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藥部位
根皮、莖皮。
性味
味微苦,性平。
歸經
歸腎經。
功效
利水,活血。
主治
用於水腫,肺結核,跌打損傷。
用法用量
內服:煎湯,10-15g。
採集加工
夏、秋季採收,切片,鮮用或曬乾。
形態特性
毛棉杜鵑花又名:六角杜鵑,上樹芭蕉,白花目,白杜鵑。灌木或小喬木,高2-4(-8)米;幼枝粗壯,淡紫褐色,無毛,老枝褐色或灰褐色。葉厚革質,集生枝端,近於輪生,長圓狀披針形或橢圓狀披針形,長5-12厘米,稀達26厘米,寬2.5-8厘米,先端漸尖至短漸尖,基部楔形或寬楔形,邊緣反卷,上面深綠色,葉脈凹陷,下面淡黃白色或蒼白色,中脈凸出,側脈於葉緣不連結,兩面無毛;葉柄粗壯,長1.5-2.2厘米,無毛。花芽長圓錐狀卵形,鱗片闊卵形或長倒卵形,兩面無毛或外面近頂部被微柔毛,邊緣被柔毛。數傘形花序生枝頂葉腋,每花序有花3-5朵;花梗長1-2厘米,無毛;花萼小,裂片5,波狀淺裂,無毛;花冠淡紫色、粉紅色或淡紅白色,狹漏斗形,長4.5-5.5厘米,5深裂,裂片開展,匙形或長倒卵形,頂端渾圓或微凸起,花冠管長2-2.5厘米,基部直徑3-4毫米,向上擴大;雄蕊10,不等長,長4.1-4.7厘米,略比花冠短,花絲扁平,中部以下被銀白色糠皮狀柔毛;子房長圓筒形,長約1厘米,微具縱溝,深褐色,無毛;花柱稍長過雄蕊,但常比花冠短,無毛。蒴果圓柱狀,長3.5-6厘米,直徑4-6毫米,先端漸尖,花柱宿存。花期4-5月,果期7-12月。
生長環境
生於海拔500-2000m的叢林中。分布於福建、湖南、廣東、海南、廣西、貴州、雲南。
相關論述
《新華本草綱要》:“根皮、莖皮:治內傷水腫。”