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害特點
幼蟲吸食水稻生長點汁液,致受害稻苗基部膨大,隨後心葉停止生長且由葉鞘部伸長形成淡綠色中空的蔥管,蔥管向外伸形成“標蔥”。水稻從秧苗到幼穗形成期均可受害,受害重的不能抽穗,幾乎都形成“標蔥”或扭曲不能結實。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3.5—4.8mm,形狀似蚊、淺紅色、觸角15節、黃色、第1、2節球形,第3一14節的形狀雌、雄有別:雌蟲近圓筒形,中央略凹;雄蚊似葫蘆狀,中間收縮,好像2節。中胸小盾板發達,腹部紡錘形隆起似駝峰。前翅透明具4條翅脈。卵長0.5mm左右,長橢圓形,初白色,後變橙紅色或紫紅色。幼蟲末齡幼蟲體長4—4.5mm,紡錘形;蛆狀。幼蟲共3齡,1齡蛆形,長約0.78mm;2齡紡錘形長約1.3mm;3齡體形與2齡蟲相似,體長約3.3mm。蛹橢圓形,淺紅色至紅褐色,長3.5—4.5mm。
生活習性
廣東連山年生6—7代,廣東從化、廣西、江西、雲南、福建7—8代,廣東佛山、中山8—9代,海南12—13代。以幼蟲在田邊、溝邊等處的游草、再生稻、李氏禾等雜草上越冬。年生7—8代地區,越冬代成蟲於3月下旬-4月上旬出現,羽化後成蟲飛到附近的早稻上為害,該蟲從第二代起世代重疊,很難分清代數,但各代成蟲盛發期較明顯。一般1、2代數量少,3代後數量增加,7—10月,中稻、單季晚稻、雙季晚稻的秧田和本田很易遭到嚴重為害。
繁殖
成蟲羽化的當晚即交配,雄蟲多次交配,雌蟲僅1次,卵散產在近水面嫩葉上,每雌產卵100一150粒,雌蟲有趨光性,因此誘蟲燈上出現的高峰日就意味著田間產卵高峰日。初孵化幼蟲借葉上濕潤的露水下移,從葉鞘間隙或葉舌邊緣侵入,開始為害生長點,生長點受害後心葉停止生長,葉鞘伸長成管狀,即“標蔥”出現,這時管里幼蟲已化蛹。羽化前蛹體頭部向上,蛹上升到蔥管頂端,用額刺破頂而出,在出口處留有白色的蛹殼。該蟲喜潮濕不耐乾旱,氣溫25—29℃,相對濕度高於80%,多雨利其發生。生產上栽培制度複雜,單、雙季稻混栽區,稻癭蚊發生嚴重。天敵有蜘蛛、蟎類、螞蟻、步行甲、青蛙、黃柄黑蜂等。
防治方法
防治稻瘦蚊的策略是“抓秧田,保本田,控為害,把三關,重點防住主害代”。(1)選用抗蟲品種 如抗蚊1號、抗蚊2號、汕優999、水輻17等。(2)春天及時剷除稻田游草及落谷再生稻,減少越冬蟲源。把單、雙季稻混栽區因地制宜改為純雙季稻區,調整播種期和栽插期,避開成蟲產卵高峰期。(3)注意防止秧苗帶蟲,必要時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800倍液浸秧根後用塑膠膜覆蓋5小時後移栽。(4)晚稻播種時,每667m2撒3%映喃丹顆粒劑3kg,也可在秧苗移栽前7—8天,用40%樂果乳油250ml,拌細乾土20kg製成毒土撒施有效。(5)搞好蟲情監測預報,對稻瘦蚊主要為害世代的發生作出及時、準確的預測預報。(6)加強農業防治和健身控害栽培。①夏收夏種季節,及時耙漚已收早稻田塊,剷除田基、溝邊雜草,用爛泥糊田埂等,可消滅蓉草、稻根腋芽及再生稻上的蟲源,減少蟲口基數。⑧合理搭配種植中、早熟雜交稻。如汕桂34、博優49等組合。⑧不在早稻本田中播晚稻秧,提倡集中統一播育晚稻秧苗,推廣水播旱管、旱育稀播等抗蚊育秧方式。防止夏、秋時節田間禾苗青黃並存或“一路青”的稻田生態等。④利用抗性資源,示範推廣種植抗蚊品種如植選一號等。⑥注意保護利用天敵。⑧科學用藥。秧田用藥防治主要採用毒土畦面撒施方法。於秧苗起針到二葉一針期或移栽前5—7天,每667m2用10%益舒寶或5%愛卡士、3%米樂爾顆粒劑1.25—1.5kg,也可用3%呋喃丹或3%甲基異柳磷顆粒劑3.5—4kg拌土10一15kg均勻撒施。施藥秧田要保持淺薄水層,並讓其自然落乾,讓田土帶藥,為了防止秧苗帶蟲,用90%晶體敵百蟲800倍液或40%樂果乳油500倍液浸秧根後用薄膜覆蓋5小時後移栽。⑦在成蟲盛發至卵孵化高峰期田間開始出現大肚秧時,每667m2用90%晶體敵百蟲200g加40%樂果乳油100ml,拌土20kg後撒施。也可用3%呋喃丹顆粒劑3kg,進行深層施藥,保持3cm淺水層。⑧本田防治在本田禾苗回青後到有效分櫱期,即播後7—20天內施藥。一般只對有效分櫱期與稻癭蚊入侵期相吻合的田塊實行重點施藥防治。藥肥兼施,以藥殺蟲,以肥攻櫱,促櫱成穗。用藥方法同秧田期,但應適當增加用藥量。注意選用內吸傳導性強兼殺卵的殺蟲劑。用工農16型噴霧器加滿水加入30%殺蟲王5ml或加入20%殺敵寶5ml噴灑,也可選用40%氧化樂果或40%樂果、50%甲胺磷乳油1000倍液、36%克蝸蠅乳油1000—1500倍液噴灑,每667m2噴對好的藥液50一60kg,防治稻瘦蚊,兼治稻稈蠅,防效90%一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