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毛澤東文學獎是湖南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湖南省文學作品最高成就獎,該獎項設立於1997年,其獎勵基金是由白沙集團捐資150萬元,香港實業家李陽先生捐資25萬元組成的。
獎項設定
毛澤東文學獎7個門類的獎項: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歌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文學評論集、兒童文學作品集。每門類每屆只評一部作品,該門類作品如未過半數票時,則可空缺。該獎項每門類獎金1萬元。
歷屆獲獎作品
第一屆於1999年評出,共有6位作家的作品獲獎。
長篇小說(陶少鴻)、
中篇小說集(蔡測海)、
散文集(王開林)、
詩歌集(石太瑞)、
文學評論集(凌宇)、
兒童文學(卓列兵)。
報告文學獎空缺。
第二屆獲獎作品情況:
長篇小說類,閻真的《滄浪之水》;
中篇小說類,聶鑫森的《生死一局》;
散文類,李元洛的《宋詞之旅》。
詩歌、文學評論、報告文學、兒童文學均因半數未過而空缺。
第三屆獲獎作品情況:
何立偉的長篇小說《像那八九點鐘的太陽》,
向啟軍的中短篇小說集《南方》,
黃愛平的詩集《黃愛平詩選》,
楊華方的紀實文學《毛澤東在1925年》,
第四屆(1022年4月6日)毛澤東文學獎獲獎作品:
長篇小說:賀曉彤《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中篇小說:鄧宏順《飯事》、萬寧《麻將》
短篇小說:薛媛媛《湘繡旗袍》
長詩:胡丘陵《2008,汶川大地震》
散文集、:劉克邦《金秋的禮物》
長篇報告文學:《共和國糧食報告》
兒童文學:皮朝暉《小豬演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