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產品罐頭的歷史
我國的水產罐頭生產始於清末,早期只生產魚、貝類罐頭,水產罐頭廠主要分布於天津、青島、煙臺、舟山、上海等地。由於加工設備靠進口,產品成本高,而人民大眾的購買力低,無法大量生產。直至新中國成立後,水產罐頭生產才有了真正的起步。20世紀50~60年代,已有罐裝、瓶裝、塑膠軟罐裝等加工設備,水產罐頭品種也有所增加;80年代改革開放以後,水產罐頭生產進入了一個新的發展時期,產品暢銷國內外。
進入21世紀的今天,整個罐頭產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據統計,2012年我國水產類食品罐頭總產量為35.5萬噸,比2011年增長了33%。2013年國內水產類食品罐頭總產量為42.03萬噸,2014年行業產品產量增長至48.46萬噸。
生產工藝
(1)前處理:除去那些經過長時間加熱殺菌後仍無法食用的部分去皮。(2)鹽水浸漬:進行調味增進最終產品的口味。(3)預熱:有預煮與沒炸、煙燻,目的是去厚料中部分水分包括油炸、煙燻、裝罐、排氣、密封。(4)加熱殺菌:水產罐頭均採用高壓殺菌(100℃),殺菌強度的控制,既要達到殺菌的目的,又要儘可能保持食品的風味與營養價值。
主要水產罐頭製品
清蒸類罐頭
以保持原料特有的口味色澤為主。原料鮮度良好的水產品,脂肪多,水分少,新鮮肥滿,肉質堅密而魚類頭足類的墨魚、貝類中的蛤蜊、牡蠣及蝦、蟹等。初步加工,以生鮮狀態或經預熱處理後裝罐,加熱殺菌。
茄汁類罐頭
以魚類等水產品為原料,處理後經鹽漬脫水生裝後加注茄汁,或生裝經蒸煮脫水後加注茄汁,或經預煮脫水後裝罐加茄汁,或經油炸後裝罐加茄汁,然後經排氣、密封、殺菌等過程而製成的一類罐頭。
特點:兼有魚肉及茄汁的口味,並宜經過貯藏成熟,等色、香、味調和後食用;茄汁有調節和部分掩蓋原料異味的作用,因而對原料的要求比清蒸類、油浸類要低。
原理:茄汁中的有機酸和魚肉的分解產物胺類發生鹼性中和作用,但不能使用變質的原料。
茄汁的配製:主要用料為番茄醬、砂糖、精鹽、植物油、味素等。
質量要求:肉色正常,茄汁為橙紅色、魚皮顯自然色澤,組織緊密不鬆散,無雜質、碎塊、無異味。
調味水產罐頭
以魚類等水產品有原料,在生鮮狀態或經蒸煮脫水後裝罐,加調味液後密封殺菌而製成的一類罐頭。
特點:注重調味液的配方及烹飪技術,使產品各具獨特口味,不滿足消費者的不同愛好。
分類:紅燒、五香、煙燻、鮮炸、糖醋、豆豉等多種產品。
調味液:日本以醬油、豆瓣醬、砂糖為主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