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中文名:提燈蘚屬
拼音名:tidengxianshu
拉丁名:Mnium
屬下分類
長尖提燈蘚、刺葉提燈蘚、具緣提燈蘚、偏葉提燈蘚、平肋提燈蘚、提燈蘚、異葉提燈蘚、硬葉提燈蘚
詳細介紹
提燈蘚科植物是一類常見苔蘚植物,其多數種類為五倍子蚜蟲的中間寄主,具有重要的經濟價值。但是關於該類群的系統發育還存在若干問題,對於該科的範疇、科內各屬間的親緣關係,系統學家觀點不一,國內現在主要採用的是Kopnen(1981)的分類系統。傳統的分類方法易受外部環境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而該科的分子系統發育研究還未見報導。本研究以形態學為基礎對提燈蘚科進行了分子系統學研究,對於解決苔蘚高級分類等級的系統分類問題,提升和改進苔蘚生物學研究水平與技術方法,推動苔蘚生物學中其他領域的進展,均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 本研究用直接測序法測定了提燈蘚科4屬19種植物的rbcL和trnL-F基因序列,並從Genebank中下載了該科和真蘚科的部分基因序列,採用鄰接法(NJ)和最大簡約(MP)法分別構建了rbcL和trnL-F兩個基因片段的系統樹,並結合形態方面的分支分析,探討了提燈蘚科的範疇、科內各屬的親緣關係及與其臨近科間的關係。結果如下: 1.本研究在苔蘚植物DNA的提取過程中,首次用膠回收試劑盒純化的措施,純化模板使其達到較長片段(長度在1500bp左右)的擴增要求,並取得滿意的結果。 2.首次得到提燈蘚科植物葉綠體基因組中兩個片段rbcL和trnL-F擴增的最佳化體系。50μl的反應體系酶濃度要達到1u,rbcL的退火溫度為49℃,trnL-F的退火溫度為52℃。 3.在構建的多種不同的系統樹中,匐燈蘚屬內的各種都形成穩定的分支,其分支結構支持Koponen(1981)關於其屬間分組的觀點,同時建議將Sectio Rosulata併到Sectio Rostrata中。 4.基於rbcL和trnL-F基因序列構建的分子系統樹中,支持Buck & Goffinet (2000)將原屬於真蘚科的缺齒蘚屬(Mielichhoferia) (除Mielichhoferia macrocarpa)和絲瓜蘚屬(Pohlia)歸入提燈蘚科的觀點。 5.結合形態學的分支分析及基於rbcL和trnL-F基因序列的分析結果表明:匐燈蘚屬與提燈蘚屬的親緣關係較近,而與疣燈蘚屬親緣關係較遠。 6. rbcL和trnL-F基因序列數據在提燈蘚科系統重建過程中,信息位點分別占序列總長度的8.7%和10.7%,均大於5%,說明rbcL和trnL-F基因序列數據在提燈蘚科系統發育問題探討方面具有一定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