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

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

《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是2006年商務印書館出版的圖書,作者是周星。

內容簡介

中國民俗學自改革開放以來取得了有目共睹的進步,現已成為中國社會科學及人文學科園地的“顯學”之一。近些年,與中國民俗學有關的各類理論著述、學科史和學術思想史研究、民俗志和田野調查報告、專題研究成果及通俗類讀物陸續問世,越來越多地引起了海內外學術界及中國社會各界的廣泛關注。同時,國內不少大學的院系也相繼在本科教學中設定了不少民俗學類課程,擁有民俗學及同類專業的碩士和博士學位授權點的大學研究生院也正在迅速增加。伴隨著經濟高速增長與和諧社會的建設,中國社會明顯和持續地出現了重新認識並進而復興傳統民俗文化的動向。不僅大學本科和研究生教育,全社會都出現了對於民俗和民俗學知識的需求。本書正是為對應此種專業教育和社會公眾的知識需求編輯出版的。

本書的主題為“民俗學的歷史、理論與方法”,旨在較為集中地介紹中國及各主要國家民俗學的發展歷程及其基本的學術概念和理論、學術傳統和流派、研究的方法和技術等。編者假定的讀者群為愛好民俗學的本科生,尤其是剛剛跨人專業門檻的民俗學或相關專業的碩士和博士課程研究生、中國民俗學會會員及特別關心民俗文化問題和中國民俗學發展的社會各界人士。編者期待本書能有幸成為民俗學專業基礎性的中文讀本。

作者簡介

周星,日本愛知大學國際交流學部教授、中國民俗學會副理事長。

目錄

上冊

導言

中國民間文藝學史諸流派

20世紀“民間”概念在中國的流變

論蒙古族現代民俗學的形成與發展

從書面到口頭:關於民間文學研究的反思

“內在的”和“外在的”民間文學

文本和生活:民俗研究的兩種學術取向

從“傳承”的角度理解文化遺產

天時與人時——民眾時間意識探源

“俗信”:支配中國民俗生活的基本觀念

人類學田野調查中的“衣食”民俗

成吉思汗龍年大祭的田野考察

日本民俗學學術史及研究法略述

日本民俗學百年要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