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白絹病

水稻白絹病

症狀我國雙季稻區時有發生,主要為害晚稻秧苗或成株的莖基部,病部呈褐色,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後期形成很多黃褐色小菌核。晚稻秧苗染病,引致苗枯。成株染病,病株葉片變黃,整株枯萎。病原 Sclerotium rolfsii 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核球形至橢形,大小0.5-1mm,易脫,表面平滑且有光澤。菌核內部灰白色,緊密,細胞呈多角球形,大小6-8μm,邊緣細胞褐色,不規則,多較小。子實層密集成層,白色;擔子棍棒狀,頂生小梗4個,其上生擔孢子。擔孢子球形至洋梨形,無色,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該菌在自然界不易產生。擔子器棍棒狀,形成分枝菌絲的頂端上具2-4個擔子柄,其上著生擔孢子,擔孢子梨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平滑。台灣曾在蝴蝶蘭上發現有性態。傳播途徑和發病條件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直接由土壤中侵染地下根、莖基部或與地面接觸的植株葉部,我國雙季稻區,主要為害晚稻秧苗,引起苗枯。

基本信息

(圖)水稻白絹病水稻白絹病

水稻白絹病是水稻病害之一,主要危害晚稻秧苗或成株的基部,病部呈褐色,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後期形成很多黃褐色小菌核。晚稻秧苗染病,引致苗枯。成株染病,病株葉片變黃,整株枯萎。影響水稻的生長和發育,並導致水稻減產。

簡單介紹

中文名稱:水稻白絹病
病原中文名稱:齊整小核菌
病原拉丁學名:Sclerotium rolfsii Sacc病原分類地位:半知菌亞門真菌
病害類型:真菌
主要寄主:水稻
危害部位:莖基部
傳播因子:土壤

危害症狀

主要危害晚稻秧苗或成株的莖基部,病部呈褐色,表面產生白色絹絲狀菌絲體,後期形成很多黃褐色小菌核。晚稻秧苗染病,引致苗枯。成株染病,病株葉片變黃,整株枯萎。

病原特徵

(圖)水稻白絹病水稻白絹病

Sclerotium rolfsii Sacc.稱齊整小核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菌核球形至橢圓形,小0.5~1mm,易脫落,表面平滑且有光澤。菌核內部灰白色,緊密,細胞呈多角球形,大小6~8μm,邊緣細胞褐色,不規則,多較小。子實層密集成層,白色;擔子棍棒狀,頂生小梗4個,其上生擔孢子。擔孢子球形至洋梨形,無色,大小4.5~6.7×3.5~4.5(μm)。有性態最早命名為Corticium centrifugum(Lév.)Bers.後又稱C.rolffii Curzi(Saccardo),近又命名為Athelia rolfsii(Curzi)Tu&Kimbrough(Punja)稱羅耳阿太菌,屬擔子菌亞門真菌。該菌在自然界不易產生。擔子器棍棒狀,形成分枝菌絲的頂端上具2~4個擔子柄,其上著生擔孢子,擔孢子梨形或橢圓形,單胞無色,平滑。台灣曾在蝴蝶蘭上發現有性態。

白絹病菌是一種根部習居菌,以菌絲體或菌核在土壤中或病根上越冬,第二年溫度適宜時,產生新的菌絲體,病菌在土壤中可隨地表水流進行傳播,菌絲依靠生長在土中蔓延,侵染苗木根部或根頸。病菌喜高溫,因此病害多在高溫多雨季節發生,6月上旬開始發病,7—8月氣溫上升至30℃左右時為發病盛期,9月末停止發病。高溫高濕是發病的重要條件,氣溫30—380C,經3天菌核即可萌發,再經8—9天又可形成新的菌核。在酸性至中性的土壤和沙質土壤中易發病;土壤濕度大有利於病害發生,特別是在連續乾旱後遇雨可促進菌核萌發,增加對寄主侵染的機會;連作地由於土壤中病菌積累多,苗木也易發病;在粘土地、排水不良、肥力不足、苗木生長纖弱或密度過大的苗圃發病重。根頸部受日灼傷的苗木也易感病。

浸染循環

病菌可在土壤中越冬,直接在土壤中侵染地下根、莖基部或與地面接觸的植株葉部,中國雙季稻區,主要危害晚稻秧苗,引起苗枯。

發病因素

1施用的有機肥未充分腐熟;施用氮肥過多或過遲,植株生長過嫩,抗病性降低易發病。
2未及時烤田,或烤田不好,長期灌深水,排水不良的田塊易發病;
3栽培過密,田間通風透光差,蟲害嚴重的田塊易發病
4管理粗放,田間及四周田埂雜草叢生的田塊易發病。
5氣候溫暖、長期連陰雨易發病;長期灌深水,或大水串灌、日照不足的氣候易發病、。

防治方法

一、農業防治:
1、選用排灌方便的田塊,不用帶菌稻草作苗床的覆蓋物和扎秧草,
2、不種植感病品種,選用抗病、無病、包衣的種子,如未包衣則用拌種劑或浸種劑滅菌;
3、用無病土做苗床營養土,用藥土做播種後的覆蓋土,
4、向大田移栽前,噴施一次除蟲滅菌的混合藥,
5、肥料管理:提倡施用酵素菌漚制的或充分腐熟的農家肥,採取“測土配方”技術,和“早促、中控、晚保”的方針,重施基肥,科學施用氮肥,增施肥。加強田間管理,培育壯苗,增強植株抗病力,有利於減輕病害。
6、水份管理:淺水勤灌,防止串灌;烤田適中。
7、加強栽培管理,催芽不宜過長,拔秧要儘可能避免損根。做到“五不插”:即不插隔夜秧,不插老齡秧,不插深泥秧,不插烈日秧,不插冷水浸的秧。
8、發現病株,及時拔除燒毀或高溫漚肥。

(圖)甲基托布津甲基托布津

二、化學防治:
(一)種子滅菌:
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50倍液
強氯精可濕性粉劑500倍液
10%浸種靈乳油2500倍液
25%施保克乳油3000—4000倍液
以上藥劑浸種48—72小時,不需淘洗即可催芽
(二)苗床消毒:
(1)藥土:1份甲霜靈或敵克松或立枯靈+1份殺蟲劑+ 30份乾細土混勻,做播種時的覆蓋土。
(2)播種前,苗床噴施:
3.2%惡甲水劑(育苗靈)300倍液
95%綠亨1號(惡霉靈)精品4500倍液
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6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30%立枯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三)發病時噴施:
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1000倍液
65%敵克松可濕性粉劑700倍液
30%立枯靈可濕性粉劑500~800倍液
於一葉一心期噴施秧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