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濱洞

《水濱洞》是明代詩人王守仁創作的一首五言古詩。這首詩寄情于山水,從思想性上來看,並無十分厚重,詩人以水濱洞的深幽靜穆襯托自己追求恬淡的心境。全詩清新淡雅,最後兩句觸景生情,把眼前的景與心中的道聯繫起來,不免又有幾分淒涼之感。

作品原文

水濱洞

送遠憩岨谷,濯纓俯清流。

沿溪涉危石,曲洞藏深幽。

花靜馥常閟,溜暗光亦浮①。

平生泉石好,所遇成淹流。

好鳥忽雙下,鰷魚亦群游②。

坐久塵慮息,淡然與道謀。

作品注釋

①溜暗:洞中暗流。

②鰷魚:魚名。即白鰷、魳鰷。屬魚綱鯉科。體長,側扁,銀白色,側線緊靠腹部,性活,善跳躍,常在水面結群往來,迅速遊動。中國淡水均產出。

作品譯文

送友遠行在山谷休息,順便俯身溪水洗洗帽帶。

沿著小溪踩過懸石,來到曲折幽靜的水濱洞。

靜謐的洞裡花香濃郁,暗流上有幾點陽光浮動。

我平生喜好奇泉秀石,凡遇到的都會留下欣賞。

好鳥忽然雙雙飛下,鰷魚也結隊的游來。

久久坐在這裡忘卻了塵世煩惱,靜靜的思考事物發展的“道”。

作者簡介

王守仁(1472~1529),浙江餘姚人,字伯安,號陽明子,世稱陽明先生,故又稱王陽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他二十八歲參加禮部會試,名列前茅,中了進士,授兵部主事。1506年(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對宦官劉瑾,被廷杖四十,謫貶至貴州龍場。1517年(正德十二年),江西、廣東等地爆發民亂,王守仁被朝廷重新啟用,並平定了寧王等叛亂,立下赫赫戰功。王守仁不但武功非凡,他也是著名的儒學大師,著有《傳習錄》等重要的著作,是儒家心性學說的集大成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