苗疫病

水稻苗疫病

水稻苗疫病,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發生,長江流域發生多。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條件下萌發,產生遊動孢子侵入為害。

概述

病株一般是心葉以下的第一片葉萎蔫枯死,重者也會引起全株枯死。秧田和早插本田均能發生。發病初期,在葉片上出現黃白色園形或橢園形斑點,病斑輪廓很不清楚,略呈水漬狀。隨後沿葉脈發展,變為紅褐色或紫褐色長條斑,病斑組織枯死後,邊緣呈紫揭色,中間暗灰色或褐色。臨近病斑癒合後,兩端尖削,呈長梭形,略似稻瘟病的慢性病斑。此病最大特徵是:病斑多發生在葉片中上部,常三、四個並列,病斑長2一3厘米,在露水未乾時或陰雨天氣,詳細觀察病部,可見病斑表面有稀疏的白色霉狀物。最後引起葉片枯死。病原:通過顯微鏡檢查,發現病斑表面有卵形無色的遊動抱子囊,頂端具有乳狀突起,泡子囊梗甚短,頂端略膨大而有數個短的分梗。抱子囊很少,當露水未乾時采來標本上容易找到,乾標本上則不易找到,但浮在自來水中過一夜可以促使抱子囊產生。在老病斑組織中比較容易看到卵抱子,卵抱子球形,無色至淡黃色,每個藏卵器中只有一個卵球。

症狀

主要在早、中稻秧苗和早稻大田前期發生,長江流域發生多。為害秧苗葉片。葉上初生黃白色小圓斑,後擴展成灰綠色水漬狀不規則條斑,害擴展後病斑融合使葉片縱卷或折倒。濕度大時病斑上可見白色稀疏霉層,即病菌孢囊梗和孢子囊。病斑漸褐變、中央灰褐色,白色霉層逐漸變為灰白色,常造成稻苗中、下葉片局部枯死,嚴重時整葉或整株死亡。

播途徑和發病條件

病菌以卵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年有水存在條件下萌發,產生遊動孢子侵入為害。飽和濕度條件下病斑上才能產生孢囊梗,孢子囊產生需有水滴或水膜存在。遊動孢子休止後由休止孢產生芽管從葉片氣孔侵入寄主。受侵染秧苗在飽和濕度下形成典型病斑,相對濕度60%-90%只產生淡褐色小斑。發病適宜溫度16-21℃,氣溫超過25℃病害受抑。陰雨連綿有利於發病,三葉期前後秧苗最易感病。秧田水淹或深灌有利發病,串灌病害易於流行。播種過密,秧苗弱易發病。偏施氮肥發病重。

防治方法

1、選地勢高的田塊秧田,且秧田要年年輪換。選用優質抗病品種,進行浸種和種衣劑加新高脂膜拌種處理(能有效隔離病毒感染,不影響萌發吸脹功能,加強呼吸強度,提高種子發芽率和出苗率)。
2、加強肥水管理,要淺水勤灌,防止串灌,適當增施磷鉀肥,提高抗病力同時噴施新高脂膜增強肥效。
3、藥劑防治。秧苗3葉期噴灑64%防毒礬可濕性粉劑(或4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或1∶2∶240倍式波爾多液)加新高脂膜進行防治。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