氣候變化與中國糧食安全脆弱區

氣候變化與中國糧食安全脆弱區

3.2 4.2 5.2

圖書信息

作 者: 殷培紅 著

叢 書 名:出 版 社: 中國環境科學出版社ISBN:9787511104182出版時間:2011-01-01版 次:1頁 數:152裝 幀:平裝開 本:16開所屬分類:圖書 > 科學與自然 > 大氣科學

內容簡介

《氣候變化與中國糧食安全脆弱區》利用1985—2004年2300個縣(市)單產數據和730個基礎站點的氣溫、降水數據,重點分析了三個方面的問題:①從糧食生產和經濟補償能力出發,綜合糧食供需、安全儲備、地方經濟實力等因素,構建了糧食安全脆弱性評價體系,將全國分為6個不同類型的糧食安全脆弱區;②運用協整關係分析方法提高了氣候變化敏感區的辨識能力;③基於單產一氣候變化回響方程和單產年際變化空間模型,利用相似災年情景分析法評估了極端氣候事件對中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影響。《氣候變化與中國糧食安全脆弱區》由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法規與體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殷培紅編著。
作為世界糧食生產大國和消費大國,中國的糧食安全以及氣候變化對中國糧食安全的影響等問題,一直是國際糧食安全研究、全球變化和區域安全研究的理論熱點。中國是全球氣候變化及區域差異最明顯的地區。《國家糧食安全中長期規劃綱要(2008—2020年)》指出,今後受全球氣候變暖影響,我國旱澇災害特別是乾旱缺水狀況呈加重趨勢,可能會給農業生產帶來諸多不利影響。對決策者而言,更加希望了解當前與未來哪些地區的糧食安全問題最突出?哪些地區是糧食生產適應氣候變化的脆弱地區?這也正是《氣候變化與中國糧食安全脆弱區》研究的主題——糧食安全脆弱區的空間識別。通過辯識糧食生產應對氣候變化的脆弱區,將有利於區域糧食生產布局調整、提高糧食安全巨觀調控政策的地區針對性,為科學決策提供依據,增強區域適應氣候變化的能力。

作者簡介

殷培紅,現任職於環境保護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環境法規與體制改革研究室副主任,副研究員。2007年6月畢業於北京師範大學地理學與遙感科學學院,獲得自然地理學博士學位。主要研究領域為環境演變與資源環境管理。現任民盟中央第十屆中央委員會經濟委員會委員、民盟北京市委環境資源委員會副主任。
現擔任環境保護部重點課題“溫室氣體統計及環境監管能力建設”子課題負貴人。主要參與了中國工程院、環境保護部主持的國家級重點科研項目“中國環境巨觀戰略研究”、中組部全國黨政幹部培訓《生態文明建設與可持續發展案例教材》、科技部科技支撐項目“全球環境變化應對技術研究與示範”——“國際產業分工與碳排放向中國的轉移評估”專題研究、民政部“國家自然災害綜合評估與風險製圖”、中國環境與發展國際合作委員會(CCICED)的“中國環境與發展展望:2010——構建中國的綠色繁榮”等研究項目,並為上述項目正式出版物的作者之一。近十年來,以第一作者在核心期刊上發表中英文論文12篇。
·查看全部>>

目錄

1 導論
1.1 背景及意義
1.2 國內外研究綜述
1.3 研究方案
2 21世紀國中國糧食供需格局
2.1 研究方法
2.2 中國糧食供需平衡類型的空間格局
2.3 中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區域分異規律
3 區域糧食產量形成系統的穩定性評價
3.1 中國糧食產量波動研究評述
3.2 主要研究方法
3.3 中國糧食生產的空間變化特徵
3.4 糧食產量系統穩定性的綜合評價
4 糧食單產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評價
4.1 研究方法
4.2 近20年中國氣候變化的區域差異
4.3 氣候變化對中國糧食單產變化的主要影響
4.4 糧食單產對氣候變化的敏感性評價
5 極端氣候事件對中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影響
5.1 研究方法
5.2 東北低溫冷害對中國糧食供需平衡的影響
5.3 典型旱災年景下的中國糧食供需平衡
5.4 減產風險分析
6 糧食安全脆弱區的識別
6.1 研究方法
6.2 糧食安全脆弱性的區域差異及政策含義
7 主要結論與研究展望
7.1 主要結論
7.2 研究展望
參考文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