氯化血紅素

氯化血紅素

氯化血紅素是天然血紅素的體外純化形式,一般都是從動物血液中分離,提純出來的。血紅素鐵是純天然的生物補鐵劑, 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無體內鐵蓄積中毒及胃腸刺激等不良反應等優點。專家試驗證實,血紅素鐵在小腸內的吸收率高達25%~30%(非血紅素鐵約為3%~8%),無任何副反應,且不受膳食及其它因素影響,是理想的補鐵劑。因其可被開發為保健食品、飲料而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青睞。同時血紅素還是抗貧血和抗腫瘤藥物的重要原材料,美國FDA已於1983年7月正式批准雅培公司的氯化血紅素作為藥品使用 。

基本信息

理化性質

氯化血紅素(氯化高鐵血紅素;血晶素)是從動物血液中提純出來的血紅素結晶,其化學性質與血紅素類似。氯化血紅素為結晶或粉末,透光為黑褐色,折光為鋼藍色,無臭無味,不溶於水及醋酸,微溶於70%~80%乙醇,溶於酸性丙酮,溶於稀氫氧化鈉溶液,於氫氧化鈉溶液中生成羥高鐵血紅素。

血紅素主要存在於動物的血液和肌肉中,是動物血液中的天然色素。血紅素是由原卟啉IX與鐵(II)絡合形成,結晶呈藍黑色,不溶於水,溶於酸性丙酮、鹼性水溶液,在溶液中易形成聚合物。其分子中有共振結構,性質穩定。可與蛋白質結合成複合蛋白質,即血紅蛋白(Hb)或肌紅蛋白(Mb)。Hb是運輸O和部分CO的載體,是維持血液pH恆定的緩衝物質。在一定條件下,可使血紅素與蛋白質分離。

套用

氯化血紅素一般從豬血中提取,在醫藥、食品、化工、保健品、建築以及化妝品行業中有廣泛的套用。在食品工業中,氯化血紅素可代替肉製品中的發色劑亞硝酸鹽和人工合成色素;在製藥行業中,它可作為半合成膽紅素原料,而且可用於製備抗癌特效藥;在臨床上,它可製成血紅素補鐵劑;在化妝品工業中,它是一種重要的原料。

氯化血紅素作為鐵質強化劑,具有生物利用度高、無體內鐵蓄積中毒以及胃腸刺激等不良反應等優點。這是因為氯化血紅素以分子形式吸收,可直接被腸道黏膜攝取。氯化血紅素是現代醫學公認的防治缺鐵性貧血、吸收率高、效果好的生物鐵源,無鐵腥味,不刺激胃腸,是嬰幼兒、孕婦首選的補鐵補血產品。

氯化血紅素的檢測方法

目前關於氯化血紅素檢測方法的文章及報導主要有紫外光譜法、螢光法、紅外光譜法、極譜法、可見光分光光度法、電極法等。

紫外和紅外光譜法

兩種光譜法原理類似,均是利用標準品與樣品的紅外光掃描譜圖和紫外光掃描譜圖進行比對,對圖譜的走向以及變化趨勢進行比較。在紅外光掃描譜圖中,如果樣品與標準品具有相同的吸收特徵,掃描譜圖形狀大體一致,可以以此說明試驗所得樣品為氯化血紅素。在紫外光掃描譜圖中,標準品在波長為 380-410nm 範圍內有最大吸收,但是因為溶劑的不同,會導致標準品的最大吸收波長也不同。在相同實驗條件下,如果樣品在同一波長處具有最大吸收,該方法可作為氯化血紅素的定性鑑定。袁曦對氯化血紅素口服液採用紫外光譜法對其氯化血紅素含量進行檢測,採用波長為384nm 處對抗貧口服中的氯化血紅素進行測定,結果表明在1.80-9.10ug/mL 線性範圍內,R=0.9999,標準差是 0.67%,方法的平均回收率達到99.3%。

螢光法

螢光法是利用血紅素中卟啉的螢光特性,利用螢光光度計可檢測出樣本的螢光強度,從而計算其相應的血紅素含量,如糞便中血紅素的定量測定,血紅蛋白在腸道中消解為血紅素,血紅素在腸道內細菌的作用下,大部分被消解為卟啉,利用卟啉的螢光特性,可計算其相應的血紅素含量。血紅素與草酸試劑共熱能脫去亞鐵離子,並被還原成具有螢光特性的卟啉,此條件下利用螢光法所測得的卟啉為腸道中全部的血紅素量。消解的血紅素除以血紅素總量即為血紅素腸道轉換率,由於出血部位越高,被消化吸收的時候越長,腸道的轉換率也越高,所以從腸道轉換率可以大概推算出腸道出血的部位。

可見光分光光度法

將血紅素溶解於 0.25%Na2CO3溶液中,在波長為 610nm 處有最大吸收峰值,楊淑琴在血紅素的鹽酸丙酮法提取工藝中有用該法對血紅素的含量作了測定。

極譜法

通過研究血紅素的極譜行為,以0.1mol/L NH3-NHCl 作為緩衝溶液,血紅素在-0.42V點出現一個靈敏的陰極波。利用該方法可檢測出最低血紅素濃度為8×10mol/L。

電極法

該法採用修飾後的石墨電極檢測血紅素,發現電極對血紅素的濃度反應比較靈敏,濃度在 1×10~1×10mol/L範圍內血紅素與電極反應成線性關係。

其他

除了上面的方法外,還有一些關於測定氯化血紅素的方法。袁曦在水浴加熱加熱條件下利用氫氧化鈉溶液將氯化血紅素溶解,冷卻後加入硫酸,晃勻後立即產生棕色沉澱。過濾後取濾液加硫氰酸銨試液數滴,溶液呈棕紅色。此顯色反應可用作氯化血紅素的定性檢測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