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范兒: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

《民國范兒: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所論及的林紓、梁濟、沈曾植、康有為、梁啓超、熊十力、劉師培等18位名人,志業相殊,神貌各異,皆為清末民初活躍在學界、政界、軍界、宗教界的重量級人物,引領了民國時期的國人的精神風貌、氣節氣度,可謂“民國范兒”。作者在本書中力求糾正被既定模式或“宏大敘事”所遮蔽的歷史誤讀,打撈沉積的細節,復原那些塵封既久、聚焦模糊的“歷史記憶”,彰顯其潛德之幽光。 范兒是一種精氣神,是“一種趣味、一種風尚、一種美學”。

基本介紹

內容簡介

《民國范兒:風流總被雨打風吹去》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作者簡介

邵盈午,原名迎武,山東乳山人。1956年生於濟南。徐州師範大學教授,中國詩學研究所所長。性狷潔,慕仁義,好虛靜,重實學。先後出版學術專著十餘種,主要有:《蘇曼殊新論》《南社人物吟評》《柳亞子詩歌新探》《蕙蕕劫——中國近代士階層研究》《編輯卮言》《情僧夢露……蘇曼球畫傳》《范曾畫傳》《中華根與本》《莊子顯靈記)評註》《邵盈午序跋集》《吟賞(詩品)》《清華四大導師》等十餘種作品面世。

圖書目錄

前言
林紓:悖逆是民國的一道風景
一時譯名傳海內
拼此殘年以衛道
含謨吐忠
梁濟:憂端澒洞與天齊
以純儒自勵
“必將死義,以救末俗”
無理性的理性
沈曾植:一葉警秋
碩學通儒
“道情拯溺平生意”
年年心緒凋殘盡
王國維:昆明池水至今寒
“獨學時代”
要為“浙學”張一軍
蓄辮的“導師”
“自沉”新解
辜鴻銘:世間不復有斯人
“頂古怪的人”
“立異以為高”
怒罵聲中見至情
章太炎:錚錚鐵骨浩浩雄才
“民國禰衡”
“乾坤只兩頭”
一代人文建斗辰
康有為:托古之心與大同之夢
“萬木草堂”
“六經皆我”
歷史的無奈
梁啓超:消得幾回潮落又潮生
“言論界之驕子”
“流質多變”
依違於“從政”與“為學”之間
以政論帶學術
孰為公死,凜凜猶生
劉師培:“卿本佳人,奈何作賊?”
學林之異數
“激烈派第一人”
“變節”競為兩截人
蘇曼殊:亦僧亦俗兩風流
“難言之恫”
披髮長歌覽大荒
幽夢無憑恨不勝
“不可無一,不可有二”
黃人:注目天際的那一片奇霞
“月逼殘陽逃地底”
奇人者必有奇事附焉
文壇怪傑
“誰是完全人格?”
黃侃:更無真相有真魂
慨然有澄清之志
“黃瘋子”
一語成讖
狂出真性情
執教上庠
原創性哲學家
“中國文化亡了!”
梁漱溟:我們能發出那個大呂之聲嗎?
“我生有涯願無盡”
“為往聖繼絕學”
“殉道者”的悲壯風采
陳寅恪:四海無人對夕陽
存亡續絕的“一二人”
“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
一生負氣成今日
吳宓:爭奈朝來寒雨晚來風
二馬之喻
“鵑血啼乾”賦《落花》
“多悔”與“無悔”
柳亞子:斯翁畢竟是詩人
南社中的柳亞子
“自負”與“牢騷”
“詩人柳亞子”
寧調元:頭顱擲處作雷鳴
鐵鎖鋃鐺帶笑看
生不逢時甘作殤
“譚嗣同第二”
陳其美:“吾黨之健者”
青幫首領
以暗殺始,以暗殺終
“尚力”的局限

序言

時間的鎏水以其無盡的深邃意味無聲無息地流淌著:對於那些已逝的歷史人物,其特殊意義往往會通過時間的維度顯示出來。今年是辛亥革命100周年,如果我們把辛亥革命視為在中國近現代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事件,那么,對於在這一重大事件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的卓異人物,甚至那些看似離“政治”很遠的邊緣人物的記憶、逆溯、體悟、反思與評說,便在特定時間意義上,構成了新舊嬗替的歷史大轉型時期的一種精神紀實。清末民初的知識分子嵩目時艱,扼腕唏噓, “周邦命正危”的家國之難竟匪夷所思地在民國人物身上發生了奇異的悖反效應,摧生出卓異的生命樣態和靈智之果,並在那樣一個積弱積弊而又孕化生機的舞台上嘩嘩生輝。遙想當年,風雲際會,那一個個“民國范兒”,是何等地凜凜而有生氣,朗朗各具風神;縱使蒼黃翻覆,世變日亟,他們或以存亡續絕的“一二人”自命,或以“獨立精神,自由思想”相期;或傲岸不群,掉臂逕行;或放浪形骸,驚世駭俗;或革故鼎新,開啟民智,或悲憫天下,度化眾生。功業煊赫,氣象正大,須髯飄拂,捫心有溫。
可當人類跨人21世紀的時候,隨著歲月的流逝,那種令人追慕不已的“非嬌厲所得”的“民國范”已渺不可尋。廁身於後現代的語境下,人們普遍地深感某種光明、坦蕩襟懷的缺失,一種飄逸、浪漫精神的流逝,某種自由、率真風度的消隱,某種空靈、瀟灑神韻的湮沒心臟某種至真至善至美至純的心性的凋萎,並禁不住發出一聲聲不勝仰懷的慨嘆。
而這一聲聲慨嘆,恰好表明某種隱含在時間背影深處的東西並未形跡俱泯,光沉響絕。縱流光如駛,時浪推排,那一個個給後人留下無數驚嘆號的“民國范”,其“精氣”猶昭然而未失,潛行而不絕,至少存活在當下人們對“民國范兒”的仰懷與追慕之中:穿越時空的藩籬,他們仍源源不斷地給我們提供著使高貴激情內燃的柴薪。從這個意義上說,對於清末民初人物,除了前面所說的記憶、逆溯、體悟、反思與評說,從而讀解出積澱其中的“歷史意味”外.如何進一步找到某種與現實“相對應的力量與智慧”,仍然是一個迷人的課題。
本書所論及的18位名人,志業相殊,神貌各異,皆為清末民初活躍在學界、政界、軍界、宗教界的重量級人物,筆者無意對其作事無世細的原生態式記錄,亦不擬以“學報休”的僵硬面孔在學術圈裡獨享清高.而是力求糾正被既定模式或“宏大敘事”所遮蔽的歷史誤讀,復原那些塵封既久、聚焦模糊的“歷史記憶”,彰顯其潛德之幽光,弘揚其卓絕之精神,此乃筆者努力文本話語價值的終極指向。由於筆者力有不逮,慮有未周,逞私智而錯用心者,皆或難免,懇請讀者不吝賜正,以示津梁。
邵盈午於古彭搴蘭移時在庚寅歲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